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掉官司后,相互寶關停“跑路”!內部人士給了我們很多內幕
12月28日傍晚,相互寶發布公告,宣布將于2022年1月28日正式關停。
原創首發/ 金角財經作者 /周大錘 貓醬??編輯/白銀
12月28日傍晚,相互寶發布公告,宣布將于2022年1月28日正式關停。
?
公告顯示,自今日起,現有相互寶不再參與互助分攤,這一上線三年,用戶規模上億的“網絡互助”項目,將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
消息來得突然,用戶深感震驚。
?
分攤了這么久,說關了就關了。那之前分攤了很長時間的用戶怎么辦?后邊要出事的話,相互寶還保不保?
?
我們獨家從螞蟻集團內部人士處,獲取相互寶給出的解決方案,看起來有些簡單粗暴——暫且找保險公司保你三個月。
?
通過這個轉換,螞蟻金服甩掉相互寶這個監管隱患,還能順便推一波保險產品,左右算都不虧。至于用戶們已經投入的分攤費用,按相互寶的口徑,算贈予,不存在退費依據。
?
但有些問題,還是需要被厘清:
?
相互寶的模式和本質到底是什么?這個平臺想要退出,真的可以這樣操作嗎?你只給保三個月,哪那些分攤了兩年多的用戶,這公平嗎?合理嗎?如果他們在第四個月出現大病呢?
?
這些問題帶來的隱患,已經逼近用戶了。
?
在相互寶起訴我們的文章里,我們曾說過,相互寶是一種必然走向死亡的模式。
而根據內部人士稱,在其他網絡互助平臺陸續關閉時,相互寶也感受到了巨大的監管壓力。在官司敗訴于金角財經時造成的震動,促使他們最終做出了關停的決定。
至今,它已經宣告了死亡期限,在驟然倒下的時候,它將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沖擊?
應對方案:不退費,送你三個月保險
最多的時候,相互寶單期分攤人數曾達到1.06億人,換句話說,每14個中國人里就有一個參與所謂的“互助計劃”。
?
根據相互寶官方介紹,符合條件的成員加入后,如遭遇重大疾病(99種大病+惡性腫瘤+特定罕見病),可申請獲得30萬元或者10萬元的互助金,費用由所有成員分攤,共擔大病風險。
?
所謂的條件看起來門檻很低:
?
1、年齡:出生滿30天-59周歲;
?
2、支付保的芝麻分650分及以上;’
?
3、加入用戶需為螞蟻會員。
?
4、符合健康告知要求。
正是看起來不高的門檻,以及螞蟻、阿里的社會公信力,讓這個產品成為了國內用戶數量最多的網絡互助計劃類產品。
相互寶停運公告
?
而如今,這個主張“共擔風險”的項目溫情退盡,一地雞毛。根據內部人士獨家向金角財經透露,自今日起,相互寶現有用戶將全部“無縫銜接”到由陽光保險、人保健康保險提供的三種產品上:健康福重疾1號(大病版)、健康福防癌1號(慢性版)、健康福防癌1號(老年版)。
?
這三種所謂的“贈險”保障期為三個月,到期后可以“預約投保商險”,贈險階段用戶無需付費。三個月后,你要繼續獲得保障,就得自己交錢了。
?
乍看之下,這個操作似乎沒什么問題,但不少用戶們轉念發現,這是相互寶單方面宣布要跑路了啊!
?
我們先來看下相互寶“贈予”用戶的三個月的三個商業保險。
?
首先,相互寶的理賠規則和上述三個商業保險產品之間,必然存在不同,甚至沖突。上述內部人士指出,規則變換后,所有相關用戶的理賠方案,將統一按照對應的商業保險來執行。
?
三個不同險種所覆蓋的人群、疾病,準入標準和理賠標準,都會和相互寶有所區別,原本符合相互寶理賠標準的用戶,如果不符合商業保險的準入和理賠標準,那這些人的權益又該由誰保護?
另外,由于規則從相互寶轉移到了商業保險下,理賠金額也發生了變化。
新的三種商業保險(內部人士提供)
比如三個方案中的健康福重疾1號(大病版),按照最高理賠標準算,年滿30天至39周歲的重大疾病可以一次性賠付10萬,而40歲-49歲,以及50歲-59歲的中老年人,最高賠付上限只有4萬。
?
至于用戶參與相互寶時,所謂的“審批之后,則賠付30萬元或者10萬元的定額互助金”,以及由相互寶劃定的疾病范圍,都將不再適用。
?
看似給出三個不同的選擇,實際上,用戶除了接受被轉手給商業保險以外,別無選擇。
關鍵是,相互寶把上億的用戶推到商業保險,這真的好嗎?
?
要知道,保險的準入門檻比相互寶的要嚴苛很多,很多人在一開始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加入“0門檻”的相互寶的。現在相互寶把所有人都推到保險公司面前,這幾千萬人里,難道所有人都符合保險的準入門檻嗎?這顯然不可能。
?
那萬一在這加入保險的三個月里,剛好患上疾病,但不符合保險公司的賠付準則,那這時候又誰來為用戶的健康買單呢?
?
與此同時,按照消息人士所說,螞蟻金服并沒有在這次關停中設立相應的退費機制,要么接受商業保險,要么竹籃打水。
也就是說,相互寶說它直接關停了,想要退費?沒門。畢竟,要退費的話,根據相互寶公布的數據,涉及上億人,資金則259.37億,還有相互寶收取了的管理費,就有21億。如果退費,這些資金,都需要螞蟻集團進行賠付。
?
而2021年上半年,螞蟻集團實現的凈利潤約為333億元。
?
在一刀切式的單邊制定規則、改變規則面前,用戶已然群情洶涌,但針對這些,螞蟻金服早已做好了準備。
連夜增加了500個外包客服,推出針對性客服話術
據內部人士透露,為了應對可能的用戶咨詢潮,螞蟻金服緊急招聘了500多個在家辦公的外包客服,話術也準備妥當。
在這些話術里,相互寶被定義為不是保險的“大病互助計劃”,而新推出的三個商業保險,和螞蟻金服的關系只是“代理銷售”。
相關話術(內部人士提供)
?
對那些不小心同意轉入,又想退出的用戶,客服們能給出的回應,只有輕飄飄的一句:
?
“非常抱歉,目前相互寶已經公告即將停止運行,用戶無法加入互助計劃,建議您可以保留這份保險。”
按照這幾頁內部話術,螞蟻金服停運相互寶,是仔細討論和深入思考后不得不做出的決定,而之所以拿這三個保險用來做代替方案,則是因為要避免用戶的保障中斷。
相比起相互寶“與幫助成員人數和分攤人數”捆綁的繳費模式,這三個商業保險采用半月制繳費,同一保險年度內每月的繳費金額固定。
推銷這三個產品的相關Q&A里,還特別強調了這些商業保險比起相互寶的優勢:
1.知名保險公司承保;
2.高性價比;
3.相互寶成員有三個月免費和額外補貼。
一通包裝下來,這個把用戶推給保險公司接盤的項目,簡直是在為社會送福利。更重要的是,這些“全新保障方案”和相互寶無關,是給大家自愿選擇的,如果你不選擇,那是你的事。
網友的核心訴求:退錢
?
至于退錢,按照這份話術,“用戶參與分攤的同時,已經享受了相應的保障權益”。
?
沒門。
沖擊三四五線城市低收入人群
相互寶的大部分成員來自經濟不太發達的地區。
?
相互寶數據顯示,1億成員中,三分之一的成員來自農村和縣域,近6成成員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
?
這些都在說明一個問題,這些人的經濟情況可能不是特別寬裕,部分人連基本的社保都沒有配置,對類似產品的風險意識更是薄弱。
憑著對馬云、對螞蟻集團天然的信任,他們把相互寶當做商業保險,把重病賠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相互寶上。相互寶的《健康告知》,很有可能已經把他們拒之門外,只不過是因為看不懂,這些人依然吭哧吭哧地每個月兩次參與分攤,期待自己有個萬一的時候相互寶也能幫助自己。
?
比如一名用戶,在相互寶分攤了一年多以后,得了鼻咽癌,卻被拒賠了。拒賠理由是,他在五年前摔傷時,醫院的查到他有大三陽。他一直都想不通,以前有大三陽,和鼻咽癌有什么關系。
?
像這樣的拒賠案例數不勝數,也正因此,不少人認為,相互寶的健康告知門檻,理應比起一般的商業保險要高很多。
媒體報道的拒賠案例
?
但事實上,不少人認為,估計是相互寶自身為了規避風險,如果符合標準的人太少,這個模式很快就會玩不下去,因此故意將將告知門檻降低。也正因此,大量不符合商業保險要求的健康門檻的人員,尤其是低收入人員,紛紛地加入到相互寶的大病互助計劃里去。
?
事實上,相互寶的這種模式本身就不可能長遠地運營下去。
?
按理來說,螞蟻集團用技術解決了攤付互助的歷史問題,是不是相互寶模式只要通過了合規監管就能存續下去?
?
不是的。相互寶的模式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尚未解決,這決定了終將有結束的時候——隨著時間越長,生病申請賠付人數越來越多,分攤金額越來越高。分攤金額越高,萌生退意的人就越多,用戶減少,分攤費就越高......
?
在項目剛啟動的時候,有90天的等待期。所以剛開始的幾個月,用戶分攤的費用很低,但等待期過后,賠付申請開始增加,用戶分攤的費用也在短時間內暴漲。
?
年度的分攤費對比可以直觀看到分攤費暴漲的事實。
?
2019年底,相互寶的大病互助計劃全年用戶實際分攤金額為29元。到了2020年,這個數據為90.5元,翻了3倍多,而到了2021年的前9個月,就到了108.63元,預計2021年全年分攤金額在150元左右。
?
而老年防癌互助計劃,2019年的全年分攤金額平均為31.87元,到了2020年,變成了414元,2021年前9個月,就有用戶發現已經變成了458.1元。
一位網友自訴,已經累積平攤2000多元
?
此外,過了等待期后,賠付案例呈翻倍增長,而分攤用戶的漲幅遠遠低于賠付的漲幅。賠付案例過了等待期大量冒出,加上用戶增長速度遠遠低于賠付案例的增幅,這樣的情況下,每個用戶分攤費自然暴漲。
?
糟糕的是,隨著早期加入用戶的年齡增加,患病的風險越來越高,需要賠付的案例會越來越多。相互寶用戶分攤的費用今后只會越來越高。
?
要想降低分攤費用,只有一個辦法——讓新增的分攤用戶的速度永遠大于賠付案例增加的速度。
?
殘酷的現實是,互聯網已經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像支付寶這樣的頂級流量平臺也已經進入用戶增長的天花板。也就是說,就算把支付寶現有的10億的用戶都吸納往相互寶,按10%的高轉化率,1個億的用戶,已經是增長的天花板。
?
相互寶分攤費將越來越高,這是一個當前無解的題。當分攤費用越來越高,為了讓這個模式繼續玩下去,相互寶會不會再人為地提高賠付標準,甚至設置一個硬性的拒賠指標?又或者悄然地讓你同意加入扣費,把退出相互寶的入口藏在一個你難以發現的地方?
事實上,因為相互寶不明顯的健康告知協議,不少三四五線城市的人員早已將其當做大病時的救命稻草。至今直接轉為商業保險,對于這些人群而言,自身的健康條件,以及操作上的門檻,都在將他們往外推。
?
與此同時,操作使用支付寶時,大量用戶會在不知情,或者時不留意的情況下,加入了相互寶的計劃,甚至當他們賬戶余額沒錢時,相互寶還會默認在花唄上扣費支付。因此,不知情加入者的數量異常龐大,這些人,在被轉賣給商業保險公司時,他們會不會知情?
?
畢竟,內部透露的轉商業保險計劃里,因為保險是螞蟻集團“贈予”的,所以,不存在猶豫期和選擇期。
?
可能,你根本就不知道,或者是沒有三個月的商業保險給你。
已經被拒賠的人怎么辦?
不管客服的話術說得多妥帖到位,一刀切,就意味著不公平。
?
按照螞蟻金服給出的所謂“解決方案”,現有的幾千萬用戶,無論你參與了多少期,分攤過多少錢,都只能接受同樣的標準。
?
即使相互寶再怎么對外強調,說自己“既不是商業保險,也不是公益慈善項目”,而是“網絡互助計劃”。
相互寶自稱“大病互助”
?
但無論按照學界,還是法律里的定義,相互寶這種“先以一個很低的墊付成本(或沒有成本)加入互助組織,組織有互助的合同協議,然后在互助組織中有成員“出險”時,大家一起平攤理賠成本,為出險者提供經濟保障”的模式,涉及合同約定、支付保費、出現事故等進行理賠,本質上都和保險并無兩樣。
?
在銀保監會的定義中,這個成立一年時間就積累了上億用戶的網紅產品就是商業保險。
?
保險就要討論計算標準的問題,怎么去衡量最大風險,怎么判斷風險的大小程度,以及用戶為這些風險投入的保障成本,都會存在差異。
?
具體到相互寶上,就可以用購買過幾期相互寶,付過多少錢作為簡單的標準。
?
而相互寶現在做的,就是用單一成本,解決所有人——不管你投入多少,你就只能在這三個商業險里面選一個,至于這些商業保險和你為相互寶付的錢對不對等,他們不在乎。
?
單方面毀約,讓用戶接受自己制定的規則,相互寶很熟練。
?
雖然相互寶的本質是保險,但并不是標準的保險產品,在“探索新模式”的名義下,這款產品脫離了本該有的監管條款,搞出自己的一套標準,并且隨時對這套標準做著調整。
?
換言之,相互寶的健康告知、承保范圍、分攤標準、救助標準等規則均由平臺自定,現有保險的監管條文無法適用,資金流動也不像傳統保險資金那樣被監管。無論是資金還是游戲規則,都掌握在相互寶自己手中。
?
這就注定了,發生糾紛時,用戶的權益很難得到保障。也注定了,當它走向死亡時,它也可以將賠付的責任甩得一干二凈。
?
一名用戶描述了她被拒賠后投訴無門的經歷:“中間我打了保監會投訴電話,保監會說不屬于商業保險,讓打銀監會電話,銀監會又讓打上海銀監會電話,投訴的結果就是,轉到支付寶。”
?
投訴走不通,拿著加入相互寶簽訂的合同去法院告,也難如登天。
?
而在相互寶關停以后,以往發生過的一系列理賠糾紛,將更難得到處理。
?
在此之前,不少被相互寶拒賠的案件,都被送到了杭州西湖區法院,因為案件實在太多,杭州西湖法院審理不完,相互寶的關聯公司干脆成立了一個平臺,讓發生糾紛的投保人們把案件材料上傳到這個平臺,然后由關聯公司進行調解處理。
?
在這個過程里,沒有法官參與,只有相互寶、相互寶關聯公司,和試圖找相互寶討個說法的用戶們。
媒體報道的拒賠案例
?
而這些大批量與相互寶產生理賠糾紛的用戶,接下來又將有什么渠道去解決這些懸而未決的問題?當相互寶關停,或者是其公司主體“北京螞蟻會員有限公司”注銷以后,這些用戶起訴的時候應該怎么辦?就算官司贏了,應該向誰追償?這些將會出現的爛攤子式問題,并不是轉嫁給保險公司就能解決的。
?
與此同時,當相互寶把用戶轉移到商業保險時,那些被商保標準拒賠,但又符合相互寶賠付標準的用戶,又該怎么辦?
?
只是當前,用戶即便知道自己“被賣了”,但也依舊無能為力。畢竟,相互寶擁有“最終解釋權”。
?
而這次,相互寶的解釋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所有成員的權益”。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