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比唐僧取經還難,紅星美羚沖擊IPO被否怒斥監管不公
沖A多年,欲成羊奶第一股的紅星美羚,最終夢碎資本市場。
來源/花朵財經
沖A多年,欲成羊奶第一股的紅星美羚,最終夢碎資本市場。
重點是心氣一時難平下,紅星美羚隨即發出了千字公開信怒懟監管不公,吐露了上市以來的艱辛歷程,簡直比“唐僧取經還難”。
要知道唐僧取經可是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紅星美羚如此感慨,到底經過了多少難?紅星美羚沖擊IPO的痛,或許只有自己才懂。
一個問題問三年?
紅星美羚主營業務為以羊乳粉為主的羊乳制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包括嬰幼兒配方乳粉、兒童及成人乳粉等。
2018年4月,紅星美羚興致勃勃的從新三板摘牌,為的是跳板到更大的市場分一杯羹。2019年6月,公司正式申請創業板上市。
原以為“羊乳第一股”將呼之欲出,怎奈紅星美羚之后陷入了漫長的等待,并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于2022年5月上市委會議未通過監管審核,無緣A股市場。
從2018年4月算起,紅星美羚的IPO之旅可以說相當漫長,公司也因此成為了創業板排隊時間最長的企業之一。與此同時,公司的上市之路還很曲折。
遭上市委會議否決后,紅星美羚迅速發出了《致各界朋友、媒體的公開信》,述說了公司IPO審核相關的具體數據及監管機構對企業審核過程疑惑的態度。
在長長的公開信中,紅星美羚表示,僅在會審核期間,公司經歷了2次現場檢查、10余次問詢回復、8次財務數據更新、6次收入專項核查、3次IT審計。共計詢證函件1萬多份,訪談1000多人次,形成底稿500多卷,在會審核已經有6個完整的年度財務報告。
資料提及,三年來,審核機構不否不決,一個問題問三年,三年問一個問題。如果確實是實質性障礙問題,2019年10月第一次現場檢查完就應該否了;2020年6月初審會就應該否了;2020年下半年平移至深交所第一輪問詢就應該否了。
而2020年7月平移深交所后,發生了戲劇性變化,深交所采取扳倒重來,是按被否掉不通過的導向審核的。用“請示證監會意見”,看證監會是否同意讓你們通過,相互推諉扯皮誰也不擔責,把企業拖死。
此事之后,2022年6月10日,紅星美羚再次召開IPO被否說明會。
主要涉及企業因之前發布的公開信及董事長王寶印線上直播的“紅星美羚IPO被否情況股東說明會”受到了陜西證監局的相關壓力,指出企業不應該以此形式傳播負面言論,與注冊制方向不一致。另外,公司董事長王寶印明確紅星美羚將不再上市。
存在虛構業績可能?
回顧紅星美羚上市輔導之初,充滿了期待與憧憬。但如今卻選擇與監管部門公開撕破臉皮,并表示不再上市,紅星美羚的上市難關到底有哪些?
本次上市委否決涉及多個問題:
一是經現場檢查發現,2018年12月末,實際控制人王寶印協調供應商黃忠元等七人將1400萬元轉借經銷商殷書義等八人,經銷商將該款項用于向發行人采購。該問題即為公開信中提及的一個問題問三年的問題。
從問題描述可以看出,最大的懷疑可能是體外資金循環。例如,公司虛構采購或者提前支付采購款,將采購款打給供應商,然后由供應商將資金打給客戶,客戶拿這筆資金支付發行人的銷售回款,形成完美的閉環,虛構業績。
二是2017年至2021年發行人對舍得生物銷售金額分別為4828.34萬元、8,638.52萬元、671.28萬元、0萬元和0萬元,其中2017年和2018年舍得生物為發行人第一大客戶。
毫無疑問,舍得生物與紅星美羚銷售收入發生了大幅度變動。梳理發現,舍得生物于2020年突然注銷,那么舍得生物緣何突然與紅星美羚分道揚鑣并選擇注銷?
事實上,舍得生物和紅星美羚雙方從2019年起就不再合作,原因在于舍得生物搖身一變成為了紅星美羚的競爭對手。
具體而言,舍得生物實際控制人汪雙雙配偶之父徐長城從下游渠道經銷向上游生產制造拓展,控制了與紅星美羚同一地域的羊乳生產加工企業陜西圣唐乳業有限公司。換句話說,紅星美羚在沖A不成之際,還痛失了一位大客戶。
產品質量問題突出
隨著競爭愈發激烈,從紅星美羚身上還可以看到經營疲軟。
2019-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3.42億元、3.63億元和3.78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45億元、0.55億元和0.53億元。
其中嬰幼兒配方乳粉業務收入占比公司收入的6成,報告期內增長幾乎停滯,收入分別為2.02億元、2.32億元和2.27億元。
資料顯示,紅星美羚創建于1998年,然而即便置身羊乳制品行業20多年,但迄今收入規模仍不到4億元,且增長放緩,紅星美羚本身并無多少亮點。多年來,乳企巨頭也在加緊對羊奶制品領域的滲透和布局。比如新乳業、伊利等均有涉獵。
于企業而言,產品質量安全是企業生存的基石和底線,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曾一度敲響乳業整體行業的警鐘。
然而,紅星美羚的基石正在不斷松動。公司于2015年在新三板掛牌,但掛牌不久后,公司就接連登上了抽檢黑名單。
2015年5月,原食藥監總局對紅星美羚抽檢時發現其生產的多養慧幼兒配方羊奶粉(冠悅)(3段)1個批次中,錳不符合產品包裝標簽明示值。
同年7月,原食藥監總局再次檢測出其生產的多養慧養悅嬰兒配方羊奶粉(1段)1個批次中,蛋白質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緊接著在2016年2月,原食藥監總局對外發布抽查檢驗信息顯示,紅星美羚生產的多養慧養悅嬰兒配方羊奶粉(1段)再次出現在不合格名單中,該產品被檢出“泛酸不符合產品包裝標簽明示值”。
紅星美羚在招股書中,還曾重點揭示了行業負面報道對乳品行業不利影響的風險。紅星美羚認為,如果未來行業內再出現重大負面新聞,將造成公司銷售業績的波動。
如今看來,質量問題頻發,會不會是紅星美羚業績破軟的重要原因?就目前來看,收入規模不到4億元的紅星美羚,似乎也很難擔起行內第一的擔子。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