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虧130億的溫氏,市值悄悄翻了倍?
一家肉豬出欄量令同行望塵莫及,曾以百億凈利潤成為“豬王”的公司,如今卻以百億業績巨虧成為A股“虧損王”,溫氏股份身上發生了什么?為何股價又能逆勢大漲?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APP
2月8日,溫氏股份公告稱,受到聯合資信評估關于公司2021年度業績預虧的關注公告,或將影響當前42億存續債券的評級。
兩周前,公司預告去年業績巨虧130億,主要因“飼料上漲”推高養豬成本。另包含股權激勵5億,現有資產計提減值25億,以及為過冬積極融資而產生的財務費用。
從虧損數據來看,在豬價大跌,出欄一頭虧1000的情況下,溫氏成為同行中“逆風擴產”最猛之一,同時還堅定表示明后年產能將翻倍。
有趣的是,在巨虧預期下,溫氏股份股價較去年中旬低點已悄悄翻倍,成為了一眾豬企中“虧得越多,漲的越多”的那只。
?鎖定百億巨虧
1月21日晚間,溫氏股份發布了2021年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1年全年扣非凈利為 -143億元到 -15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盈利63.81億元,下降324.09%到336.6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 -130億元到 -138億元,較上年同期的74.26億元,下降275.06%到285.84%。
對于業績巨震的原因,溫氏股份解釋稱:報告期內生豬價格大幅大跌,而因飼料原料價格連續上漲、公司外購部分豬苗育肥、持續推進種豬優化等因素推高養豬成本,公司肉豬養殖業務利潤同比大幅下降,出現深度虧損。
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溫氏股份銷售肉豬(含毛豬和鮮品)1321.74萬頭,超出預期的1200萬頭,同比增長38%;毛豬銷售均價17.39元/公斤,同比下降48.18%。由此估算,平均賣一頭豬就要虧千元。
另外,根據三季報披露,溫氏股份擁有公豬為主的“存貨”高達147億,種豬母豬為主的“生物性資產”近80億。市場普遍預測,在豬價暴跌時,這些存貨很可能產生跌價損失,并成為拖累業績的主要原因。
然實際上,在溫氏股份此次公布的業績預告中,資產減值僅計提了25億,占到130億巨虧中的不到兩成。
財務數據方面,溫氏股份年內攤銷股權激勵約5億元,對目前存欄的消耗性生物資產和生產性生物資產初步計提了減值準備約25億元,同時,公司為應對行業低迷期而增加融資,財務費用同比大幅增加。
因而有媒體將溫氏股份形容為:“以前是賺錢第一,現在是虧損第一!被豬‘吃’完了業績,靠實力虧了一百多億。”
?擴產腳步加速
巨額虧損的B面是大力逆風擴產,且絲毫不見減速。
在去年11月機構調研中,溫氏股份表示,在較低豬價行情下,公司堅持穩健生產,不賭行情,保持較好的現金流,保存實力,以期在下一輪周期到來時,有較好的效益。也不會因為市場仔豬價格低而大力外購仔豬。
在前一月的調研中,溫氏股份還透露,在生產方面已逐步走出低谷,目前上市量、種豬情況和部分核心生產指標已接近非瘟前水平。“待2022年,公司逐步恢復1800-2000萬頭出欄量時,各項資產和人員效率等都能得到較好的發揮,公司現在有充足的信心恢復生產。”
為了更快更穩執行增產,公司正加大力度降成本。2021年第三季度的生豬成本約11元/斤,9月份下降至9.5元/斤,而明年的成本目標是進一步下探至7.8元/斤以下。
主要手段上,溫氏股份作為“公司+農戶”模式的代表,大幅降低了給農戶的代養費。2021年9月份委托代養費已調至190-200元/頭,相較2020年豬價高點時的代養費大幅縮水約100元。以千萬量級的年出欄量計算,此舉有望每年為公司減少超10億元成本。
此外,溫氏股份還表示,為應對豬周期底部,公司已經提前部署做好資金準備,根據資金壓力測試,有充足的底氣和信心順利度過本輪豬周期底部。
現金流方面,整體顯示穩健,擴產“彈藥”充足。2021年三季報顯示,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14.6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59.1億元,驟降124.83%,不過憑借當期到賬的大額融資,公司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高達81.16億元,達到了歷史峰值。
財務數據似乎也已有了“探底回升”的信號。據2021三季報和全年業績預告推算,第四季度公司整體虧損約32.99億-40.99億元,相比三季度-72.04億元的凈利潤,溫氏股份虧損幅度環比已有所收窄。
關于溫氏股份發展前景,高綱咨詢研究總監高海平認為,家禽和生豬業的行業集中度仍比較低,未來集中度將呈加快提升趨勢,對于溫氏股份來說是個利好因素。而溫氏股份也要積極探索深加工,在下游產品的差異化中找到利潤空間。
?馮柳建倉,半年浮盈超50%
雖然豬企業績一片慘淡,但去年9月起,養殖板塊已顯著反彈,整體漲幅接近40%,而溫氏股份的股價也從去年四季度開始飆漲。
2021年7月30日,溫氏股份在創下12.14元/股的歷史新低后,便逐步反彈,并于2022年1月5日達到21.65元/股的高點,此間漲幅累計近80%。截止2月9日收盤,公司股價報收21.41元/股,總市值約1360億元。
“只要他資金跟得上,不爆雷,看高到三千億市值。”一位長期持有溫氏股份的投資者表示,“周期底衰退的公司,豬價暴漲也賺不到錢了。周期底擴張的公司,一旦周期反轉就大賺,這是溫氏大漲的邏輯。”
公司股價大漲,自然也伴隨著機構關注度的提升。choice數據顯示,截止1月27日的一個月內,共有20家機構對溫氏股份發布研究報告,其中13家給出買入評級,7家給出增持評級,這一數字較半年前幾乎翻倍,目標價最高看到35.98元/股,關注熱度頗高。
值得一提的是,溫氏股份去年三季度還獲馮柳大舉建倉。
2021三季報顯示,頭部私募高毅資產旗下產品上海高毅資產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新進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持股數量為7150萬股,占公司流通股本的1.48%,短短半年浮盈或已超50%。
圖片來源:看究竟APP
關于市場最關心的“豬周期何時見底”,業內人士普遍認為2022年上半年很難出現拐點。
溫氏股份董秘梅錦方指出,隨著春節傳統消費旺季到來,生豬價格卻呈現旺季不旺、價格持續走低的狀況。對于今年豬肉價格走勢,因為生豬養殖企業去產能的需求,2022年上半年豬肉價格還會處于周期的低點,下半年可能會好轉,整體上全年大部分時間豬肉價格都還是會在低位徘徊。
展望后市,機構多對溫氏股份持肯定態度,看好這輪豬價探底回升后,公司有望跑贏同行,市值再創新高。
天風證券研報指出,養豬行業虧損帶來產能明顯去化,且預計去化趨勢已成;豬價短期止漲,行業補欄意愿不強,產能去化有望邊際加速;預計溫氏股份 2022-2023 年出欄量 2000萬頭、3000 萬頭;考慮到公司景氣周期高點的頭均盈利及頭均市值,向上空間充足。
責任編輯 | 曹婧晨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