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瘋狂刷屏!利潤暴增
刷屏話題的背后,一些數字真相。
來源|鉛筆道? 作者丨夏雨
今天,瑞幸咖啡和貴州茅臺聯名推出的新品“醬香拿鐵”在瑞幸全國門店上線,隨即在社交媒體上刷屏。
瑞幸和茅臺,雙雙熱搜。
這是繼上月發布二季報后,瑞幸又一次成為話題。
8月1日公布的2023年二季度財報顯示,瑞幸咖啡第二季度總凈收入為62.0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8.0%。在美國會計準則(GAAP)下營業利潤為11.728億元人民幣,營業利潤率為18.9%,創歷史新高。
截至第二季度末,瑞幸咖啡門店總數達10836家,其中自營門店7188家,聯營門店3648家。瑞幸咖啡成為中國市場第一家門店數量破萬的連鎖咖啡品牌。
根據星巴克最新發布的2023財年第三財季數據,星巴克第三財季(4月3日至7月2日)凈營收92億美元;其中,星巴克中國收入8.22 億美元(約合59.6億元人民幣),對比瑞幸最新披露的62.014億收入,這意味著星巴克中國收入首次被瑞幸超越。
從2020年被曝出訂單造假,再到從納斯達克退市,瑞幸不僅沒有崩,反而門店數量和利潤創歷史新高。
據“定焦One”研究,瑞幸能逆風翻盤或許是走對了關鍵的四步:借加盟模式下沉的策略,改善了租金費用;弱化外賣鼓勵自提,優化了配送成本;補貼退坡以及把品牌和用戶運營整合在一起的策略,改善了銷售費用;出圈的爆款產品,貢獻收入的大頭,而且成了瑞幸出圈的重要一環。
的確,從產品層面,瑞幸不斷推出爆品,吸引用戶購買。而且瑞幸洞察了中國消費者的習慣:需要的不是一杯精致的咖啡,而是帶咖啡味的甜飲料。瑞幸在此基礎上開發了隕石拿鐵、厚乳拿鐵、生椰拿鐵等產品,獲得空前好評。
但華爾街見聞旗下“見智研究”認為,瑞幸不是單靠爆品來構建壁壘,因為爆品被復制也很容易,瑞幸真正的護城河是快速拓店帶來的規模和成熟盈利模型:通過高吸引力的產品提升用戶購買頻次,長期穩定增長,以規模帶來可觀銷量,而新進入的挑戰者還站在起點、無法快速形成賺錢效應。
瑞幸能快速搶占市場、形成規模,是“自營+加盟”兩套打法并用。對于一二線城市等更成熟的市場,瑞幸只留給自營門店,不對外開放加盟;而對于情況更為復雜,風險更大的下沉市場,則交給加盟商來開拓疆土。而加盟店增速遠遠高于瑞幸自營門店。根據剛剛發布的財報,聯營門店收入第二季度為14.858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7.775億元增長了91.1%。
但在下沉市場,瑞幸的問題是價格偏高。有觀點認為,瑞幸正被對手拉回價格戰的軌道。第三方研究機構“克勞銳”認為 “瑞幸好不容易將大部分咖啡的價格從個位數提升到了20元以上……庫迪咖啡沖散了瑞幸艱難建立起的利潤護城河”。而瑞幸在本次財報中也表示,“9.9元”感恩回饋活動將常態化進行下去,此次活動將至少持續兩年。這意味著價格戰壓力下,瑞幸不敢鳴金收兵。
但“見智研究”認為:降價對瑞幸交易量的強勁帶動作用。自5月開始,瑞幸推出一周可領一次的9.9元優惠券以來,整個二季度平均付費用戶達4310萬,同比大增107.9%。即使客單價有所下降,但門店杯量提升帶來的營收增長,能抵消一部分客單價下滑的影響,同時凈利潤也隨著收入規模的擴大而水漲船高。
瑞幸的增長能否保持?從樂觀角度看有以下幾大驅動因素。首先,從大趨勢看,一直到2025年,中國咖啡市場都處于高增長、高速擴容的窗口期。其次,瑞幸已經建立了比較充分的消費者認知,尤其早期瘋狂補貼帶來的品牌紅利不可忽略。第三,從近些年打造爆品的經驗來看,瑞幸產品力較強。第四,瑞幸在運營、供應鏈、規模方面已經比較成熟。
業界也有人談到瑞幸的幾點隱憂。第一,瑞幸同時受到高端咖啡和廉價咖啡的擠壓,高端市場有星巴克,廉價市場有幸運咖。幸運咖背后的蜜雪冰城在下沉市場、價格敏感人群中都有豐富的市場作戰經驗。第二,成本增加。財報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瑞幸咖啡的總運營支出為50.29億元,同比增長了64.5%,尤其原材料成本、營銷廣告費用持續增長。而隨著咖啡賽道“聯軍”規模不斷增加,價格戰烈度加大,瑞幸成本壓力會進一步增加。第三,瑞幸的萬店規模護城河能否守住?比如,低價策略的庫迪咖啡的開店速度已經超越瑞幸,今年7月將門店數量已經達到4500家。
今年已經是咖啡市場爆發的第三年,隨著老兵越來越多,今后的硬仗也會越來越多。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