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醫生艾芬“硬剛”愛爾眼科 2000億醫療白馬股到底“行賄”了嗎?
2000億醫療白馬股愛爾眼科陷入“行賄”風波。
來源/黑池財經
1月6日至1月10日,知名抗疫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連續在微博發布四份名為“愛爾眼科,行賄中國”的名單,質疑愛爾眼科存在賄賂國家公職人員的行為。
?
?
在艾芬的爆料名單中,涉及江蘇范圍內多個縣市區的醫生、公職人員、社會人員和500多名患者,涉及回扣金額從70余元至2000余元不等,總金額近80萬元。
?
事件一經曝光,便引來了網友的熱議,有網友表示“愛爾眼科必須徹查”,還有網友直言,“為什么這么多確鑿的證據,這么長時間了一點動靜都沒有”,艾芬還爆料,“愛爾不是在一家醫院這樣做,而是在全國幾百家醫院這樣做,愛爾不是短期這樣做,而是長年累月這樣做”。
?
?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名單中的涉事醫院為江蘇省宿遷市愛爾眼科醫院,涉事公司為宿遷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宿遷愛爾”),那么這家涉事公司與上市公司愛爾眼科到底有何關系?
?
回應:2019年已整改
艾芬:為啥衡水愛爾眼科2020年還有類似行為被罰?
?
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宿遷愛爾成立于2015年6月,原名為宿遷科以康愛爾五官醫院有限公司,于2021年11月更名為宿遷愛爾,而據2021年愛爾眼科中報顯示,宿遷愛爾尚不是愛爾眼科參控子公司。
?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宿遷愛爾的法定代表人名為周銘,與愛爾眼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周銘曾經任職十堰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大同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阜陽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擔任法定代表人或者執行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而這三家公司目前均是愛爾眼科控股子公司。
?
1月8日晚間,宿遷愛爾的內部人士的回應讓外界震驚,據紅星新聞報道,該名人士表示,所謂的回扣在醫院就是轉介費,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這是個行業潛規則,任何行業都有,就算我們兩個是兄弟,給你介紹個活干,總要感謝我一下”。
?
該回應迅速點燃了輿論,網友們紛紛譴責,有網友直言,“把醫療當賺錢的行業,那站在醫生的角度,病人的病越多,病的越久越好啊!這就是反人類”、“民營醫院就是一個笑話”、“每看到這些就氣從心中來惡打膽邊生,這些病人從哪里來的?”......
?
?
1月9日晚7時,名為“宿遷愛爾眼科醫院”的微信公眾號發布聲明,稱“目前網傳的信息,我院于2019年已按照董事會相關要求進行了整改,嚴肅處理了違規員工,并撤換了管理團隊”。
?
?
對此,今日午時,艾芬提出了十點質疑,“聲明中說的2019年已經整改,可否出示相關的整改文件出來?”、“既然2019年愛爾眼科董事會就已經要求整改,為何在2020年河北衡水愛爾眼科還有同樣類似的行為被行政處罰?”......
?
?
據悉,2020年6月,衡水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曾因為“該單位通過醫生介紹患者,按手術費用一定比例轉賬給推薦醫生”,對衡水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處以19萬元的罰款。
?
?
而衡水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的大股東湖南亮視長銀醫療產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正是由愛爾眼科全資子公司拉薩亮視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自有資金19000萬元作為有限合伙人投資設立,換句話說,衡水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由愛爾眼科間接參股。
?
而截至目前,上市公司愛爾眼科尚未對以上種種作出回應。
?
每年并購醫院超30家
研發支出占比僅為1%左右
?
公開資料顯示,愛爾眼科目前在全國擁有超過600家眼科醫院及視光中心,僅在中國內地的年門診量就超過1000萬人次,2009年,愛爾眼科作為首批28家上市公司之一登陸創業板,12年來,公司市值一路飆升,從最初的69億元不斷突破百億、千億大關,去年一度突破3600億元。
?
作為一家迅速擴張的民營醫院,上市十余年時間,愛爾眼科總營收從2009年的6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19億元,增幅近19倍,凈利潤也從2009年的0.9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7.2億元,增幅超18倍。
?
“愛爾眼科業績和股價的高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并購投資的模式,其主要通過并購基金先進行體外培養,等到醫院運營成熟后,再收購進入上市公司體內,這種模式可以避免新建醫院盈利爬坡期對上市公司當期凈利潤的影響”,有業內人士如此表示。
?
而據不完全統計,自2014年起,愛爾眼科通過引入產業基金進行資產并購,平均每年并購醫院超30家。
?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愛爾眼科以工業流水線式的手術為主的發展模式背后,幾乎不做深度研究,據其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1年9月,愛爾眼科研發支出占比分別為1.22%、1.53%、1.38%、1.36%。
?
股價方面,愛爾眼科于2021年7月1日達到72.27元/股的高點后,便開始一路下跌,截至1月10日收盤,其股價暫報37.29元/股,接近“腰斬”。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