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私募操縱股價被罰!董事長控制16個賬戶獲利千萬
又一起私募“割韭菜”案
作者 | 郭佳佳?編輯 | 付影?來源 | 獨角金融
近日,證監會開出的一張《行政處罰書》顯示,從2018年12月14日起,私募機構上海速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速豐資產”)80后董事長韓啟坤因操縱上海第一醫藥(600833.SH)股票,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對其罰沒2768萬元。
在私募圈,私募公司董事長及其公司操縱股價的被罰事件不斷上演。前有葉飛、徐翔等私募大佬,曾經在資本市場獲得名氣、資產數倍的增長后,因涉嫌操縱市場事件被公安機關調查。一起起涉案人員的“事故”背后,私募“江湖”隱秘的操盤手法也逐漸被揭開。
又一家私募因操縱股價被罰
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書》顯示,2018年12月14日至2019年2月11日,韓啟坤控制使用其本人及其親友的16個證券賬戶(下稱“賬戶組”)交易“第一醫藥”。該賬戶組都是配資賬戶,資金來源配資資金、他人支付的保證金及自有資金。
截圖來源:證監會
韓啟坤控制賬戶組期間的交易,由韓啟坤決策、親自下單并承擔賬戶盈虧。
期間,“第一醫藥”股票價格從8.65元上漲至9.29元(期間最高11.95元,最低8.08元,最高漲幅38.15%,振幅47.90%),期間上漲7.40%,與同期上證綜指(上漲0.75%)相比偏離6.65%,且股價波動幅度較大。
經測算,韓啟坤操縱“第一醫藥”股票價格期初持股零股,期末持股零股,期間共計獲利1384.36萬元。
證監會認為,韓啟坤操縱“第一醫藥”股價期間,共有35個交易日,韓啟坤在其中16個交易日存在利用自己控制的16個賬戶進行高達287筆對倒交易行為,其對倒交易特征明顯,能夠反應其存在主觀故意。另外,經分析交易流水,在賬戶組對倒交易過程中,存在拉抬股價行為,對股票價格產生影響。
證監會認為,按照市場配資慣例,資方定期收取資金利息,并進行風險控制,在保證金不足的情況下有強制平倉的權利,但是不參與、不干預資金使用者的投資決策,且韓啟坤也未能提供資方干預持倉的客觀證據。
依據2005年《證券法》第二百零三條的規定,違反本法規定,操縱證券市場的,責令依法處理非法持有的證券,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韓啟坤最終被沒收違法所得1384.36萬元,并處以1384.36萬元罰款,合計約2768.71萬元。
速豐資產2015年8月成立,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為王建明,經營范圍主要包括資產管理,投資管理。
截圖來源:天眼查
在韓啟坤開始操縱“第一醫藥”股票價格前兩個月,速豐資產法人代表由韓啟坤變更為徐利軍。2021年6月,法人代表由徐利軍變更為韓啟坤,新增為公司投資人即經理。同年年底,法人代表又由韓啟坤變更為王建明。截至目前,王建明持股比例為100%。
市場操縱案屢禁不止
實際上,像韓啟坤這種打私募旗號做配資生意,利用信息優勢操縱股價之事,屢禁不止,且一直是證監會的嚴厲打擊對象。
今年1月下旬,證監會開出的一張《行政處罰書》顯示,2018年4月底至2018年9月底,私募機構駿鄴投資董事長鄭德勝操縱亞振家居(603389.SH)、諾邦股份(603238.SH)、圣龍股份(603178.SH)等股票,總計盈利3144.35萬元。
在駿鄴投資的交易室,鄭德勝以1:4或1:5的比例配資從多個中介手中借入多個賬戶,陸續控制并使用中介商“龍某薇”26個證券賬戶,其中使用25個賬戶交易了圣龍股份,18個賬戶交易了諾邦股份,以及亞振家居等股票。期間,鄭德勝通過電話或在交易現場向交易員下達交易指令,交易員按照鄭德勝的指令進行交易。
證監會決定沒收鄭德勝違法所得3144.35萬元,并處以3144.35萬元罰款,合計約6289萬元。截至目前,駿鄴投資旗下的6只基金已全部清算。
圖片來源:易維視
此外,2021年轟動資本市場事件,私募大佬葉飛自曝的上市公司偽市值管理也算是其中之一。
2021年5月中旬,葉飛高調出來自曝稱,上市公司中源家居(603709.SH)、南嶺民爆、今創集團、昊志機電(300503.SZ)操縱股票價格做市值管理、“坐莊賴賬”等。
根據葉飛的說法,所謂的“市值管理”更像是上市公司、操盤方、公募基金和券商資管等多方聯合坐莊,涉嫌違規操縱股價、操縱證券市場。
資深基金人士表示,參與市值管理的股票多數是50億以下的小市值公司,而這些小市值公司由于流通市值太小,股價容易被操控。這些股票坐莊,參與者主要是上市公司大股東、盤方即莊家、中間人、接盤方等,多數由私募基金充當莊家。
在這個鏈條中,上市公司扮演著重要角色。一是莊家透露內幕消息,讓外部資金低價入場,二是上市公司也更好配合分析師出具研報,配合發布利好消息,拉升股價,方便莊家高位出貨。在上市公司參與的情況下,公司實控人、重要股東大多難逃干系。
隨后多家涉及到的上市公司否認葉飛的舉報內容,但股市上卻引發了強烈的“龍卷風”。2021年5月17日收盤,11家被葉飛“點名”的上市公司、2家上市券商,總市值在一個交易日蒸發了170多億元。
就在葉飛爆料后,證監會對相關賬戶涉嫌操縱利通電子、中源家居等股票價格立案調查,并在同一周內約談葉飛。
2021年9月24日,葉飛被抓捕歸案。在這場操縱市場事件中,葉飛因明知劉某燁等人操縱“南嶺民爆”股票價格的情況下,仍然積極提供相關幫助及建議,為操縱市場創造有利條件,并謀取非法利益。
而他所爆料的上述操縱股票價格的涉案人員也被刑拘。但在資本市場,還存在更多瑕疵和劣跡的“葉飛”們。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私募大佬操縱市場屢禁不止呢?
周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國峰律師認為,一是利益誘惑,操縱市場行為相對容易操作,獲利巨大,違法人員利益驅使進行違法行為。
此外,監管機構查處力度和數量都不足以制止此類行為,監管機構人員數量有限,加之違法行為比較隱蔽,不可能對市場中眾多的操縱行為全部進行查處。
王國峰律師認為,從操縱市場被罰的金額看,行政處罰最高為五倍以下獲利,由于違法成本較低,即使被抓到被處罰,還可以籌資資金東山再起。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去年5月份曾表示,對于“偽市值管理”,證監會始終保持零容忍態勢,對利益鏈條上的相關方,無論涉及到誰,一經查實,將從嚴從快從重處理并及時向市場公開。正如股神巴菲特說過的一樣,一個人要建立良好的聲譽需要花20年的時間,而毀滅只需要5分鐘。
你是如何看“偽市值管理”的,你還知道哪些坐莊模式?歡迎后臺留言發表你的看法。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