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中公教育涉嫌信披違規遭證監會立案調查,此前曾陷“培訓貸”質疑
中公教育發布公告稱,公司于12月15日收到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立案告知書》。
來源/金融虎
中公教育發布公告稱,公司于12月15日收到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立案告知書》。
根據公告,公司于2021年12月15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立案告知書》(編號:證監立案字 0232021010 號),因涉嫌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立案調查期間,公司將積極配合中國證監會的相關調查工作,并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中公教育頻繁受到監管關注。
今年10月18日,中公教育因預計三季度業績大幅由盈轉虧,收到監管關注函。2021 年三季度,中公教育實現營業收入14.45億元,同比減少68.79%,實現凈虧損7.93億元,去年同期為15.54億元,同比大幅盈轉虧。
11月30日,安徽證監局對中公教育下發警示函。根據當時公告,2019—2020年,中公教育與關聯方北京創晟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上海貝丁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吉安市井開區理享學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陜西冠誠實業有限公司等之間存在業務合作,相關交易金額達到應披露標準,但未按規定履行董事會、股東大會審批程序及信息披露義務,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 182號)第四十一條相關規定。
監管根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 182 號)第五十二條規定,對中公教育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并根據《證券期貨市場誠信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將相關情況記入誠信檔案。
本月13日,監管再度對中公教育下發關注函,就7項問題要求中公教育做出書面說明。其中,第四條直指中公教育培訓貸款的問題。
關注函顯示,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財務費用分別為-0.03億元、2.04億元、4.31 億元和3.84 億元,其中 2018年至2020年手續費分別為 0.36億元、0.99億元和2.92億元。根據公司前期定期報告,手續費包括交易手續費及學員通過貸款支付學費時公司承擔的利息成本。
對此,監管要求中公:1.詳細列示 2018 年以來,各年度財務費用中手續費的具體明細。
2.詳細說明學員貸款支付學費的具體模式、資金支付過程、貸款的利率情況、該模式影響公司財務費用的具體過程。
3.詳細說明 2018年以來,通過貸款方式參與公司培訓的人數、預收培訓費的金額、實際轉為收入的金額以及占總人數、總預收培訓費和總收入的比例,并說明貸款模式形成的退費率是否同公司正常退費率存在差異。
4.說明貸款模式下提供貸款金融機構的詳細信息,包括名稱、成立時間、股東結構、是否同你公司存在關聯關系、是否具備相關資質,并核查在貸款模式中是否存在惡意放貸惡意催收等違規經營行為,對你公司是否存在不利影響。
據媒體報道,中公教育有“公考第一股”之稱,但預收培訓費、貸款支付學費的業務模式屢屢遭到質疑。
據悉,中公教育培訓服務分為普通班和協議班,普通班通常在培訓服務結束的當月確認收入,而協議班由于存在筆試或面試不通過退費的條款,并且普遍培訓費用較高。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也有不少關于“學員貸款支付學費”模式的投訴。
據業內人士介紹,教育機構協議班通常以保證學員通過考試為前提,在收費上會顯著高于普通班。學員以“分期”形式貸款支付學費后,如果發生考試未通過而退費情況,通常也需要教培機構同意才可以辦理退貸,這造成學員與教培機構、第三方貸款平臺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