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公司3年115起工傷,“日照富豪”能否闖關IPO?
勞動者要求工傷賠償,公司不服上訴?
作者 /劉俊群?編輯/李白玉?來源/野馬財經
說到卡車,大家肯定會想到動漫《變形金剛》中的汽車人擎天柱。當“呼叫所有汽車人”的口號一出,“正義使者”擎天柱瞬間變身的場面讓不少觀眾心血沸騰。在現實中,擎天柱的原型是一輛美式重卡彼得比爾特389,車高約4米,排量達15L,其觀感不亞于電影中的擎天柱變身給人的震撼。如今,大容量的重型卡車也成為物流運輸行業中不可或缺的載具。
國內卡車整車制造商涌現出中國重汽、北汽福田、一汽解放、上汽紅巖、陜汽集團、東風柳汽等一系列知名企業。2022年,中國重汽在中國重汽重卡市場的市占率為23.6%,并以15.88萬輛奪得國內重卡銷量冠軍,是當之無愧的龍頭。同時也是山東省日照興業汽車配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興業汽配”)的第一大客戶,兩者維持了長達18年的合作。
近日,興業汽配沖刺上交所主板IPO并回復一輪問詢,作為一家卡車零部件供應商,公司靠賣車架等零件年收入達20多億元。不過,2021年的卡車車架和車身零部件銷售均有所下滑。在員工管理方面,公司3年內還發生了115起工傷事故,曾支付2名前員工工亡補償金高達240萬元。
九成收入來自于卡車車架
對于載物的重型卡車來說,發動機和變速箱會直接裝在車架上,車架如同人的“脊梁”一樣承載著整個車輛的重量,直接影響卡車的穩定性。
興業汽配的主營業務收入的大頭就來自車架類產品。
2019年-2021年,車架類產品銷售收入分別為11.78億元、18.22億元和19.22億元,分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88.31%、85.44%和89.22%,2022年上半年上升到91.42%。
圖片來源:《招股書》
其中車架類產品包括車架總成、縱梁和車架零部件。車架總成被稱為卡車的“脊梁”,是跨接在卡車前后車橋上的框架式結構,一般由兩根縱梁和若干根橫梁組成,經由懸掛裝置﹑前橋﹑后橋支承在車輪上。
圖片來源:《招股書》
報告期內,公司縱梁的銷售額最高,
從2019年的7.03億元,上升為2020年、2021年的11.55億元和11.13億元。不過,三項車架類產品中,除了車架總成的銷量連續增長3年外,2021年,縱梁和車架零部件的銷量都有所下滑,縱梁從2020年的120.36萬件下滑至94.65萬件;車架零部件從922.11萬件也下滑至753.9萬件。
圖片來源:《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公司產品銷售量整體呈現先升后降的趨勢,與下游企業一汽解放、中國重汽、北汽福田、上汽紅巖的卡車生產量變動一致。據中國卡車網,2021年國內重卡生產情況已從2020年的222.92萬輛下降至208.77萬輛。
圖片來源:《招股書》
在公司的營業收入中,主營收入占比超過90%,而另一項其他業務收入則為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邊角余料銷售收入。2019年-2021年,兩項合計營業收入分別約為14.39億元、23.35億元、23.74億元,呈現持續上升態勢。
圖片來源:《招股書》
不過,2019年-2021年,凈利潤先升后降,分別約為1.46億元、2.15億元、1.63億元。2021年凈利潤下滑,除了受下游卡車產量下滑影響外,與上游原材料鋼材價格上升也有關,2020年的鋼材價格從3631.27元/噸上升到4886.78 元/噸,上漲了34.57%。
上下游夾擊之下,興業汽配主營業務毛利率一路下滑,2019年-2021年分別為23.44%、20.97%、16.62%。直到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緩慢回歸到20.27%,幾乎與2020年持平。
2022年6月初,鋼材價格雖有一定下滑,但較2019年鋼材平均價格仍處于高位。興業汽配在《招股書》中提示到鋼材價格波動風險,如果未來鋼材價格持續上漲,將導致公司產品成本上升、毛利率下降。
圖片來源:《招股書》
實控人曾為日照第二大富豪,資產涉及房地產、貿易
《招股書》顯示,興業汽配的前身為“華辰包裝”,2003年,由華辰置業與日本鴻鵠共同設立,成立初期公司尚未實際經營。2004年興業集團入股后,將其主營業務確定為卡車車架和車身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并在2005年,公司正式更名為“興業汽配”。
興業汽配的董事長丁杰是土生土長的山東日照人,生于1966年。截至2022年上半年底,控制興業汽配95%的股份,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本次發行后,丁杰控制的股份比例仍在70%以上。
丁杰可以說是一位山東商業大亨,曾獲“山東省優秀民營企業家”稱號。汽配領域只是其商業版圖的一部分。其最初是做貿易的,早在1990年8月,年僅24歲的丁杰就擔任起日照市進出口商品公司副總經理一職。2年后,在日照市興達實業有限公司任總經理,一干就是7年。
1999年,33歲的丁杰過了而立之年,也迎來了事業的第一個轉折。當時企業改制,丁杰憑借杰出的才能,成為日照興業進出口有限公司、日照興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這也開啟了其房地產的生意路。
隨后,丁杰開始了他的第一個房地產項目——“興業富華園小區”的建設,在該小區順利推向市場后,2001年12月,丁杰又以1.26億競拍到舊城改造項目“興業世紀城”的開發使用權。
而讓丁杰真正成為“日照富豪”的是成立于2002年的日照興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興業集團”)。興業集團是一家多元化企業集團,從業務范圍看,興業集團涉足國際貿易、房產開發、建筑裝飾、汽車配件、環保科技等領域。據興業集團官網,公司旗下擁有三十余家全資和控股公司,總資產超150億元,員工8000多人,年產值收入過260億元。連續12年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山東省民營企業100強”。
圖片來源:興業集團官網截圖
這20年內,丁杰資本動作不斷,先后投資創辦了興達實業、興業進出口、興業房產、金帝物業、天泰建工、天地人綠化、匯川建材、德泰防水、領航體育等50多家企業,收購了友誼商店、國威木業,兼并了瀕臨破產企業日照華鑫建筑公司、日照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日照新瑞專用粉公司等。
據愛企查顯示,截至2023年10月,丁杰共在25家公司任職,其中在14家企業擔任法人,包括從事汽車零件的興業汽配、房地產業務的日照興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國際貿易生意的日照興業進出口有限公司等。同時,還兼任山東省工商聯副主席、日照市房地產協會會長等職務。
圖片來源:愛企查
憑借在資本場上的長袖善舞,丁杰多次登上山東地方媒體編制的“山東富豪榜”。2014年,其家族財富總額已接近90億元。2021年,在《山東商報》公布的“2021山東創富榜”中,丁杰以145.63億元位列第36名。
115起工傷事故,曾支付工亡補償金240萬元
助力丁杰登上富豪榜的興業集團,也是興業汽配的大股東,持有公司 90%的股份。如今,
興業集團的員工人數達到了8000多人。子公司興業汽配的員工也達上千人,2019年-2021年,興業汽配的員工數分別為1415人、1845人和1994人。2022年上半年人數減少到1658人,其中1323人為生產人員,占比79.79%;中學歷為中專及以下的員工1427人,占比86.07%。
圖片來源:《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在2019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三年半的時間內,興業汽配共發生115起工傷事故。經過相關部門出具《認定工傷決定書》的事故為103起,已進行申報但未完成認定的事故為12起。
對此,上交所要求興業汽配說明公司人員工工傷事故數量及占比是否偏多,以及相關事故原因。興業汽配在《回復函》中解釋道,公司每年工傷人數占員工總數分別為2.39%、1.58%、0.81%及1.21%(按公司每年平均員工人數計算)。
而相關事故原因主要是由于所在行業特殊性,員工手部與腳部受到工傷的占比約為72.94%。具體看,公司的產品原材料為各類鋼鐵制品,需要員工手動剪、沖、壓設備。還有部分產品重量較大,員工容易在搬運過程中造成腳部受傷。
野馬財經瀏覽裁判文書網后發現,興業汽配與員工之間存在多起勞動爭議,包括與前員工X某某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拖欠前員工A某某工資等。甚至還存在受工傷的員工與公司之間的勞動爭議,并牽扯出未繳工傷保險、未簽勞動合同等問題。
2011年,員工朱某在下班途中發生車禍,日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定其為工傷,日照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認定被告的勞動能力障礙程度為伍級傷殘。但興業汽配不服該決定提起行政訴訟。后經審查發現,公司還未與朱某簽訂勞動合同、也未給其繳納社會保險。
最終,法院判處興業汽配向朱某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分別約為4.07元、14.1萬元、8.62萬元等費用。
圖片來源:易維視
同樣在興業汽配工作的員工申某,在2015年10月29日15時左右,在工廠車間內操作航吊擺放氣瓶時,導致左環指擠壓離斷,隨后在醫院治療了12天。為維護自己權益申某提起勞動仲裁,但興業汽配表示申某并非公司職工,在職工花名手冊中沒有查詢到申某的名字。
隨即,申某提供了銀行卡工資記錄、車輛通行證、工作服等證據。不過,興業汽配堅持認為,銀行賬戶明細單不能證明是公司所發、通行證、工作服也不能證明公司與申某存在勞動關系。最終法院認為兩者之間存在勞動關系。
對于上下班途中發生車禍是否算工傷的疑問,上海申同律師事務所李志通律師認為,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算工傷。
除了與受工傷的員工打官司外,興業汽配還支付過另外兩位員工工亡補償金,合計240萬元。2015年4月,興業汽配原員工漢某在上夜班途中因交通事故死亡;2019年12月,前員工山某在工作過程中因個人身體原因突發疾病死亡,興業汽配分別向漢某家屬、山某家屬支付工亡補助金60萬元、180萬元。
你或者身邊的朋友,對汽配、汽車還有哪些了解?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