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信銀行的5周年成績單合格嗎?
近日,隨著中信銀行半年報的發布,百信銀行的業績也隨之披露。
來源/消金界
根據財報,2022年上半年,百信銀行凈利潤3.38億元,同比大增225.47%。作為國內首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的百信銀行,取得如此成績確實讓人眼前一亮。
就在7月22日,招商銀行宣布終止招商拓撲銀行的籌備工作,一時間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的前景開始變得不確定。百信銀行的這個成績單,在銀行業內就有了更多意義。
更為重要的是,自2017年11月正式開業至今,百信銀行即將迎來成立5周年的節點。顯然在這個時候,百信銀行自身也需要一個看起來還不錯的成績單。
事實上,繼2021年實現扭虧之后,百信銀行凈利潤繼續維持高增長。但仔細分析資產結構后,消金界發現,百信銀行是否能維持住凈利潤的增長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距離持續盈利更是還有一段距離。
5周年的成績單
根據中信銀行的披露,2022年上半年,百信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9.37億元,同比增長46.95%,凈利潤3.38億元,同比增長225.47%。
2021年實現扭虧之后,2022年上半年,百信銀行營收和凈利潤繼續大增。
截至2022年6月,百信銀行總資產825.8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01%,凈資產71.3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83%。撥備覆蓋率291.73%,同比增長73.52%。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22年6月,百信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5%,同比下降0.14%。
2022年第一節度,百信銀行就維持了不錯的增長,實現營業收入9.18億元,凈利潤1.58億元,為2021年總利潤的60%。截至2022年3月末,百信銀行不良貸款率1.53%。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第一季度, 百信銀行信用資產減值損失高達4.5億元,占當期營收的49%,占當期營業支出的63%。
這意味著,隨著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余額的增加,百信銀行需要增加信用資產減值損失,來滿足監管標準。
當然也不排除百信銀行調節利潤的考量。
根據聯合資信對百信銀行的評級報告,百信銀行不良貸款進行核銷與清收規模,2019年分別為10.07億元與0.74億元,2020年分別為11.44億元與0.24億元,2021年分別為11.55億元與0.18億元。
不良貸款的核銷會影響撥備覆蓋率,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銀行的利潤。我們看到,百信銀行在不良核銷方面一直在低位徘徊。
公開信息顯示,在營收和凈利潤方面,2017年,百信銀行的營業收入為4190.37萬元,凈利潤-2.93億元。2018年,營業收入12.95億元,凈利潤-4.84億元。2019年,營業收入23.73億元,凈利潤1976.05萬元。2020年,營業收入17.23億元,凈利潤-3.88億元。2021年,營業收入29.98億元,凈利潤2.63億元。2022年上半年,營業收入19.37億元,凈利潤3.38億元。
算下來,成立將近5年的百信銀行,累計虧損8.37億元。即便保持目前扭虧的態勢,距離真正盈利也還有很大差距。
另外,2022年上半年,百信銀行發行了20億元的兩期二級資本債,用于補充資本,優化資本結構,這使得百信銀行2022年上半年的數據更好看了一些。
整體看,與同為互聯網銀行的微眾銀行、網商銀行相比,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潤,百信都遜色不少,至今都沒有真正盈利。
個人消費貸占比大
據官網介紹,百信銀行目前業務覆蓋消費金融、財富管理、汽車金融、小微金融和金融同業等,陸續發布了好會花、錢包Plus、百度閃付卡、百車貸、百商貸、百興貸、百票貼等數字金融產品。
2022年上半年,百信銀行的信貸投放保持著高速增長。
消金界了解到,2022年上半年,百信銀行投放貸款872.95億元,同比增長20.32%。其中,普惠小微貸款40.94億元,同比增長49.21%。現代農業領域投放32.36億元,較年初增長34.8%。
百信銀行也開始發力小微貸。百信的小微產品體系以“百興貸”為主品牌,包括供貨貸、訂貨貸、銀稅貸和養殖貸等主要產品。消金界了解到,百信銀行自主研發搭建了“養殖產業金融服務平臺”,該平臺入選了人民銀行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范工程項目。
但小微企業貸在百信整體貸款中占比并不高,個人消費貸才是百信銀行最大的業務。
直銷銀行作為互聯網銀行,業務更多聚焦下沉業務和C端人群,這一點百信銀行也不例外。百信一直聚焦自營個人消費貸,推出了主要面向年輕人群的“好會花”品牌。
2020年百信銀行自營消費貸余額較2019年增長了12倍,新增信用用戶較2019年增長了45倍。2020年,百信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余額396億元,企業貸款余額20億元。個人消費貸余額是企業貸款的20倍。
與此同時,極速擴張的個人消費貸也推高了不良貸款,資產質量隨之承壓。2020年,百信銀行的不良貸款為8.03億元,逾期貸款達14.92億元。
但百信并沒有停止腳步。2021年,百信個人消費貸增加到532億元,同比增長了34.34%。
百信并未披露截至2022年6月的個人消費貸余額,但是從872.95億貸款投放與40.94億普惠小微貸款對比來看,個人消費貸仍然占據百信銀行貸款余額的絕對多數。
百信銀行披露截至2022年6月底,百信銀行的用戶規模突破了7500萬,其中服務新市民用戶規模達3106萬,占總用戶規模的41.47%。
百信銀行個人消費貸的主要群體仍然是年輕用戶、新市民群體。
除了個人消費貸,小微企業貸,百信銀行還在金融科技業務方面進行了探索。
2021年11月,百信銀行發行了國內銀行業首次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通證,俗稱數字藏品)。2021年12月末,又推出業內首個數字資產管理平臺,向金融機構提供數字資產發行和流通等服務。
但就目前的數字經濟來看,百信銀行這樣的業務創新,短時間內還沒有大規模盈利的條件,對百信銀行扭虧貢獻值不大。
對百信銀行來說,要想讓5周年成績單“貨真價實”看好的話,消金界認為,個人消費貸的資產質量和小微貸的增速恐怕才是關鍵。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