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喜拼拼不拼了?400員工被告知解散
社區團購淘汰賽已經開始。
來源/花朵財經
社區團購淘汰賽已經開始。
繼同程生活、十薈團、叮咚買菜等社區團購廠商迅速退潮后,京東旗下的京喜拼拼也傳來了裁員、撤城的消息。
據媒體報道,近日京東開始了各業務線的裁員,其中京喜事業群成為重災區,裁員比例達到10-15%,甚至更多。
回顧2020年12月,劉強東再次回到業務一線,在高管會上其宣布會親自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這一仗。此后不久,原京喜事業部升級為事業群,負責人也改為直接向劉強東匯報。
到2021年元旦,京喜拼拼正式上線,初期便在8個城市落地,并逐漸將業務范圍擴大至20多個省份,京喜拼拼一時間風光無兩。
不過誰也不曾料到,僅過去兩年,京喜拼拼卻走向敗北,曾風靡一時落此下場不僅與在整個賽道混戰久攻不下有關,而且還可能與低價傾銷擾亂市場價格秩序的市場監管相關。
400名員工被告知解散
京喜拼拼前身為“京東拼購”,為京東專攻下沉市場的社區電商平臺。
2020年初,疫情期間社區團購賽道一直在全力開跑,滴滴,拼多多,美團,阿里等巨頭紛紛加速了對社區團購市場的布局,京喜拼拼因此應運而生。
憑借背靠京東資源優勢,京喜拼拼于2021年元旦正式上線,上線首日,京喜拼拼便開通了13座城市。隨后又在近四個月內,從華南貫穿華北,從東南沿海至西北內陸,相繼進入了12個省以及70多個城市。
可惜這種高歌猛進,來得快去得更快。
從去年6、7月份開始,京喜拼拼已經密集關閉了福建、甘肅、貴州、吉林、寧夏、青海和山西等多個省份,并減少了補貼額度。
據媒體報道,3月21 日下午,400名江浙地區京喜拼拼員工被告知解散,原本在20多個省份展開業務的京喜拼拼,目前已經只剩下北京、山東、河南、湖北四個省份。
談起這場敗退,相較其它社區團購平臺,京喜拼拼于去年元旦才上線的進場時間顯然有所落后,客觀而言,這給京喜拼拼下沉市場帶來了不少的壓力。
比如在2021年初,京喜拼拼剛上線,滴滴旗下橙心優選日單量已破千萬,美團優選也已擴張到全國90%以上的市縣,多多買菜平均每日可賣出商品也已達約1500萬件。
到2021年第四季度,據公開報道,上線一年的京喜拼拼日單量約800萬,GMV約90億,相比之下,多多買菜、美團優選和淘菜菜的GMV分別已達約430億(日單4400萬)、380億(日單4200萬)以及130億(日單1200萬)。
京東最大的拖油瓶是誰?
從財報上亦可看出,京喜拼拼的艱難。
根據京東集團2021年財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收9516億元,同比增長27.6%;凈虧損35.6億元,同比下跌107%。而在2019年至2020年,京東凈利潤分別為121.48億元、494億元。
分析發現,新業務是造成京東虧損的主要原因。目前,京東營收由三大板塊組成為京東零售、京東物流,以及新業務。其中,京東零售全年收入8663.02億元,凈利潤266億元;京東物流全年收入1046.93億元,虧損18.27億元;新業務全年收入260.63億元,凈虧損高達105.9億元。
對于新業務產生巨大的虧損,矛頭直指京喜拼拼。
分季度來看,2021年四個季度中,京喜所在的新業務板塊虧損分別為22億元、30.2億元、20.73元和32.2億元。而根據中信證券預估,2021年Q3和Q4京喜拼拼以及京喜業務的單季虧損可能分別超過15億元和20億元。
社區團購無疑是京東最大的拖油瓶。
京東為此所付出的代價似乎也并不小。例如,不僅凈利潤由盈轉虧,而且自去年2月18日京東集團創下422.08港元/股的歷史高價后,如今京東集團股價跌幅已超40%,最新報價為228.80港元/股,市值蒸發超6000億港元。
劉強東的個人財富,縮水也相當嚴重。根據胡潤百富榜顯示,2021年劉強東、章澤天財富為1350億,排名中國富榜第26位,相比2020年排名變化下降了10位,財富縮水高達250億。
此外,京喜拼拼更高的成本投入,卻并沒換來相應的市場領先地位,可能也是京東下定決心裁員、撤城的重要因故。據悉,刨除配送、傭金、員工等成本后,京喜拼拼凈利率在-40%左右,而美團優選和多多買菜的凈利率為-20%左右。
社區團購影響社會穩定了?
京東之前,曾紅極一時的社區團購,其實也早已徹底退潮。
去年7月,曾經歷8次融資,估值一度達10億美元的同程生活突然發布公告稱,因無法擺脫經營困境,決定申請破產。這讓其成為了社區團購大戰中第一家倒下的獨角獸級別公司。
今年1月,十薈團也悄然倒下。在成立3年后,被曝出在全國范圍內關閉大量網點,從覆蓋2000余縣市,到一路撤退至5個城市。
事實上,此前社區團購價格戰硝煙四起,通過燒錢壓價補貼,來爭取用戶迅速占據市場的現象并不少見。
但是,這種急功近利的模式,在熬死不少競爭對手的同時,也讓企業自身內耗相當嚴重。因為要打贏這場戰爭,就意味著還要繼續虧損、燒錢、投入,直到建立起合理的盈利模式。不過,要形成盈利局面,或更加艱難。
比如,在初入局之時,或許大家都只是想在賣菜這門生意中分一杯羹,但賣菜卻絕非易事,上有相關部門監管,下有商超、菜市場競爭,而且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很難更改。
所以一開始,互聯網平臺都想靠燒錢和補貼來打破這一格局。為搶奪下沉市場流量,過去社區團購一分錢買雞蛋,一元買一箱牛奶等做法屢見不鮮,內卷到無底線。
不過,這很快引來了監管重錘。
2020年12月,人民日報評互聯網巨頭下場賣菜:“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span>
隨后不久,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召開了規范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并提出“九不得”原則,包括不得低價傾銷、不得實施沒有正當理由的掠奪性定價、不得利用數據優勢“殺熟”、不得利用技術手段損害競爭秩序等內容。
去年3月,市場監管總局又對橙心優選、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等5家社區團購企業進行了處罰,理由是為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占市場,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傾銷,擾亂了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
同年11月中旬,市場監管總局再度發文稱,各大互聯網平臺企業大舉進入社區團購市場,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操作不合法等問題日益顯現,破壞了現有供應鏈產業正常發展、低價傾銷擾亂市場價格秩序,并且擠壓小攤主、小商販等群體的就業空間,影響社會穩定。
從這一系列監管動作來看,社區團購未來大概率要被壓制。緊跟其后的是,社區團購迅速退潮。“京東將會摒棄靠補貼等粗放的流量型增長方式,進入到精細化運營的階段?!本〇| CEO徐雷在京東Q4財報會議上表示。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