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嗨_免费在线观看国产_精品午夜久久_欧美精品一级_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视频_亚洲一区在线免费视频

第三方醫藥停售,阿里健康雪上加霜

2022-06-27 10:23:26
摩根商研所
關注
2022-06-27

第三方平臺停售醫藥?2022財年虧損近4億,阿里健康雪上加霜


來源/摩根頻道


阿里健康的日子,可能會越來越難過了。


先是在5月25日公布的2022財年財報中,披露了自家由盈轉虧,經調整后凈虧損3.94億元。而后,國家藥監局5月9日在官網刊登的《國家藥監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也在6月9日截止了反饋。

其中新增的第八十三條規定,明確說明了,第三方平臺提供者不得直接參與藥品網絡銷售活動。這一規定矛頭直指互聯網醫療行業,而阿里健康作為龍頭企業,自然是避無可避。

盡管業內人士普遍表示,這一個條例仍處于意見稿范疇,還無法確定是否會最終出臺,同時也有類似于“剝離獨立公司”的方式進行規避。但是考慮到長期以來監管部門對醫療行業的重視,這條規定出臺的可能性極大,并且所謂的規避方式,最終也可能會被堵死。

因此,阿里健康所在的港股互聯網醫療板塊,開始了持續的大幅下跌。截至6月22日收盤,阿里健康下跌13.67%,京東健康下跌14.83%,均是慘淡收場。

互聯網醫療,難道就要止步于此了嗎?

一、醫藥自營占比87%,阿里健康將遭“滅頂之災”?

回顧2021財年阿里健康的意氣風發,怎么都想象不到,僅僅過去一年就會落魄至此。

根據財報信息,從2020年3月31日至2021年3月31日,阿里健康總營收首次突破百億,達到了155.18億元。同時凈利潤3.49億元,漲幅高達5392.86%,調整后凈利潤6.31億元,實現了從2014年港股上市后的首次盈利。

然而到了2022財年,雖然阿里健康的總營突破兩百億關口,達到了205.78億元,但是增速卻只有13.57%,相比過去6年完全墊底。此外,凈利潤虧損2.66億元,調整后凈虧損3.94億元,跌幅更是達到176.18%。

仔細探究這一輪業績大幅振蕩的原因,或許主要在于以下兩個方面——

1.營收結構依賴自營藥房,互聯網醫療熱潮降溫。

阿里健康的業績驅動,主要來源于醫藥電商業務。大致可以分為醫藥自營、天貓醫藥平臺、新零售這三大業務板塊。

根據2022財年財報,報告期內,醫藥自營業務總收入179.11億元,占總營收的87%。同時,以阿里健康品牌進行運營的自營藥房,其通過銷售藥品帶來的收入,在其中占比64%。

幾乎可以說,醫藥自營業務的表現,直接影響了阿里健康的盈虧波動。就好比從2021財年至今,阿里健康的營收增速從61.71%下滑至13.57%,而醫藥自營業務的營收增長,也從62.5%,以近乎對半砍的幅度降至35.5%。

在這種大環境下,一旦藥監局真的出臺了第三方平臺停售藥品的條例,對于阿里健康而言,足以稱得上是滅頂之災。再加上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有效控制,無論是末端消費者還是投資者,對于互聯網醫療的熱情都有所消退,整個行業或許都要面臨一場嚴峻的考驗。

2.基礎開支居高不下,資金鏈面臨承壓風險。

有著淘寶、天貓、支付寶等APP矩陣和商業生態的支持,相較于被流量采買加重成本負擔的各個競爭對手,阿里健康的優勢可謂是得天獨厚。但即便沒有流量購買的拖累,阿里健康在2022財年的銷售成本也達到了164.7億元。

除了19.81億元的銷售和分銷成本,大部分費用都落到了鋪設自營藥房、完善配送鏈等基礎設施的開支上。與此同時,截至2022年3月31日,阿里健康的流動負債已經達到了87.43億元,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只有4.24億元,或許資金鏈正處于壓力之中。

同時根據天眼查的數據庫,還能發現阿里健康旗下的自營藥房,長期存在各種司法糾紛,僅是被收錄的開庭公告,就已經達到了102起。


內憂外患之下,阿里健康免不了要經受一段時間的坎坷。與之相應的,眾多互聯網醫療企業,也都面臨著同樣,甚至更加艱難的處境。


二、虧損成風監管缺失,互聯網醫療亂象叢生?

互聯網醫療企業沖擊IPO的熱潮,似乎止步在了2022年晚春的細雨之中。

從2021年至今年4月,微醫、醫聯、醫脈通、叮當健康、圓心科技等眾多明星企業,先后開啟了IPO沖刺的道路。盡管這些企業至今仍在為之努力,但此前的聲勢如何浩大,隨后的沉默就有多么刺耳。

尤其是在這份熱鬧的背后,各個被冠以“獨角獸”名號的企業,也不斷被扒出了不同于光鮮外表的狼狽內在。其中最為明顯的,莫過于幾乎所有互聯網醫療企業,都在面臨著巨額的虧損。

一度被視作,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之后“第四巨頭”的微醫,在今年謀求港股上市之前,3年來已經連續虧損將近80億元;騰訊、紅杉資本等11家知名投資機構關注的圓心科技,連續虧損4年,累計虧損達到了13億元左右;有仁和集團做背書,連續兩次申請港股上市的叮當健康,4年里更是虧損了將近29億元。

諸如此類,擁有明星資本護航的互聯網醫療企業,大都沒能找到優質經營模式和盈利渠道。可想而知,整個行業或許都在面臨著同等的困惑和焦慮。

之所以虧損現象成為行業常態,以及長久以來都難以走通盈利模式,大概是基于這三個難以回避的因素——

1.無法觸及醫療的核心診斷業務。

雖然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微醫等線上平臺都及時跟進了在線接診服務,在醫療資源最緊缺的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嚴格來講,無論是市場需求還是政策支持,現階段的線上診斷業務,還遠遠無法達到線下醫院的高度。

最早的線上診斷,出現于1995年網絡剛剛開始普及的階段。此后多年的發展期間,由于缺乏相應的監管制度,線上診斷可謂是魚龍混雜,以至于出現了“莆田系”大行其道,以及“百度百度,癌癥起步”的調侃。

對線上診斷效果的不信任,也導致了市場接受度普遍較低。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國內使用線上診斷服務的用戶人數,僅占10%左右。

2.用戶拓展的流量費用過高。

并不是所有互聯網醫療企業,都像阿里健康、京東健康一樣,擁有穩定的流量入口。隨著互聯網紅利逐漸見頂,線上流量的價格和獲客成本也在持續增長,依靠傳統的流量采買方式來拓展用戶,只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就像是叮當健康,根據財報信息,其在2021年用于銷售和市場推廣的開支,占據了總營收的22.7%。而且即便是阿里和京東,也在無法避免獲客成本攀升帶來的影響,從整個行業來看,燒錢做市場的經典互聯網打法,已經很難再繼續維持。

3.網售處方藥亂象頻生。

在醫藥的盈利模型中,處方藥的重要性遠超過非處方藥。但是由于藥品的特殊性,監管部門在2019年12月才放開了部分處方藥的網絡銷售途徑,并且在銷售過程中有著嚴格的限制要求。

然而即便如此謹慎,依舊止不住亂象頻發。諸如無證營銷、給錢就賣、監管缺失等情況屢屢出現,甚至發生過,用寵物照片作處方都能買到處方藥的鬧劇。

在整個過程中,平臺方普遍存在著管理失位、未盡到審方責任、無視法規等情況?;蛟S,這也是為什么,藥監局會嘗試禁止第三方平臺銷售藥品。

無論如何,互聯網醫療都是醫療行業未來前景的大勢所趨,在探索階段爆發的問題和改變,都是為了在今后形成更規范、更合理的行業生態。

對阿里健康等企業而言,即便真的被禁止參與醫藥業務,或許也能找到別的突破口吧。

參考資料:

《第三方平臺或不得直接網上賣藥!阿里健康、京東健康應聲大跌》——財經天下周刊

《阿里健康2022財年由盈轉凈虧3.9億,毛利增速大幅放緩、銷售開支20億增6成》——搜狐財經

《疫情反復,阿里健康們還能做什么》——云臺


點贊
收藏
參與評論
全部評論

0條評論

    暫時沒有人評論

摩根商研所
664文章
·
0評論
·
1粉絲
探尋商業本質,專注商業研究與故事。關注重大事件、典型公司,提供最專業的權威商業分析
個人主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成人品 | 国产成人综合一区 | 涩涩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久久久一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99 | 亚洲综合区 | 亚洲一区国产 | 欧美日韩在线综合 | 国产真实夫妇6p酒店交换 | √8天堂资源地址中文在线 99久久视频 | 青青草这里只有精品 | 538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7牛牛 | 国产一级片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第一页中文字幕 | 午夜激情网站 |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av免费观看网址 | 国产不卡一二三区 | 久热99| 国产亚洲欧美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 久久精品视频网站 | 黄色网址 |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九色 | 亚洲欧洲视频在线 | 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 久久亚洲一区 | www.黄色片视频 | 性猛交xxxx乱大交孕妇印度 | 久久黄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ⅴ原创 | 毛片免费在线 | 色综合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国产精品久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不卡 |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 | 综合久久一区 | 亚洲电影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