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稱渾水對地產交易缺乏認知,安居客上市“擱淺”因禍得福?
自從上市以來,貝殼的日子并不好過,最近更是遭遇渾水做空。如此來看,國內另一家知名房產交易平臺安居客此前上市失敗或許是塞翁失馬。目前,對于安居客來講,借機整改平臺“虛假房源”問題,對其或許更有裨益。
作者 | 于婞、蘇影?編輯丨盧泳志?來源 | 野馬財經
繼裁員、閉店、開單周期長等問題后,中國最大房地產交易服務機構貝殼(BEKE.US) 遭渾水做空。
12月16日,知名做空機構渾水發布報告稱,貝殼涉嫌系統性欺詐,其正在做空貝殼。
12月17日晚19時7分,貝殼找房在公眾號上進一步回應稱,“渾水對中國的房產交易行業缺乏基本的認知。其報告毫無事實依據,存在大量事實錯誤、未經證實的陳述以及誤導性猜測和解讀。”
渾水做空貝殼,行業敲響警鐘
在渾水機構長達77頁的報告里,詳細列舉了各項案例和數據,以證明這樣一個結論:貝殼新房銷售總交易額(GTV)虛增126%,傭金收入虛增77%-96%,存量房交易額虛增33%。
渾水提出,貝殼經常在公司盈利電話會議上重復,“做正確的事情,即使很困難。”但貝殼做的事情完全與此背道而馳,渾水認為自己發現了大量欺詐行為,包括可能的旨在掩蓋欺詐性收入的虛假收購、虛假的商店、克隆商店和未披露的關聯交易來增加收入。
貝殼找房在最新回應中表示,“首先,關于新房交易GTV和收入。渾水抓取交易量數據的方法是錯誤的,貝殼提供新房交易的通路有四條,而在渾水報告中只計算了其中兩種方式,其對于貝殼的新房交易GTV和收入的計算存在嚴重遺漏。
其次,關于存量房交易GTV和收入。渾水并未使用貝殼真正的存量房套均價,而是選取了來自CRE的外部套均價格進行模糊替代。同時,它利用5月25日到8月8日這76天收集的數據來模擬公司整個2021年第二季度的GTV的做法,存在很強的主觀臆斷性及誤導性。
再次,關于門店數和經紀人數,渾水的信息源是不完整的。貝殼App首頁‘找經紀人’功能無法找到新房專崗經紀人,這一類經紀人可以在 ‘新房’頻道的子頁面里找到,顯然渾水并未意識到這一點。同時,在此頻道中,新房經紀人有權利選擇不對外展示自己。因此在計算門店總數時,渾水通過‘找經紀人’功能里抓取門店數據的方法存在明顯缺陷。”
而報告關于公司的其他指控,貝殼也表示,“其包括收購、研發費用,也是沒有根據的,因為它們基于不完整的數據、錯誤的估算方法、沒有依據的推測以及對行業實踐的錯誤理解。”
12月16日開盤,收到做空報告的貝殼股價不跌反漲,盤中一度最高上漲13.44%。截至12月17日收盤,貝殼股價收跌1.98%,報18.31美元/股。
圖片來源:罐頭圖庫
據悉,在美股市場,渾水調研素來有“中概股殺手”之稱,此前曾參與做空了新東方、好未來、安踏、瑞幸咖啡與愛奇藝等股。而梳理顯示,渾水調研的做空雖然聲勢浩大,但并非“百發百中”,不少做空案例甚至以“翻車”而告終。
針對此次做空貝殼,一位市場人士表示,渾水本次發布77頁的貝殼沽空報告,未引發市場積極反響,既說明該報告可能沒有強力的觀點支撐,也表明渾水機構已然失去了“一呼百應”的號召力,市場多空觀望情緒明顯。
但對于貝殼本身,在當前房地產市場趨于平穩,房價整體波動較小的情況下,地產企業利潤在被削薄也是現實。
未來,傳統的抽傭模式將會越來越難以奏效,行業大環境也不會一直允許中介賺很多錢。在這種前提下,即使貝殼此次不被沽空,其固有的商業模式也將面臨考驗。
而不僅是貝殼,這其實也在對整個中介行業敲響警鐘。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國內另一家知名房產交易平臺安居客目前正在積極赴港上市。不過,按此時情況來看,安居客的當務之急應該全面整改平臺“虛假房源”問題,上市對其未必是件好事。
安居客“老問題”依舊
10月9日,據港交所信息顯示,安居客此前遞交的IPO《招股書》已成“失效”狀態。對此,安居客回復稱“上市進程正在有序推進”。
而提起安居客,“假價格、假房源”等問題曾多次被外界詬病,卻至今都沒能得到徹底解決。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7年至2020年,涉及假房源、黑中介、上線小產權房和保障性住房以及涉嫌泄露用戶信息等問題,58集團、安居客因不合規操作至少被通報或約談了7次。
而在黑貓投訴平臺的商家列表里,截至2021年12月17日,安居客累計收到投訴量達到了1706條。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平臺
消費者王新(化名)講述:“我在安居客看上了一套房源,無論價格位置還是室內裝修都非常誘人。聯系房子的經紀人后,他要我先做登記,并交了390元的信息費,才可以去看房。”
王新表示,“因為相信安居客這個平臺,也是想要服務更好一點,就很爽快的交錢了,但沒想到交了費之后,工作人員態度直接轉變,我在平臺上所看中的房源是沒有的。工作人員甚至直接告訴我,平臺上的信息就是廣告引流,價格也是虛假的。”
而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平臺
其他平臺,在百度搜索中,關于“安居客假房源”的相關結果約4320萬個(截至2021年12月17日)。知乎、豆瓣、微博也有很多關于安居客假房源問題的舉報和討論。
圖片來源:百度截圖
不只是租房,安居客在二手房交易領域也存在故意以低價吸引客源的情況。
2021年4月15日,對于位于北京市西城區遠見名苑的同一套房,安居客的描述是:1室1廳1衛,產權面積58 ㎡;貝殼則是:1室0廳,建筑面積57.75 ㎡。
圖片來源:安居客(左)、貝殼(右)
預算方面,安居客表述:最低首付177.8萬元,月供17026元;貝殼則是:凈首付211萬元,月供和稅費等需要點擊查看詳情。
對于用戶來說,安居客的信息更誘人。
但當小編當天通過安居客咨詢中介時卻被告知,該房源確實存在,但首付并非房源177.8萬元。
中介表示:“安居客上的首付不包含中介費等”,其計算后得出,該房源凈首付為211萬元,與貝殼報價相同。總計首付需要準備226.75萬元。
安居客上市“擱淺”因禍得福?
針對安居客平臺發布虛假房源問題,北京時擇律師事務所劉云律師表示,安居客平臺上發布不真實的房源信息,吸引客戶,屬于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宣傳,誤導消費者,根據《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屬于為欺詐行為。
安居客是發布房源信息的平臺,對房源信息有相應的監管責任,對于發布虛假房源信息,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相關法律規定,安居客和發布虛假房源的經紀人更多是承擔行政責任,即主要由市場監督管理局、房管局行政部門進行監管。
對于消費者來說,劉云律師指出,消費者與安居客之間交易行為歸根結底是一種合同行為,基于安居客發布的虛假房源信息遭受財產損害的,可以向其進行維權和索賠。
假房源問題為何屢禁不止?知名地產分析師嚴躍進表示,實際上房源造假,本質也還是企業存在一種無序的競爭,說直白點,類似假房源在此類平臺是“有好處的”,即增大了房源數量和可選擇量,同時誘導購房者點擊。
所以對于各類誘導性的交易,需要進行嚴管,嚴躍進認為,真房源的確定,也需要建立二維碼認證制度。如果房源有二維碼認證制度,且和監管平臺對接,相信造假的動機和行為明顯會減少。
安居客以往的商業模式是一個輸出流量的平臺,盈利來自于導流費用而非分傭機制,這也使得安居客對用戶上傳內容的準確性把控有一定難度。
圖片來源:罐頭圖庫
不過,安居客《招股書》顯示,2020年58同城私有化退市后,安居客集團打包安居客、58房產以及新產品愛房和巧房,從在線營銷服務提供商轉型為兼具房產信息和交易服務的開放平臺。
3月26日,安居客進行股份拆分,1股拆10股。目前安居客總股本為23.36億股,按照最后一輪融資時(拆分后每股)3.54美元,則IPO前,安居客總估值大約為82.7億美元,即539億元。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安居客是想轉向分傭制,所以通過上市融資,可以為轉型爭取時間和資源。”
事實上,安居客在我國房地產服務平臺中付費經紀人數目最多,超72.6萬人;截至2020年末,安居客線上覆蓋的城市及縣城數量超820個,為我國覆蓋城市和縣城數量最多的在線房產服務平臺。
對于安居客來說,沒有成功上市,反而贏得了寶貴的“刮骨療毒”時間,如果順利在港股上市了,或許渾水的目標就不是貝殼了。
貝殼遭遇做空之后的表現也值得安居客借鑒,回應及時、有依據,有效的挽救了投資者的信心,目前看來渾水的做空沒有掀起太大的風浪。“打鐵還需自身硬”,安居客想要走向國際資本市場,存在已久的“假房源、假價格”的問題,需要徹底解決了,否則會給未來的資本之旅埋下隱患。
你覺得安居客會借助這次機會“刮骨療毒”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