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銀行的底氣與底色 | 愉見財經
浙商銀行的底氣與底色
???作者 | 夏心愉??? 出品 | 愉見財經
提筆首先想到的不是銀行業,而是早前我有一次參加浙商年會,在中國民營經濟占GDP比重最高的省份,一方水土養著一方的商幫精神。會上嘉賓討論起了什么才是浙商內核,認同度最高的答案是——好的企業并不是沒有起伏,這里的企業恰恰面對著更多的起伏:外部環境的、內部人事的;企業最需要擁有的,是穿越起伏的韌性與實干,這才彰顯一家機構不為短暫外力所動的底氣與底色,由文化凝聚的底層基因。
疾風不止知勁草,有時候也錘煉了勁草,刀刃向內,去蕪存菁,反而長得更好。整個浙江經濟的活躍度,或許也和這股子韌勁兒息息相關。
由此想到了浙江省唯一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浙商銀行,在早前也經歷了高管變動;在銀行的經營策略層面,應對外部周期的變化,新一屆管理層產生后,浙商銀行明確提出“以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為壓艙石,打造高質量發展的一流經營體系”,并自2022年啟動“深耕浙江”三年行動。
選擇在今天這個時點寫一寫浙商銀行,本是因為有喜報:這家銀行經歷了2022“轉折之年”,在各項經營數據上已經明顯邁上了新的臺階。
或許有人還記得那句已是將近9年前的“全資產經營”,那個年代也確實還有著同業業務紅利期。但是今天,請再翻翻浙商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全資產”一說早已翻篇,這家銀行正以構建“大零售、大公司、大投行、大跨境、大資管”五大業務板塊齊頭并進的新格局,以綜合服務滿足實體企業多樣化金融需求。
從數據看趨勢,浙商銀行的貸款占比在過去5年里逐年顯著提升,表內非標有效壓降,資產端大類結構已然優化到位。并且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開始,該行的資產增速也一直是領先股份制同業平均水平的。
在負債端,如果有人對浙商銀行的存款占比認知依然是停留于“股份制銀行中游水平”的話,那也該翻翻篇了。2015年,該行存款占比的確位于股份制同業第八,但到了2022年三季度末,該行這一指標已躍升至股份制同業第二,僅次于招商銀行。足可見,負債端已夯實。
又或許有人惦記著全銀行業都會遇到的房地產貸款風險難題。同樣來看趨勢,從貸款結構來看,浙商銀行的房地產類貸款占比在過去5年明顯下降。如上文所及,浙商銀行“以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為壓艙石”,弱周期的零售和小微投放力度增大。
2017年至2021年間,浙商銀行各項貸款中,個人貸款增速貢獻更高,個貸規模年均復合增速達29.9%,超公司貸款復合年增速的兩倍。事實上,“大零售”已經成為浙商銀行的一張亮麗名片,該行對小微園區、專精特新企業、小微產業鏈等都打出來一套特色服務模式。
再或許有人對浙商銀行的記憶僅僅停留在曾經強勁的擴表能力上,因此在營收結構中,該行利息收入占比高、非息收入占比偏低。
但再來看趨勢。新一屆管理層對收入方面的要求是:著力提高中收占比。在最近幾年,浙商銀行的非息收入增長較快,尤其在去年錄得佳績。從其中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來看,2022年上半年,這一指標的增速高達31.8%,位列全系股份制同業第一。
還或許有人覺得,曾經的表外回表、非標壓降,以及貸款投放的風險偏好等,會讓浙商銀行在資產質量方面承壓。但其實最新數據是,2022年三季末,該行不良率為1.47%,比年初下降了0.06個百分點,不良率其實一直穩在股份制銀行中游水平;撥備覆蓋率181.21%,比年初上升6.60個百分點,達到監管要求。
更說明問題的是,該行近年來逾期率與不良率之間差距逐步縮小,這也說明不良已經被壓得更實。
選擇在今天這個時點寫一寫浙商銀行,還因為近日的一則通報,關于浙江省紀委省監委對浙商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沈仁康進行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的決定。
對此,浙商銀行第一時間召開專題黨委會,黨委書記陸建強主持會議。浙商銀行黨委表示,堅決擁護浙江省紀委省監委決定,將以沈仁康接受調查為鏡鑒,持續反思保持警醒,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征程邁上新臺階。
個別原班子成員的結局讓人扼腕,外界對此消息的關注也能讓金融反腐警鐘長鳴。只是,有些關注和傳播不免過度演繹,與整個銀行的未來經營做了不必要的捆綁。
很多事情,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其一,沈仁康去職畢竟已經一年多了。在這段時間里,浙商銀行黨委積極正視過去遺留的風險,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全面導正政治生態、全面提升合規經營管理水平、全面重塑品牌形象,大力落實嚴的主基調,聚力有效化解處置風險,存量理財整改提前完成計劃任務。
其二,如上文所觀察的主要經營指標所及,在2022的“轉折之年”里,浙商銀行的經營非但沒有受到嚴重影響,反而全面推進了系統性重塑,以社會影響力、行業競爭力、系統凝聚力三個一流目標為愿景全面開啟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數據不帶偏見。過去一年浙商銀行的發展趨勢是,各項業務穩步發展,經營狀況持續向好,那么未來,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這一趨勢將會延續。
其三,放眼全行業,個別原行領導的行為,就足以撼動一家機構的經營嗎?不否認短期也許會有影響,但長期及整體來看,現代商業銀行的經營是遵循現代企業制度的,上市銀行的公司章程規范了“股東(股東大會)-董事會-管理層”的三層授權體系,“董-監-高”的相互制衡有責權清晰的治理體系,同時疊加上國有銀行“黨委-董事會-高管層”的管理體系。前者更多體現在經營發展上的授權與被授權,后者則更多在高層人事任免上。
到了銀行的實際運轉中,也有一套完整的體制機制,將戰略分解成經營任務與業績指標,再通過“橫有部門條線、縱有分行支行”的網,將經營任務傳遞播撒下去。如果以上這些機制本身是獨立且有效運行的,那么某些行領導個人的變化,是不會造成經營斷層的,因為機制的有效性會保護各部門運轉如常。
其四,也是至關重要的,預判一家銀行未來的經營,實在沒必要牢牢抓住幾年前的刻板印象不愿翻篇。用實事求是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事實上,對一家銀行而言最關鍵的,還是看當前的戰略與戰術,是否符合經濟潮流,是否有力支持實體,是否被有效落地。
盡管浙商銀行2022年年報尚未公布,但僅從去年上半年表現來看,該行“深耕浙江”戰略啟動,充分發揮突出的區位優勢,深化構建五大業務板塊新格局,綜合競爭力持續提升。
2022年上半年,浙商銀行實現營業收入317.40億元,同比增長22.53%;實現凈利潤69.74億元,同比增長1.8%;截至6月末,總資產2.52萬億,比上年末增長10.26%,其中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1.47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41%。
其五,從當前浙商銀行黨委班子成員的“政治生態”來看,他們按照“正、簡、專、協、廉”,要求做到正氣正直、簡單干事、專業專注、協同高效、廉潔自律。全行也以“零容忍”態度堅決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把浙商銀行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
哲學思想告訴我們,事物都是在曲折中發展前進的。回到開篇所言,浙商精神,不正是擁有穿越起伏的韌性與實干,正視問題,迎難而上嗎?
浙商銀行行長張榮森在年報致辭中說,浙商銀行正將“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融入該行“干、干好、好好干、好好干好”的“四干精神”。愿這是一家銀行穿越風雨的底氣和底色,守護著銀行經營,歷經轉折年,再上新臺階。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