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芬IPO傳聞背后,“并購王”安踏啟動“卸杠桿”?
四年來,亞馬芬走出收購之初的虧損,已成安踏集團的增長主力,估值提升了一倍,同時助力安踏交出了“史上最強中報”。在業績高光時刻,亞馬芬傳出赴美獨立IPO的消息,對安踏來說意味著什么?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丁世忠即將收獲又一IPO?
近一周,跨國體育集團亞馬芬(Amer Sport)被傳將在美國IPO,最多尋求高達100億美元估值。該公司于2019年被安踏收購,旗下擁有始祖鳥、薩洛蒙等運動品牌,近兩年已成為安踏集團增長的主要動力。
對此,安踏方面回應媒體稱:“不就市場傳聞做出評論”。亞馬芬也表示:“不就謠言和猜測進行評論,有確定消息會第一時間官宣”。
值得注意的是,安踏當初是通過財團,以及貸款融資,收集超300億現金才撬動此筆收購。而今推動資本化,將是一次“去杠桿”的積極嘗試。
更重要的是,以亞瑪芬的收購與資本化為線索,安踏正站在歷史性變革的路口。
700億IPO?
根據科創板日報,Amer Sports已在美國證監會(SEC)秘密遞交IPO上市申請,計劃最快明年初上市,并尋求最多或達100億美元的估值,約合人民幣超700億元。美銀、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或為其美國IPO的承銷商。
知情人士指出,Amer Sports這次IPO計劃募資逾10億美元,或最終尋求募資最多30億美元。由于洽談正在進行中,潛在細節仍有變數。
該消息最早在2022年12月傳出,稱安踏及其共同投資者正與投資銀行初步磋商IPO事項。包括私募股權公司方源資本在內的投資者團隊考慮將其最早于2023年上市。
資料顯示,亞瑪芬體育集團(AMER SPORTS CORPORATION)成立于1950年的芬蘭,如今旗下擁有Arc’teryx始祖鳥、Salomon薩洛蒙、Wilson威爾勝、SUUNTO頌拓等諸多國際知名品牌,并在全球34個國家設有子公司或銷售辦公室。
2019年3月,由安踏體育、方源資本、ANAMERED INVESTMENTS及騰訊等組成的投資者財團,以46億歐元,即溢價43%,成功完成對亞瑪芬體育的收購。
收購完成后,安踏抽調了鄭捷、徐陽、殷一、葛凡等安踏“老臣”加入Amer Sport中高層團隊。安踏集團副總裁李玲表示,這是安踏的一個真正意義上全球化收購。契合丁世忠在2017年7月提出的“安踏下一個十年”戰略。
據媒體報道,上述高管均具有跨國品牌運營背景。其中,鄭捷曾就職寶潔中國、阿迪達斯中華區副總裁,于2008年加入安踏;徐陽曾為資深4A廣告人士,2006年加入安踏后歷任品牌管理中心總監、籃球事業部總經理,就任始祖鳥中華區CEO后被稱作“鳥總”;Salomon中國區負責人殷一,曾于Nike工作。
2021年,亞瑪芬體育(中國)有限公司在上海西虹橋商務區正式落戶,法定代表人為鄭捷,注冊資金1億人民幣,由亞瑪芬體育集團Amer Sports Corporation100%控股。而在此前,亞瑪芬僅注冊有一個貿易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布局與擴張尚未打開。
對于這場收購,Amer Sport主席Bruno Slzer彼時表示:“投資者財團的要約價格較我們的股價有大幅現金溢價,這對我們的股東來說極具吸引力,我們認為這符合公司股東的利益。”
亞瑪芬財務體系在收購后依舊獨立,并未與集團并表,但近兩年業績增速飛快,為安踏持續提供增長動力。
最新發布的安踏2023年中報顯示,Amer Sport收益為132.7億元,同比增長37.2%,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同比增長149.2%至17.8億,取得自投資者財團收購后最佳上半年業績。
對于亞瑪芬的未來規劃,安踏也在財報中予以厚望:“Amer Sport各項策略目標均取得重大進展,核心品牌業務的表現令人振奮,我們將繼續加強中國、北美及歐洲三大市場業務,并聚焦三大主品牌。Amer Sport為本集團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運動用品市場中尋求突破,推進集團‘成為世界領先的多品牌體育用品集團’的愿景。”
流動性之憂
2019年,安踏體育牽頭的財團完成了現金收購芬蘭亞瑪芬體育公司(AMER SPORTS)所有已發行及發行在外的股份的公開要約,約占亞瑪芬體育所有股份及投票權的94.98%(不包括亞瑪芬體育或其他子公司持有的股份)。
最終方案中,安踏達到57.95%的股份占比,方源資本占據股份21.40%;Anamered Investments的持股比例為20.65%;騰訊通過對方源資本的投資,在新公司中占股比例為5.6%。
作為代價,當年中報顯示,安踏的負債率已由2018年的6%提升至22.8%,主要由銀行貸款大幅增加所致,而這筆貸款主要是用于收購亞瑪芬。
四年間,安踏通過各種方式“減負”。而今推動亞馬芬IPO,既是主動去杠桿,可能也有財團投資者的退出需求。
2019年底,安踏集團以11.98億港元折價的方式出售了亞瑪芬體育5.25%的股票權益,據公司公告,間接出售部分亞瑪芬體育權益后,安踏預期將獲得485.2萬歐元的收益。完成交易后,安踏體育持有亞瑪芬體育的股票權益降至52.7%。
2020年2月,安踏體育在聯交所發行了10億歐元可換股債券,2025年到期。這也是公司自2007年登陸港股市場以來首次境外發債項目。
距離正式完成收購不到半年,亞瑪芬開始出售非核心業務。2020年12月,安踏體育公告稱,旗下亞瑪芬將以4.2億美元(相當于約27.5億元)的價格出售健身設備品牌Precor,交易對象為于納斯達克上市的美國互助健身平臺Peloton。
2022年1月18日,亞瑪芬繼續在官網發布公告,稱已經和中國可穿戴科技公司獵聲科技達成協議,將旗下著名的芬蘭潛水電腦及工具及運動表品牌Suunto(頌拓)出售給獵聲。
2022年,亞瑪芬實現盈利,卻被安踏商譽減值約11.31億元,導致安踏集團賬面出現5.16億元虧損。此舉也被市場視作亞瑪芬上市前財報優化的動作。
業內人士指出,Amer Sport的上市將是安踏走向國際市場的重要一步。“(上市情況)主要還是看收入來源是在哪個市場,如果主要收入來自國內的話,估值會受到限制,不會太高;如果收入來自海外的話,估值則相對高一些。”
史上最大高管調整
今年上半年,安踏交出“史上最強中報”,銷售額同比增長14.2%至296.5億元,同比增長14.2%,相當于日均賺1.64億元,較2019年同期實現翻倍。
這一數額,與耐克中國拉出了21.6億元的差距,并已超過李寧(140.19億元)和阿迪達斯大中華區(16.50億歐元,約合130.15億元)的收入總和。
從營收規模上看,從2015年起,安踏集團一直是中國最大的體育用品集團。2021年,安踏超越阿迪達斯成為國內第二,2022年又完成了對耐克中國的超越,正式坐上中國運動鞋服市場的頭把交椅。
不過,安踏集團旗下主力品牌在2021年后就出現頹勢,近年增長動力主要由亞馬芬提供。
今年上半年,安踏集團兩大主品牌——安踏及FILA分別實現141.7億元及122.3億元收入,分別增長6.1%和13.5%。而迪桑特、可隆體育為代表的“其他品牌”實現收益約32億元,同比增長77.6%,差距不可謂小。
傳統國牌的銷售渠道仍是增長路上的制約。集團表示,仍在持續優化傳統電子商貿平臺(包括天貓、京東、拼多多、唯品會)渠道矩陣;及拓展新的社交電子商貿渠道。今年上半年,電子商貿業務收益貢獻本集團整體收益的30.8%。
與此同時,安踏開啟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輪高管調整。
今年1月18日,安踏體育發布公告稱,創始人丁世忠將卸任CEO,但保留董事會主席一職。而作為丁世忠的哥哥,執行董事兼副總裁丁世家將繼續負責管理集團的生產職能,不再負責集團的供應鏈管理。54歲的鄭捷卸任集團總裁及戶外運動品牌群CEO,僅留任集團執行董事,全力投入到Amer Sports首席執行官的職務中。
作為接任,現任CFO賴世賢和專業運動品牌群CEO吳永華晉升成為新聯席CEO。兩人均在安踏工作了20年以上,前者是丁世忠的妹夫,兩人合作多年,一個主內、一個主外。CFO則將由畢明偉擔任。
“聯席CEO制度,將更有效地統籌多品牌復雜的管理體系。”丁世忠還曾在2020年5月表示,如果沒有疫情,一些管理問題也許很多年都不會被發現和重視,“安踏實際上是提前五年迎接了變革。”
隨著Amer運作的不斷推進,安踏將下一步的發展目標,從“單聚焦、多品牌、全渠道”升級為“單聚焦、多品牌、全球化”。
上述資本動作與人事變動,或也意味著公司正式從品牌銷售經營,切換到了跨國集團以品牌收購運作為核心的2.0時代。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