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集體沖刺IPO,港交所“火”起來了
7月12日,“運動科技第一股”Keep在港交所成功上市,這也是時隔兩年后,第一個掛牌的中國內地互聯網平臺,給創投和資本市場發出新的信號:是時候走向港交所了。
撰文 | 小不董??編輯 | 李信馬? 來源|Donews
7月12日,“運動科技第一股”Keep在港交所成功上市,這也是時隔兩年后,第一個掛牌的中國內地互聯網平臺,給創投和資本市場發出新的信號:是時候走向港交所了。
低迷的上半年
今年上半年,港交所IPO的數據,只能說慘淡。
以近五年同期的數據來看,2019-2023的上半年,香港IPO占全球IPO活動的百分比分別是14%、13%、4%、3%、5%,IPO籌資額占全球百分比也基本上是一樣,從2021年開始,大多數企業選擇求穩。
去年開始,香港IPO陷入低潮,2023上半年,香港市場共有29家公司首發上市,籌資額178億港元,與去年相比,IPO數量和籌資額分別上升45%和0.6%,處于20年來同期相比的較低水平。
IPO低比例發行的現象也在持續,新股占總股本平均值仍在20%以下,處于低位。同期,僅有陸金所一家中概股回歸香港,且以介紹方式上市,并未進行融資。
今年上半年,隨著內地疫情政策的放開,內地企業在香港IPO中占比有所升高,進一步主導了香港IPO市場。不過據安永統計,仍然沒有企業在創業板上市,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都沒有企業在香港創業板上市,今年也還沒有海外企業來港上市。
而且今年上半年,有近5成IPO以下限定價,僅有3%的新股以最高價發行。56%的新股破日首發,同比上升了13個百分點。
2023上半年,港交所的十大IPO共籌資131億元,占年籌資額的74%。與去年同期相比,前十大IPO籌資額下降13%。前十大中僅有一家零售和消費品IPO籌資額超過50億,其余籌資額規模均不大。
在按籌資額計的十大IPO行業分布中,有45%都是零售和消費品,其籌資額占全年IPO籌資的37%。據新浪財經,至少有六家中國奶茶連鎖店考慮海外IPO。霸王茶姬據悉正在與美國銀行和花旗合作,探討潛在的美國IPO;茶百道據悉正在考慮在香港IPO。
新規開啟新周期
但香港股市的持續低迷,在幾個月前有了波動,這源于幾項新政策的發布。
2月17日,《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發布,3月31日實施。其目的為規范我國境內企業直接或者間接到境外發行證券或者將其證券在境外上市交易相關活動,促進境內企業依法合規利用境外資本市場實現規范健康發展。
2月24日,《關于加強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相關保密和檔案管理工作的規定》發布,3月31日實施。進一步規范境內企業境外發行上市相關保密和檔案管理工作,支持企業依法合規開展境外發行上市活動。
備案新規實施后,H股上市取消了“小路條”,改為提交A1后3個工作日內向中國證監會備案。紅籌上市則新增了提交A1后向中國證監會備案這一要求。
3月24日,香港聯合交易所正式推出新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機制,進一步擴大了香港的上市框架。聯交所聽取市場意見,實施的規定在市值和研發開支比例門檻都做了下調,這就為廣泛的發展歷程短、規模較小,以及很多還在研發以將其產品或服務商業化的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
6月19日,港交所在港股市場正式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柜臺模式”。這代表著,投資者可以直接用人民幣購買港股了。
24只雙柜臺證券獲批,多數是藍籌股和“港股通”標的,涵蓋科技互聯網、金融、地產及消費等多個領域,包括阿里巴巴-SW、恒生銀行、新鴻基地產、長城汽車、商湯、華潤啤酒等。首批獲納入名單的這24只股票首日合計成交約1.63億元,當日港股市場總成交1030億港元。
此舉被業內普遍視作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既有助于提升港股流動性和成交活躍度,也有利于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對港股而言,“雙柜臺模式”也有望吸引更多內地投資者參與“港股通”交易,尤其是吸引長期價值型投資者,產生更多人民幣資金沉淀,進而有望提升港股交易的活躍度和交易量。
港股推出諸多利好政策,不過上半年市場還在適應和消化中。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淀,近一個多月以來,據統計,有超30余家企業沖向港交所,涵蓋了醫療、智能科技、汽車等多種領域,沉寂半年后,港股似乎要走上坡路了。
企業積極的表現預示著下半年港股的復蘇,對此,多家行業機構也表示了同樣的態度。
國泰君安發布研究報告稱,“綠燈”投資案例落地監管基調明確,平臺企業在支持科技創新、傳統產業轉型等價值獲肯定,投資案例陸續推出有望推動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和國際競爭中進一步發揮作用。
普華永道預測,隨著利率上升趨勢的結束,資本市場的穩定,以及更多公司尋求拆分上市,香港緩慢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將在今年下半年逐漸復蘇。2023年將有大約100家公司在香港上市,募集的總資金將在1500億港元至1700億港元(約191億美元至217億美元)之間。
7月10日,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未來香港將以金融、科創作為主要推動引擎。除人民幣國際化以外,要開辟包括Web3在內的新賽道。香港政府經研究過后,認為虛擬資產底層技術對金融創新非常重要,要在包容及管理風險前提下,有秩序發展。陳茂波稱,在香港政府宣布監管后,有100多家相關公司落戶香港,大多位處數碼港。
安永大中華區上市服務主管合伙人何兆烽指出,隨著世行上調全球和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港交所正式實施多項利好新規,以及港股依然是中國內地企業重要的上市目的地之一,預計下半年香港IPO活動有望回升。擬上市公司在確定上市板塊時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做出正確選擇,同時建立具有強大根基的可持續業務也成為上市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
機遇和挑戰往往是并存的,下半年中國IPO也同樣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先進制造業、新能源等產業政策利好密集釋放,市場資金面承壓現象有望改善,但國際環境依然嚴峻復雜,經濟的韌性和通脹的粘性使美聯儲下半年仍有加息的可能。如何在重重的挑戰中找到更上一層樓的臺階,是企業當下需要面臨的問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