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殼上市”傳聞被辟謠,美爾雅炒作還是勁酒“貪杯”?
上市是勁酒的必由之路嗎?
作者/于婞?編輯/武麗娟?來源/野馬財經
美爾雅(600107.SH)與勁酒又起“緋聞”。
近日,市場傳言勁酒將“借殼”公司上市,美爾雅就是其看中的“殼”。
傳聞之下,美爾雅的股價應聲上漲,周內最高摸到8.68元/股,較上周五(8月12日)收盤漲31.71%。
“為避免對投資者構成誤導”,美爾雅發布澄清公告,表示“公司并不涉及其他應披露而未 披露的與酒企業‘借殼’、‘ 重組’事宜,也無從事與酒相關業務的計劃,關于公司‘酒企借殼’的相關傳聞不屬實。”并提醒“廣大投資者理性投資,注意投資風險。”
來源:美爾雅公告截圖
澄清公告發布后,美爾雅股價有所回落,8月19日報收7.88元/股,較昨日下跌3.67%,總市值28.37億元。
事實上,美爾雅與勁酒的“緋聞”并非第一次被傳,這或與雙方的股權關聯有關。
勁酒或將控股美爾雅期貨
傳聞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源于不久前的一次期貨股權轉讓。
今年5月26日,美爾雅公告稱,公司與正涵投資簽署了《股權轉讓框架協議》,美爾雅擬向正涵投資協議轉讓其所持有的美爾雅期貨45.08%的股權,如本次交易完成后,正涵投資將成為持有美爾雅期貨75.06%股權的控股股東。
美爾雅還在公告中提示:“經初步測算,本次交易事項預計將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來源:愛企查
正涵投資成立于2004年,曾用名湖北勁牌投資有限公司,是由勁牌有限公司全資控股的投資公司。
此外,美爾雅與勁酒同屬湖北黃石走出的企業,分別創立于1985年和1953年。
既是老鄉又有股權交錯,基于這兩層關系,正涵投資與美爾雅的股權轉讓動態,引發了投資人對于勁酒“借殼”的遐想。
“我覺得勁酒不缺錢,勁酒的三大核心業務現金流都很好,一個是它的保健酒,一個是它的毛鋪酒,包括勁酒新推出來的醬香酒,市場前景非常好,現金流非常充裕。”武漢京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肖竹青認為,“此次傳聞,更多的是上市公司在單相思,借助勁酒炒作股價、做題材、做概念。”
借殼還是IPO?
雖然“不差錢”, 但“勁酒的上市應該是迫在眉睫了”,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認為,“因為這兩年整個勁酒的增長這一塊并不是太好。”
“勁酒產品屬性并不具備前瞻性與社交屬性,在疫情居家的場景下,消費者對勁牌的剛需度是不高的。因此,即便與電商合作,自建電商體系,勁牌產品整體的銷量并不高。”朱丹蓬此前曾指出。
“跟長輩一起吃飯的時候喝過勁酒,不好喝,一股藥味。”年輕的白酒消費者小新表示,“如果是自己喝不會選擇勁酒。”
"財聯社"報道顯示,從12.06億元到92.15億元,2006-2016年勁酒的銷售額穩定增長,但17年開始發展趨于飽和,其中17年銷售額達104.9億元。突破百億之后,勁酒似乎遇上了瓶頸,2018年銷售額下滑至102億元,2019年銷售額107億元,2020年沒有具體的信息,2021年銷售額110億。
朱丹蓬指出:“勁酒原來也想通過青稞酒進行戰略聯盟,但后來無疾而終。現在對于中國的光瓶酒、小酒、低度酒來說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節點,所以如果能夠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讓整個勁酒的銷售額上200億,那我想這對于整個勁酒未來的發展就提供了非常好的頂層的支撐。”
至于“借殼”還是IPO,朱丹蓬認為,“勁酒借殼是必然的,因為借殼上市相對會比較快,這個是他們所需要的一個核心點。”
不過,肖竹青認為,“短期內勁酒不會謀求上市”,他表示,“因為所有想上市的老板都是想借錢發展,或者想從資本市場獲取更多的暴利。所以勁酒現金流很好,現在沒有去圈錢或從資本市場獲取暴利的這種動機,也沒有這種需求。”
你怎么看勁酒“借殼上市”的傳言呢?評論區聊聊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