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又又又崩盤了 華人首富身家蒸發了5770億
近段時間,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持續暴跌,這也使得一幫億萬富翁虧慘了,被稱為“華人首富”的幣安交易所創始人趙長鵬在半年左右時間內損失了5770億元人民幣,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也遭套牢。
來源/黑池財經
近段時間,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持續暴跌,昨天,比特幣最低跌到20111美元,直逼兩萬美元大關,為近兩年來新低,比特幣尚且如此,其余一眾虛擬貨幣更是慘不忍睹,幣圈投資人哀嚎遍野,數不勝數的賭徒,財富被一夜歸零。
與此同時,一幫億萬富翁虧慘了,據彭博社數據,自2021年11月的比特幣價格高峰以來,僅僅多半年時間,7位加密貨幣富翁的財富已經蒸發了1140億美元(約為人民幣7900億元)。
其中,被稱為“華人首富”的幣安交易所創始人趙長鵬在半年左右時間內損失了856億美元,約合5770億元人民幣;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也遭套牢,特斯拉于2021年年初買入15億美元比特幣,價格約為3.5萬美元/枚,與此同時,大量的投資者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華人首富身價蒸發5770億元
事實上,自去年11月達到68991.85美元的歷史峰值以來,比特幣至今已經下跌了近70%,也就是說,如果在高點買入一枚比特幣,目前為止的浮虧可達32萬元人民幣,而更讓人絕望的是,這一切還沒結束,整個市場的暴跌還在持續。
在比特幣大跌的影響下,最慘的當屬去年才登頂世界“華人首富”的幣安交易所創始人趙長鵬,彼時其憑借5733億元身價,超過了農夫山泉的鐘睒睒的4244億元,一時將炒幣暴富的神話吹到了高潮。
然而僅僅時隔半年,其紙面財富就隨著比特幣的暴跌跌回了原型,從958億美元跌到僅剩102億美元,整整跌沒了856億美元,相當于約5770億人民幣的財富人間蒸發,近89%的身價歸零,被幣圈戲稱“一夜回到解放前”。
而值得注意的是,這還僅僅是截至6月13日的比特幣價格,而6月14日,15日,比特幣一路跌破2.1萬美元大關,最低點為為20111美元,可以說,趙長鵬的財富蒸發還未完待續。
名單上的第二位,是加密貨幣交易所FTX的30歲執行長班克曼佛利德(Sam Bankman-Fried),在11月風光時財產多達150億美元,而現在他的資產從高點蒸發超40%,僅剩89億美元;榜單第三位,Coinbase交易所創始人布萊恩·阿姆斯特朗(Brian Armstrong)的財富從137億美元蒸發至僅剩21億美元,已縮水85%。
世界首富馬斯克也栽了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雖不在上述名單上,但作為“幣圈教主”世界首富馬斯克,也慘遭深度套牢。?
馬斯克曾不止一次公開表示,他個人擁有一些比特幣、狗狗幣和以太幣,同時將一直長期持有比特幣,希望看到比特幣取得成功,同時旗下特斯拉也重倉比特幣,此前有媒體分析稱,在2021年初,特斯拉以均價3.5萬美元/枚的價格耗資15億美元建倉比特幣。
如按照此成本計算,馬斯克和特斯拉目前也是被深度套牢了,而據上游新聞報道,外界揣測,馬斯克和特斯拉持有42069枚比特幣,馬斯克回復稱:“沒有那么多比特幣,但已經很接近了”。
此外,將購買比特幣當作公司戰略之一的軟件公司MicroStrategy Inc.,本周一一度下跌28%,收盤時仍下跌25%,過去兩年,MicroStrategy已累計持有近13萬個比特幣,共花費39.7億美元。
根據該公司向美國SEC提交的最新季度文件,自2020年以來,該公司購買比特幣的平均價格穩步上漲,截至3月31日為每枚3.07萬美元,目前最新價格為21000美元左右,這也意味著其在比特幣的相關投資損失達到12億美元(余額為人民幣81億元)。
還有國家重倉比特幣,損失近3億元
相較于這些“首富”,損失的不過是一時的賬目財富,但這種悲劇如果攤到一個國家頭上,或許是毀滅性的災難。?
去年9月,中美洲一個只有650萬人口的國家薩爾瓦多,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將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的國家,同時薩爾瓦多政府還分批購買了合計2301枚比特幣。
此后,薩爾瓦多先后多次出手買進比特幣,并在全國部署了200多臺比特幣ATM機,持有者可以自由將手上的幣兌換成美元,驚人巧合的是頭一天剛買了400枚幣,第二天就迎來了幣價暴跌,一天就損失300萬美元。
不過這個國家樂觀的總統還跟外界打趣說,“要去麥當勞打工掙錢”,而比特幣的持續暴跌,幾乎快將這個國家逼入絕境,據外媒報道,薩爾瓦多需要在6月15日左右支付一批2035年到期的外債利息,約為3825萬美元,而蒸發掉的比特幣價值已超過4000萬美元(約為人民幣2.9億元),已經威脅到了這個國家的財政。
不過,在北京時間6月13日,薩爾瓦多財政部長Alejandro Zelaya公開否認了比特幣價格大幅下跌對這個中美洲國家財政狀況構成威脅的說法。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