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美來IPO前分紅7710萬,預制菜“大單搶市場”的紅利還有多久?
站在預制菜的風口上,鮮美來能起飛嗎?
作者 | 韓 菱?編輯丨蔡 真?來源 | 野馬財經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轉眼間,春節將近,一年一度大團圓的時刻即將到來。不管是去餐廳聚餐,還是居家自助,在疫情反復的當下,預制菜都以其簡單便捷受到B端、C端用戶的廣泛追捧,并漸成新風口。
在預制菜這一賽道上,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包括安井食品(603345.SH)、海欣食品(002702.SZ)、味知香(605089.SH)等。而在近期,又有一家預制菜企業——鮮美來,向滬市主板遞交了《招股書》,開啟了向“水產品預制菜第一股”的沖刺。
蝦滑撐起“半邊天”
所謂預制菜,就是用農、畜、禽、水產品為原料,配上各種輔料,經分切、攪拌、腌制等預加工處理而制作出來的成品或半成品。從水產品預制菜來看,上游是水產品,下游是餐企、商超等,預制菜企業是連接上下游的橋梁。
成立于2006年的鮮美來,就是這樣一座“橋梁”。這是一家主營水產品預制菜研發、生產和銷售的“自產自銷”型企業,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于蝦滑、蝦仁以及生魚片三大類主打產品。《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鮮美來主營業務收入中,這三類主打產品占九成。
(來源:鮮美來《招股書》)
其中,蝦滑產品靠“一己之力”撐起了鮮美來一半的營收。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鮮美來蝦滑營收,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5.43%、41.97%、47.84%以及58.36%。公司蝦滑產品銷量整體呈上升趨勢。尤其是在2019年鮮美來大力進行市場拓展,獲取許多新客戶之后,其蝦滑的產銷量出現較大增長,產能利用率達到145.8%。
2019年,也是鮮美來近年來的營收巔峰,當年度營收達到9.11億元,同比增長18.62%。到2020年時,營收便下降至8.5億元。截至2021年上半年,鮮美來營收僅4.09億元。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鮮美來凈利潤分別為5802.49萬元、8976.64萬元、9025.57萬元和3899.76萬元。
近幾年,鮮美來因公司實行集中戰略,產品一直以蝦滑、蝦仁和生魚片為主,菜品比較單一。但公司對于蝦類產品和原材料的高度依賴,也帶來一定風險。鮮美來表示,若未來消費者偏好或市場供需出現重大不利變化,公司未能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應對,則會對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造成不利影響。
疫情期間,由于酒店聚集性就餐受到限制,預制菜以其簡單便捷廣受追捧,甚至成為疫情期間的新風口。但鮮美來的業績卻未能趁勢起飛,談及該情況,鮮美來表示,主要是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因為公司產品主要面向B端的餐飲企業,而下游餐飲行業受新冠疫情影響較大。并且,2020年多地在進口水產品的外包裝上檢測出新冠病毒,相關部門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了對進口水產品的監管和檢測,這些特殊情況對公司的經營造成了一定影響。
此次遞交《招股書》,鮮美來擬募集資金6.06億元。其中,2.95億元用于海洋食品產業化項目,1.71億元用于冷凍食品分裝冷藏及物流配送項目(二期),1.4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IPO前父子大手筆分紅
公司曾多次被罰
2018年至2021上半年期間,鮮美來共進行了4次股東分紅,累計進行股利分配7710萬元。其中后兩次分紅發生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這兩次每次派發現金股利3000萬元,共6000萬元,占去全部分紅的近8成。
這些分紅的錢都給了誰?愛企查顯示,鮮美來控股股東為浙江頤豐,目前持股比例為57.95%。其中,鮮美來董事長兼總裁郭海濱直接持股比例為18.28%,通過浙江頤豐間接持股比例為57%,合計持股比例為 75.28%;鮮美來董事郭定棋直接持股比例為6.16%,無間接持股。
(來源:愛企查)
整體來看,鮮美來實控人為郭海濱和郭定棋父子,二人直接和間接合計持有81.44%的股份。這也意味著,上述7710萬元的股東分紅,八成以上都分給了郭定棋父子。
值得注意的是,郭氏父子控制下的鮮美來,除了大手筆分紅外,還曾因違法違規問題被多次罰沒款項。2018年12月,因污水處理設施中的污泥失去活性,導致未能有效處理生產廢水,且部分生產廢水未進入污水處理設施,鮮美來受到環保主管部門罰款 50萬元的處罰;另外,因使用的污水處理設施處理能力不足,不能有效處理生產廢水,導致出現外排廢水化學需氧量濃度、總磷濃度超標的情況,鮮美來受到環保主管部門罰款30萬元的處罰。
此外,2018年3月、4月間,因生產標簽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違法行為、部分袋裝抽腸蝦仁產品抽查發現凈含量不合格、產品包裝出現引人誤解的宣傳行為,分別被食藥監主管部門、北海市質監局、吉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昌邑分局處罰,罰沒金額共計6.44萬元。
《招股書》顯示,上述事件發生后,鮮美來已積極整改,不屬于重大違法違規,不會對發行上市構成實質性障礙。
風口突圍,拼的是什么?
早在1920年,世界上第一臺速凍機在美國問世,預制菜的雛形速凍食品隨即出現。我國預制菜行業起步較晚,2000年前后,在華東地區陸續出現了以生產半成品菜為主的預制菜企業。
現階段,在供需兩端的刺激下,預制菜行業漸成風口。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預制菜行業市場規模為2888億元,預計2021年中國預制菜行業市場規模達3459億元,預計2023年中國預制菜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預制菜賽道已經成為了希望的風口,企業要想在這條新賽道上‘一展宏圖’,就要玩花樣、玩創新。”行業人士分析指出。
在行業快速發展的趨勢下,雖然出現了部分競爭力較強的企業,但由于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對菜品的品類、口味、烹飪方式都有不同的偏好,因此仍存在參與者眾多、行業集中度低、規模以上企業較少等情況。
目前,行業中參與者形態多樣,既有安井食品、海欣食品、千味央廚、味知香、海霸王國際、好得睞、新雅食品、鮮美來等專業預制菜企業,也有橫向延伸業務的西貝餐飲(賈國龍功夫菜)、廣州酒家(自烹勝大廚)等,憑借原材料優勢進入的雙匯發展(雙匯尚菜館)、新希望(美好食品)等。現階段,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各家企業普遍以大單搶市場,比如美好食品以豬肉為主、味知香以牛肉類為主,海欣食品以速凍魚肉為主,鮮美來以蝦滑為主。
鮮美來原材料多為蝦類、魚類等凍品,對儲存環境和物流要求較高,這也給公司存貨周轉和冷鏈運輸能力帶來考驗。鮮美來表示,采購原材料因為季節性的差異,需要全年統籌考慮,公司通常在收蝦季節進行原材料儲備,所以期末時的庫存金額較高,存貨周轉也比較慢。
鮮美來的銷售側重線下渠道,客戶主要為商超、餐飲企業、經銷商等,對線上新零售領域開發不足。有分析指出,其仍需要抓住風口機遇與各大電商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從而為公司拓渠、拓客。
美食評論家&鳳凰網美食總監王振宇表示,預制菜賽道的未來發展主要比拼的是供應鏈的能力。首先是強調食品的安全性,要做到無論什么季節都可以拿到家安全地食用;其次是要營養配比均衡。生活中人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健康的飲食行為,比如喜歡吃過度油辣重口味的食物,甚至還有一些健身人士等等,因而針對不同群體的需求,來進行合理搭配的預制菜企業更能掌握新賽道的命脈。
你吃過哪些預制菜?感覺怎么樣?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