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海系”預重整,誰能搭救盧志強?
預重整通知,解藥還是毒藥?
作者/張凱旌?編輯/武麗娟?來源/野馬財經
曾坐擁千億資產的泛海控股(000046.SZ)已經走到了重整的路口。
4月27日晚,泛海控股公告稱,北京市一中院決定對公司啟動預重整。如果重整申請被受理,將有利于優化公司資產負債結構,提升公司的持續經營及盈利能力;如果重整失敗,公司存在被宣告破產的風險。
上海海匯律師事務所律師婁霄云表示,預重整和重整是啟動和執行的區別,按照正常的流程,下個階段企業會去尋找重整投資人,并制定可行的重整方案。當該方案被法院批準后,公司才正式開啟重整。
因此,目前泛海控股能否進入重整程序還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4月21日,泛海控股曾被獅王資產以“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具備重整價值”為由申請重整。緊接著深交所便發函追問,泛海控股是否存在通過破產重整逃廢債的情形。深交所的問題并不難理解,一旦企業重整,就意味著債務償還的比例可能要打折扣,部分債權人可能要承受一定損失,但相較破產,這種方式終歸還是更能保障債權人的利益。
截至2022年三季度,泛海控股總負債達969億元,資產負債率達89.17%,其中流動負債為864.5億元,而貨幣資金僅有27.07億元。而截至2022年末,公司資產負債率已升至99.15%;截至2022年3月末,公司資產負債率101.25%。此外,泛海控股控股股東中國泛海的2022年年報也無法按時披露。
資不抵債、幾乎眾叛親離的“泛海系”已經走到了懸崖邊,會有“白衣騎士”出手相救嗎?
泛海控股苦尋“接盤俠”
2020年11月,獅王資產曾擬以現金方式受讓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證券股權。雙方簽署意向協議后,獅王資產支付了轉讓價款50%合計1.361億元,但由于泛海控股手中持有的民生證券股權被凍結,始終不滿足交割條件,雙方的轉讓便就此擱置。
事實上,彼時正值“泛海系”不斷變賣家產之際,其中轉讓民生證券股權是回籠資金的重要一環。2020年8月開始,泛海控股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就將自身在民生證券的持股比例由71.64%降至31.03%,并借此獲得了70.46億元的轉讓資金。
但“泛海系”堆積如山的債務和糾紛,還是影響了泛海控股的變現。民生證券股權被凍結后,付了錢沒拿到股權的不只獅王資產一家,北京利爾也曾因此將泛海控股告上法庭。
令獅王資產坐不住的是,今年2月傳出了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證券股權即將被拍賣的消息,且3月15日,有無錫國資背景的國聯集團以91.05億元的價格成功拍下。這直接導致泛海控股無法再配合獅王資產完成股權交割。
獅王資產即刻要求泛海控股返還轉讓價款本息及違約金,后者雖然嘴上說了“同意”,但手頭流動性緊張,實在無力還款。于是獅王資產向法院提交了重整申請。
4月28日,泛海控股股價大漲,漲幅達7.5%,最終報收0.86元/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資本市場對此次預重整的態度。
來源:Wind數據
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一方面,進入重整程序可以終止公司對重要核心資產的拍賣、以及帶有利息和罰息的價款支付,保留公司的價值;另一方面,重整也能為公司爭取時間,并保證對個人投資者欠款的賠付。
泛海控股方面表示,此次預重整能得到法院的快速受理,標志著重整工作邁出了關鍵性第一步。希望借此契機,順利有序開展后續重整工作,盡快提出合理、可行的重整方案,也希望相關債權人、投資人能夠給予最大程度的支持,順利推進重整工作,提升公司的價值。
據“第一財經”,近兩年泛海主要在跟民營企業談資產處置問題,但民營企業能力現階段比較有限。且“泛海系”背后牽扯的資產屬性復雜,“泛海系”相關人士認為,這些大體量資產最好由“國有企業對接”。而業內知情人士則稱,泛海希望通過政府的介入,希望銀行等金融機構做出讓步,通過消債、免息、延期,包括核銷、債轉股、抵債這幾種方式來給企業減負。
愿景是美好的,但泛海控股眼下也面臨嚴峻的問題。截至4月28日,公司收盤價已經連續第11個交易日低于1元/股,如果這個時間拉長至連續20個交易日,泛海控股將面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
此外,如果重整失敗,泛海控股宣告破產,公司也將被強制退市。
誰站在盧志強的“對面”?
在此次被申請重整前,“泛海系”接連出現未能償付到期債務的情況,債券違約、訴訟、仲裁、資產凍結等事件頻發。
2023年1月3日,泛海控股公告顯示,截至目前,除已披露過的訴訟、仲裁案件外,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連續12個月內累計訴訟、仲裁涉案金額合計6.9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11.94%。
在14起案件中,有12宗被起訴方為民生信托;1宗被起訴方為民生信托、泛海控股,均為營業信托糾紛;1宗被起訴方為武漢中央商務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武漢公司),訴訟類型為建設工程合同糾紛。
愛企查顯示,目前泛海控股被執行總金額達86.35億元,其中2023年立案的金額就超84.61億元。而作為“泛海系”實控人,盧志強已經身背5個限消令,申請人包括大連銀行、吉林信托。
來源:愛企查
股權凍結方面,僅2022年一年,“泛海系”泛海集團持有的民生銀行、泛海控股、民生控股股權,民生信托持有的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權,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金服、泛海不動產投資管理公司、泛海酒店投資管理公司等股權都曾被凍結。
與此同時,“泛海系”還被包括英大信托、杭州陸金汀投資合伙企業,“自己人”民生信托等在內的各家“債主”追債。整體來看,這些“債主”主要是金融機構,以及曾經的合作伙伴。
甚至“泛海系”公開披露的信息,已經無法看清其債務的全貌。
4月7日,泛海控股因未及時披露相關債務逾期情況、受讓子公司股份信息披露不準確、股份回購事項違規被證監會出具行政監管措施。
如泛海控股子公司武漢公司曾與民生信托簽署協議,約定武漢公司于2022年1月15日前向民生信托清償相應債務,涉及本金逾22億元,但債務逾期后,直至2022年4月19日泛海控股公告才提及相關事項。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泛海控股與長城資產、民生銀行和融創集團的債務上。
目前,債臺高筑已經嚴重影響了公司經營。2023年1月31日,泛海控股表示,因階段性流動性困難導致大量債務違約進入訴訟程序,報告期內根據訴訟判決計提利息、罰息或履行金,導致公司整體資金成本上升。
來源:泛海控股公告
此外,泛海控股2022年三季報提到,由于借款違約金大幅增加,泛海控股的財務狀況陷入惡性循環。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營業外支出為12.87億元,同比大增1340.01%。
在業內分析人士看來,“泛海系”目前遇到的困境,與盧志強籌劃的發展路徑有關。在市場環境好的時候“泛海系”高歌猛進、杠桿式擴張,在風險來臨時并沒有敏銳的嗅到危險,當疫情疊加地產行業下行風險的時候,“泛海系”的資金鏈就繃緊了,騰挪出現問題。而“泛海系”的例子也值得其他企業引以為戒,居安思危,才能行穩致遠。
盧志強能否拯救泛海?
在資本江湖中,盧志強被視為“大佬中的大佬”,“泛海系”曾控制著超過2600億元市值的商業帝國,涉及地產、能源、金融等多個領域。
“泛海系”核心上市公司有A股的泛海控股、民生控股,港股還有中泛控股和中國泛海金融。另外,其還參股了民生銀行、聯想、騰訊、阿里巴巴等近40家上市公司。
2014年年初,靠地產起家的盧志強決定向金融行業進軍,公司開始由單一的房地產上市公司,向涵蓋金融、房地產等業務的綜合性控股上市公司戰略轉型。
經過三年擴張,泛海控股擁有了保險、信托、券商牌照,公司業績達到巔峰。數據顯示,2016年實現營收為246.71億元,同比增長79%;歸母凈利潤超31億元,同比增長37.9%。
不過,隨著泛海集團出現資金問題,泛海控股金融業務持續下滑。其中,信托業務營收從2019年的23.4億元降至2021年的-28.13億元;證券業務營收同比增速放緩,2019年-2021年增幅分別為91.82%、44.95%、-20.11%;保險業務營收也在連續兩年大增后,2021年僅同比增長9.07%。
來源:Wind數據
與此同時,其地產業務自2019年以來營收不斷下滑,從28.06億元降至2020年的21.4億元。不過,2021年該業務營收同比大增291.8%至83.6億元。
在此背景下,泛海控股連續兩年大幅虧損。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凈利潤分別為-46.22億元、-112.5億元。
2022年,泛海控股經營情況仍未好轉。前三季度凈虧22.4億元,虧損幅度擴大25%;扣非凈虧損15.96億元,同比擴大117.66%;經營現金流為-6618.39萬元,同比減少100.9%。
曾經的“泛海系”地產、金融兩手抓,也導致其負債高企。截至2022年9月30日,泛海控股總負債達969億元,資產負債率達89.02%,其中流動負債為864.5億元,而貨幣資金僅有27.07億元。
公司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2年虧損70億至100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虧損6億至36億元。虧損原因與民生信托部分信托項目發生風險,計提了預計負債有關。
此外,4月25日,“泛海系”另一家上市公司民生控股披露2022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營收同比減少65.1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驟降309.98%,由盈轉虧。4月27日起,該股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更為“*ST民控”。
在困境之中,盧志強并沒有選擇“躺平”,“泛海系”也一直在積極自救,其中就包括出售資產回籠資金。
來源:泛海控股官網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至今,為解決債務問題,泛海已陸續出售包括北京東四環朝陽公園附近泛海國際地塊、武漢泛海創業中心、浙江民生金融中心和泛海釣魚臺酒店等在內的固定資產,以及持有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權,累計套現超過300億元。
此外,民生證券、民生信托、亞太財險等“泛海系”的核心金融資產,近年來也被頻頻轉讓,還有部分股權被送上拍賣場。
在陷入危機后,盧志強曾給投資者寫了一封公開致歉信,表示對給企業的市場形象和信譽帶來的負面影響,他深感內疚,并就此向每一位投資人誠表歉意。
對于未來的工作計劃,泛海控股稱,公司要推動金融子公司鞏固核心優勢,加快風險化解與業務轉型進程,同時全力保障地產業務的開發銷售運營,爭取確保按時交房,并為公司貢獻現金流,改善公司經營局面。
如今的“預重整”,是否會是泛海控股“重生”的第一步呢?
你看好這位曾經“大佬中的大佬”走出困境嗎?評論區聊聊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