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沒事兒
有韌性的生長。
來源/市值觀察? 作 者?/ 云 潭??編 輯 / 小市妹
越是脆弱時刻,越是有人唯恐天下不亂。
資本市場的典型表現之一就是,國際評級機構一有風吹草動,就會有人大做文章,火上澆油,甚至趁火打劫。近日,穆迪將幾十家中國企業的評級展望列入觀察名單后,市場就又有熟悉的味道。但越是這樣的時刻,也越是彰顯企業真正含金量的時刻。
今天(6月22日),被列入觀察名單的復星國際就真金不怕火煉:宣布全額回購今年到期的僅存兩筆境外債券。全額回購,是決心和信心的彰顯,也更是實力的證明。
危言聳聽的“債務壓頂”
市場擔憂源于穆迪報告,但一些解讀卻過于危言聳聽。
首先,穆迪只是將復星國際評級展望列入評級觀察,并非直接下調評級,此做法相對溫和;其次,穆迪認為房地產行業流動性危機爆發,導致該機構對外部融資環境的整體性擔憂。
但對復星三十年積累的多元化資產組合,投退平衡的兌現,以及長久以來的投資成績,穆迪依然保持肯定。
一些好事者,借此炮制“復星6000億負債壓頂”的文章來博取眼球,不僅夸大其詞,甚至缺乏專業的財務知識。
復星國際將自身定位為創新驅動的全球家庭消費產業集團,包括健康、快樂、富足、智造四大業務板塊,6000億負債是合并報表數字,包括豫園、葡保、旅文等多家子公司債務,并非復星國際自身債務,且復星國際不負連帶責任。
需要注意的是,葡萄牙保險、鼎睿再保險等并表金融機構,其債務屬性和非金融機構有本質區別,不能混為一談。
保險和資管業務組成的“富足”板塊,是復星國際四大業務板塊之一,資產規模占比超過57%。眾所周知,金融企業本身就是高負債經營的行當,特別是保險公司,“負債”其實是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履約義務的計提,中國人壽、中國太平、新華保險的資產負債率都在90%以上。
▲數據來源:企業財報
因此,債務看似龐大,但實則無虞。
與之相對應的,標普早兩周的評級報告則顯示,依然維持復星國際BB(穩定)的信用評級。并充分肯定其降債務的措施和內生式增長的戰略。
事實上,復星國際的財務健康度一直良好,并通過多項措施來“減脂增肌”。截至2021年底,復星國際總債務占總資本比率降至53.8%,同比減少0.5個百分點;平均負債成本僅4.6%,處于歷史低位;手握現金967.8億元。
復星國際還是2021年唯一一家在歐元市場多次發行歐元債的中資民營企業,成功發行了首單中資民營企業上海自貿區美元債券,足以證明國際投資者對復星的認可。
復星國際融資渠道暢通,近期還完成了約8.7億美元境外銀團貸款及約16.6億元的境內銀團貸款,遠超初期目標。
應對質疑,6月20日,復星國際宣布將用自有資金回購兩筆境外債,金額不超過2億美元,復星國際各期美元債隨即大漲。
兩天后,復星國際表示,對上述兩筆境外債券進行全額回購。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復星國際今年到期的僅存兩筆境外債券,且回購比例提升至全額贖回。這是彰顯其財務質量的有力回應。
所以,投資者應勿讓市場上冗雜的信息蒙蔽雙眼。
長期以來,復星國際恪守財務紀律,深諳“中庸守正”之道,其債務結構穩定,金融機構信心依舊。隨著債務結構進一步優化,復星財務健康度將持續向好。
繁盛的生態雨林
一棵樹即便再高大,在狂風驟雨中,也可能被折斷樹枝,甚至被連根拔起。而一片雨林,則能在危機中保持堅韌的生命力,風暴過后,也將更加繁盛。
創業30載,復星已經構建起“健康、快樂、富足、智造”四大板塊,不同業務間有機協同,生機盎然。
在疫情反復的不利影響下,2021年復星國際實現營收1612.9億元,同比上升18%,歸母凈利潤斬獲100.9億元,同比增長26%。產業運營利潤達105.9億元,同比增長30%。顯示出復星“生態雨林”不俗的生長力。
今年以來,疫情多點復發,復星醫藥承擔起“抗疫主力軍”的責任。復星醫藥新冠特效藥MPP許可和全球領先的mRNA新冠疫苗技術持續推進。復星醫藥與德國最先進的免疫治療公司BioNTech聯合開發全球首款獲得FDA正式批準的mRNA新冠疫苗(復必泰?),截至2022年2月末,港澳臺地區已累計接種超2,000萬劑。
此外,復宏漢霖自主研發的漢斯狀(斯魯利單抗注射液)獲國家藥監局附條件上市批準;復星凱特第二款CAR-T細胞治療產品獲批臨床試驗。而復星凱特首款產品已經上市一周年,惠及超200名患者。
得益于創新產品的落地,今年一季度,復星醫藥扣非凈利潤8.01億元,同比增長21.73%,實現營收103.82億元,同比上升28.87%。
如果說健康板塊受益于疫情,那么快樂板塊則是遭受疫情沖擊最為嚴重的領域。
但得益于全球化布局,各國疫苗接種和邊境解封,復星快樂旗艦復星旅文一季度收入同比大增超3倍,達到42億元。其中,Club Med重啟后迅速恢復。
另一旗艦豫園股份(600655.SH),盡管面對上海疫情復發的不利影響,仍實現營業收入122億元,同比增長12%,呈現出不俗的抵抗風險能力。珠寶時尚板塊,營業渠道持續擴張,古韻金系列產品銷售額創新高,同比翻倍。
由保險、資管業務構成的富足板塊,主要由境外監管嚴謹的保險和金融業務組成,為復星集團提供穩定的海外業務基礎。
2021年,復星富足板塊歸母凈利潤達到51.6億元,同比上漲13.5%,體現出該板塊穩健的盈利能力。
智造板塊則在疫情中顯示出強勁的競爭力,在智能制造技術的加持,及行業上行周期的推動下,該板塊凈利潤達到35.78億元,同比增長70.1%,是2021年復星利潤增長最快的子板塊。
復星高度重視科創,持續打造“硬科技”能力。郭廣昌就指出,投資可以用來縮短追趕時間,運營可以提高財務表現,但唯有科創,才能夠使得企業在某一方面形成全面超越,在行業中形成引領。
一季度,復星旗下復宏漢霖獲得許可,漢達遠(阿達木單抗注射液)成功走向亞非歐市場,海外拓展進一步加速。
相比諸多陷入多元化困境的企業,復星的多板塊業務通過產業聚焦正形成合力;此外,即便外界紛擾,復星深耕“深度產業運營+產業投資”雙輪驅動,堅持全球化戰略。風再大,雨再密,復星扎牢“中國+全球”兩棵樹根,如今已有近一半收入來自海外,其抵御周期波動風險能力明顯加強。
30載春秋,復星鑄造了FC2M(復星客戶到制造端)生態、全球化、創新驅動、FES管理體系的四大核心能力,科創強健身軀、生態使四肢靈活、全球化打通任督二脈、FES體系則是智慧中樞。
四大能力驅動復星自我修復能力更強,奠定了其長期穩健的成長性,使得復星堅韌致遠,厚積薄發。
警惕做空,冷靜看待
穆迪將幾十家中國企業列入負面觀察名單,主要是對房地產風險外溢,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擔憂。
復星產業龐大,涉及面廣,既有消費,亦有生物醫藥,也有金融產業和智能制造;復星是中國經濟復蘇的一個縮影,更是民營企業的代表,還是中國企業全球化的標桿。
今年以來,我國出臺了多項穩增長措施,長三角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復工復產正跑出加速度。5月份信貸和社融數據大超預期,顯示企業對中長期經濟信心回暖,融資大環境正明顯改善。
在整體大氣候向好的背景下,對投資者而言,更應該關注企業微觀層面的資產質地。
摩根士丹利就認為復星國際現金充裕,同時擁有較高流動性,即使市場變差,融資能力也不受限,并重申對其買入評級,目標價為11.4港元。
其實,穆迪此種做法早已有之。2016年穆迪下調中國主權債務評級,引發市場爭議。
2017年,穆迪曾將中國信用評級從Aa3下調至A1,同時還將30多家中國國有企業的評級展望從穩定調整為負面。
財政部隨即作出回應:對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無需care,國際評級機構高估了我國經濟面臨的困難,低估了中國推進改革、應對風險的能力。
而此后的5年間,中國依然是全球經濟的核心推動力,也是經濟活力的源泉。穆迪被無情打臉。
風物長宜放眼量,正如郭廣昌在2022新年獻詞中所言:“在水流湍急的航道中,爭渡者有浮有沉,而只有扎根大地、堅定不移的礁石,才能長久地在潮流中立于浪尖,砥柱中流。”
復星創業30載,已然積累出向上生長的堅韌生命力。復星堅定做對的事、難的事和需要時間積累的事,用堅持的力量穿越迷霧,摒棄外界紛擾,堅定前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