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獄9年,張文中輸血養了一個IPO
僅僅兩年多時間,創始團隊分崩離析,紛紛退出,僅留下物美系張峰一人。
文/樂居財經 李禮
2013年2月6日,張文中走出囹圄,大口地呼吸著自由的空氣。這位中國零售行業的標桿人物、物美創始人“閉關”四年后,即將重出江湖。
在人生的至暗時刻,張文中沒有心灰意冷,他讀了幾百本書,還搞起了科研,取得了四項專利。因為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一項、一等獎兩項,他獲得了8年減刑。
出獄后的張文中迅速找回了狀態,開啟物美的全面數字化轉型,構建線上線下一體的全渠道購物平臺。2015年4月,分布式電商平臺多點Dmall成立了,線上下單,線下賣場2小時內就能送貨上門。
七年后,張文中把“二次創業”的果實擺在了資本市場的牌桌上。12月7日,數字零售SaaS平臺多點數智有限公司(下稱“多點”)向港交所遞表,瑞信和招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在多點之前,張文中曾試圖在2021年3月將自己“第一次創業”的物美超市業務,和2019年收購的麥德龍中國一起打包成“物美科技”這一主體,沖擊港股IPO,但并未成功。
如今,于2015年成立的多點,或許可以捷足先登,搶先兄弟公司物美,敲開港交所的大門。
成立初期,多點的創始團隊稱得上是“豪華陣容”,五個聯合創始人中,劉江峰、李文智來自華為,林捷來自京東,韓鑫來自唯品會,張峰則是物美電商事業部的核心人物,也是張文中的外甥。
然而,僅僅兩年多時間,創始團隊分崩離析,紛紛退出,僅留下物美系張峰一人。
如今,多點完全物美化,其依賴“物美系”所獲得的營收占總營收的比重達到7成,盡管如此,多點依然虧損嚴重,近4年來,累計虧損超過40億元。
初創團隊“散架”
股權結構上,上市前,張文中是第一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通過數家實體間接合計持股約58.36%。
此外,IDG合計持股7.67%,興業銀行通過上海興霧持股3.32%,騰訊通過意像架構投資持股3.26%,張文中的弟弟張斌持股1.57%。
目前,張文中為高級顧問,外甥張峰任多點執行董事兼總裁,張文中24歲的女兒張康融擔任非執行董事。
成立之初,多點擁有陣容豪華的創始團隊。五個聯合創始人中,劉江峰、李文智來自華為,林捷來自京東,韓鑫來自唯品會,張峰則是物美電商事業部的核心人物,同時也是張文中的外甥。
豪華的創始團隊立即吸引來了首輪投資。2015 年,多點獲得 IDG 資本的 1 億美元天使輪融資。
然而,僅僅過去兩年多時間,5位聯合創始人僅剩物美系張峰獨扛大旗。
據了解,多點的首任CEO是曾經的榮耀總裁劉江峰,不過,其于2016年3月離職。之后由原COO林捷接任CEO一職。林捷曾任京東集團戰略副總裁、京東研究院院長,易迅網物流業務副總裁。林捷任職期間,多點砍掉多個城市的業務,只留下北京、杭州兩個城市業務,并開始全面與物美融合,開辟了“Dmall+”合作模式。
不過,林捷的任職時間也不長,2017年6月份便離職從事無人便利店創業。不久后,另外兩個聯合創始人也已相繼離開。
2017年下半年,張峰代行CEO職權,多點開始向物美集團提供 O2O 的解決方案服務及 AIoT 解決方案。這一年,多點和物美共同成立了新公司多點智聯,分別持股 55% 和 45%;新任首席營銷官劉桂海同樣來自物美,至此,多點已從內到外完全 “物美化”。
2018 -2019 年,多點拓展了麥德龍中國、重慶百貨、銀川新華、DFI 零售集團等物美之外的其他零售商和品牌商客戶,研發并推出了提供零售云解決方案的 Dmall OS 系統。開始探索數字化技術服務商的定位。同時,多點先后完成B輪融資共計1.77億美元,投后估值為17.26億美元。
2020年8月,多點完成3.7億美元C輪融資,投后估值為23億美元,一年后,多點再次完成5180萬美元C+輪融資,投后估值達30.52億美元。六年時間,多點的估值擴張5倍。
近四年虧損42.26億元
據招股書顯示,目前,多點業務主要包括零售核心服務云、電子商務服務云和營銷及廣告服務云三大板塊。
其中,零售核心服務云以Dmall OS系統軟件和智能物聯 (AIoT) 解決方案為基礎,可以提供貫穿零售運營全流程數據洞察,以及可實操的改進措施;電子商務服務云使零售商和品牌商能夠通過多點移動應用程序和小程序銷售其產品,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方便與個性化的購物體驗;營銷與廣告服務云使品牌商和零售商能夠通過多點的線上商城和線下合作網點向潛在客戶進行市場推廣。
2019-2021年,多點分別實現營收2.65億元、4.87億元、10.45億元,其中,2019年、2020年的同比增速分別達84.0%、114.6%。
2022年前9個月,多點的營收為11.02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的營收總額,同比增長50.3%。
具體來看,零售核心服務云逐漸成為營收大頭,營收占比從2019年的33.8%增長至2022年前9月的58.1%。目前,零售核心服務云已經成為最重要的一項業務收入,主要源于其向客戶售賣數字化系統和解決方案所獲得的收入。
零售核心服務云包含兩大塊內容:Dmall OS系統及AIoT解決方案。2019-2022年前9個月,操作系統收入從0.58億元快速升至4.39億元,營收占比從21.8%增長至39.8%。
與之相反的是,電子商務服務云板塊的營收占比正在持續減少,從2019年的64.5%一路縮減至2022年前9個月的30.5%。占比在縮減,而收入有所增長,電子商務服務云板塊的營收從2019年的1.71億元增至2022年前9月的3.36億元。這部分主要是多點通過幫客戶履約Dmall App上的O2O業務而從中獲取一定的傭金。
關于營銷及廣告服務云業務,相較上面兩大業務占比較小,在2019年占比僅為1.7%,收入僅為439.7萬元。2021年,其收入和占比達到最高,分別為1.96億元、18.8%,2022年前9月,收入和占比分別為1.26億元、11.4%,收入同比下滑約8%,多點解釋稱,主要是因為當前市場狀況導致廣告客戶用于營銷及推廣活動的開支有所減少。
盡管營收實現逐年上漲,但是多點至今仍在虧損。
據招股書,2019-2022年前9個月,多點凈虧損分別為8.30億元、10.90億元、18.25億元和4.81億元,近四年時間累計虧損達42.26億元。
樂居財經《穿透IPO》發現,多點在研發和營銷費用上花費巨大。
招股書顯示,2019年,多點的研發開支、銷售及營銷開支、一般及行政開支分別達到了2.27億元、3.75億元和0.81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高達85.9%、141.8%、30.8%,合計6.83億元。然而,2019年的收入僅2.65億元,僅占這三項支出的38.8%,不足以覆蓋以上支出。
到2022年前9個月,雖然三項費用合計的支出進一步增長至8.94億元,不過其營收占比分別縮減至41.7%、22.1%、17.3%。這期間,多點的營收為11.02億元,盡管營收可以覆蓋這三項費用,仍然無法扭虧。
“物美系”輸送七成營收
值得關注的是,多點的營收絕大部分來源于“物美系”的關聯交易,多點主要向物美提供零售軟件和電子商務數字服務,用戶可以通過多點進行購物結算,也可以通過多點線上下單,享受線下賣場送貨上門的服務。
招股書顯示,2019-2022年前9個月,多點來自于物美集團的收入分別為1.56億元、2.65億元、4.73億元、4.90億元,收入占比高達59.1%、54.5%、45.3%、44.4%。
而除物美之外,前五大客戶中還包括同屬“物美系”的麥德龍中國、重慶百貨集團和銀川新華集團。資料顯示,物美集團曾于2019年以近150億元收購麥德龍中國80%股權,2020年,物美集團又以70億元購得重慶百貨控股股東重慶商社45%股權,另外,物美集團還持有新華百貨40%以上股權。
2019-2022年前9月,上述四家關聯公司為多點貢獻的營收分別為1.80億元、3.25億元、7.09億元、8.08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為67.9%、66.6%、67.9%、73.3%。
截至今年9月,多點7成以上的收入來自于“物美系”的支持。
不過,多點核心管理團隊多次對外強調多點的中立和開放,多點Dmall總裁張峰曾指出,多點自誕生之日起便是一個中立且開放的數字零售服務商,其為所有連鎖零售經營實體提供商業SaaS解決方案,并不是專為服務物美而生。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