融資13輪的商湯科技IPO遇波折,二度被制裁仍堅定上市
IPO只是延遲,不會缺席。
作者 | 高遠山?編輯丨李逸明?來源 | 野馬財經
一則“商湯科技將撤回港股IPO”的消息,在網絡上擴散。很快,商湯科技發布公告,表示延遲上市,但同時仍將致力于盡快完成全球發售及上市,給市場以信心。撤回IPO之說不攻自破。這背后,發生了什么?
兩度被制裁,上市計劃延后
作為全球最大AI獨角獸,商湯科技始終備受關注。12月10日,離上市僅一步之遙的商湯科技終于迎來定價日,順利的話將于12月17日掛牌交易。據《招股書》顯示,公司建議招股價為每股3.85港元至3.99港元,擬最多集資59.8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48.95億元)。上市后市值有望突破千億港元。
但似乎好事總多磨,被市場盼望了多年的“AI第一股”在最后一步還是出了意外。定價日同一天,美國財政部以所謂“侵犯人權”為借口,將包括商湯科技在內的共涉及五個國家、15名個人及10個實體列入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的制裁名單。此外,美國財政部還將商湯科技列入“中國軍工復合體企業”清單,實施投資限制。
圖片來源:商湯科技
定價日當天對商湯科技發出制裁,市場認為美國對商湯科技的針對性十分明顯。因此制裁名單一出,市場對于商湯科技能否繼續上市紛紛發出疑問。到12月13日,甚至已經有媒體翻譯外媒消息,傳出商湯科技將撤回港股IPO的消息。商湯科技在今日早間則對媒體表示“不予置評”。
但很快,這一傳聞不攻自破。下午,商湯科技發布公告,表示延遲上市,所有申請股款將不計利息悉數退還予所有申請人,但同時也表示,仍將致力于盡快完成全球發售及上市,給市場以信心。
這并非是商湯科技第一次遭到美國制裁。2019年10月8日,美國商務部將曠視科技、科大訊飛、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商湯科技、依圖科技、美亞柏科以及頤信科技等28家中國企業和機構納入出口管制清單,限制從美國購買零部件。
當天商湯公開發表聲明,“表示強烈反對,并呼吁美國政府重新進行審視。”
圖片來源:商湯科技官微
商湯科技作為一家成立僅7年,尚未上市的初創企業,美國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進行制裁,試圖扼殺其于搖籃之中?
13輪融資,背后擁有AI軍團
2014年11月至今,商湯成立僅7年,江湖已滿是它的傳說。
2014年6月,商湯還未正式成立之前,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系教授湯曉鷗帶領團隊自主研發的DeepID系列人臉識別算法,以高達98.52%的準確率,超越Facebook同期發表的DeepFace算法,創下全球首次超過人眼識別準確率,突破工業化應用紅線的記錄。
圖片來源:商湯科技
這次技術突破不僅讓湯曉鷗及其團隊一戰成名,也吸引眾多投資機構慕名而至。
愛企查顯示,自2014年10月成立至今,商湯科技已先后完成了13輪融資,除公開招股認購外,IPO前累計融資金額達到52億美元(約合330億元人民幣),是中國融資最多的人工智能公司。
其中,IDG資本、高通創投、阿里巴巴為商湯科技“常駐”投資方,多次參與商湯科技融資。
具體來看,2016年3月,“AlphaGo對弈人類棋手”那場前所未有的“人機世紀大戰”不但成為了舉世矚目的焦點,也直接帶動人工智能成為風口。商湯科技也借著這股趨勢,加快了融資步伐。
先是當年4月,由明星任泉、李冰冰、章子怡、黃渤、黃曉明等聯合成立的風險投資機構Star VC。對商湯科技進行了獨家A輪投資。
緊接著半年后,總計1.2億美元的B輪融資也順利完成。IDG、Star VC跟投,鼎暉和萬達加入。這一融資額當時超過了1億元B+輪融資的曠視科技,商湯科技風頭一時無兩。
此后的B+輪融資,賽領資本、中金公司等十幾家著名投資機構加入,融資總計2.9億美元。
2018年4月,商湯科技又獲得由阿里巴巴領投的6億美元C輪融資,創下全球人工智能領域融資記錄。伴隨著這筆融資,商湯科技成為了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估值超30億美元,還被稱為全球最具價值的人工智能平臺公司。
僅僅一個月后,公司就又獲得了老虎基金、銀湖投資等多家投資機構的6.2億美元C+輪融資。2018年9月,再次獲得軟銀中國的10億美元投資。
最新一次融資則是最近的12月7日,由中國城通、臨港科創投、廣發基金等9家基石投資者參與公開招股認購,認購總金額達到4.5億美元,基石認購比例達60%。
圖片來源:愛企查
商湯科技也因此被稱為全球最大AI獨角獸。
資本青睞的背后,商湯科技曾透露,一是因為國內外資本市場看好商湯的原創技術儲備能力能夠形成業內壁壘,與同業拉開距離形成明顯優勢;二是商湯科技的產品化和商業化能力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
能夠獲得如此成就,與商湯科技背后的AI軍團有著分不開的關系。除了創始人湯曉鷗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成就為人所熟知外,在幾位聯合創始人中,王曉剛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并先后獲得了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學士學位、香港中文大學碩士學位和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博士學位;徐冰來自香港中文大學多媒體實驗室;楊帆此前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多年。
除此之外,商湯科技研發團隊還包括40位教授、250余名博士和博士生,以及3593名科學家和工程師,研發團隊占比超過公司全員的2/3,2020年研發薪資超15億元。
雖遇打壓
仍將致力于盡快完成全球發售及上市
商湯科技不僅具有強勁的研發實力,商業化能力也毫不遜色。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商湯科技軟件平臺客戶數量合計超過2400家,其中包括250家《財富》500強企業以及上市公司,119個城市以及超過30余家汽車企業。商湯科技建立合作關系的知名企業和機構包括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高通、英偉達、阿里巴巴、蘇寧、中國移動、微博、萬科、融創等。從智能手機、互聯網娛樂,汽車、智慧城市,到教育、醫療、零售、廣告、金融、地產,商業落地已枝繁葉茂。
圖片來源:商湯科技官網
依托于廣大客戶,商湯科技營收逐年上升。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營收分別為18.53億元、30.26億元、34.46億元、16.51億元。其中,智慧城市的收入占比從2018年的28.6%上升至2020年的39.7%。但仍處于虧損狀況,虧損凈額分別為34.32億元、49.67億元、121.58億元及37.12億元,虧損凈額主要源于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虧損。
其中,商湯科技研發支出分別為8.49億元、19.16億元、24.54億元以及17.72億元,三年半合計研發支出達69.91億元,占收入比重分別達到45.9%、63.3%、71.3%和107.3%。
面對這家日益強大的中國高科技公司,美國在其IPO定價日當天再度打壓,“商湯正處于公司成長關鍵階段,現在出手制裁商湯主要是擾亂其發展節奏,進而打壓中國AI企業發展,削弱科技競爭力。”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表示。
因制裁導致延遲上市,商湯科技下一步要做什么?“商湯公司投資人中有美國資本,按照美國制裁要求,這些資本是需要退出商湯公司的。”張孝榮表示。
《招股書》顯示,在商湯科技中的機構投資者中屬于美國資本的主要是銀湖資本,目前持股3.05%。銀湖是一家總部位于美國的私人股權投資公司,專注于杠桿收購和成長資本投資,技術及相關產業。
“想要重新上市需要得找到新的股東接盤,重新調整股份結構,重新申報上市流程等等,短時間內再上市并不容易。”張孝榮表示。
對于美國的再次制裁,商湯科技通過官微發布聲明表示,“美國財政部宣布將商湯加入所謂‘中國軍工復合體企業’清單。我們對于這一決定與相關指控表示強烈反對。”“滿懷‘用技術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的向往,一群人工智能科學家和從業者創立了商湯。我們將矢志不渝,繼續踐行‘堅持原創,讓AI引領人類進步’的使命,并全力保護公司和相關利益方的權益。”并且,即便宣布IPO延遲,也還是表示,仍將致力于盡快完成全球發售及上市。
圖片來源:商湯科技官微
你怎么看中國科技公司遇到的國際打壓?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