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歐派發報前漲停,業績重回兩年前
地產行業的寒氣仍未退散,但處于產業鏈條上的部分家居企業,卻撥云見日,迎來業績修復。
來源/樂居財經? 作者/靳文雨
10月15日,江山歐派(SH603208)發布2023年前三季度業績快報,實現營收27.05億元,同比增長22.22%;凈利潤達2.91億元,同比增長了8倍多。
對比去年同期,江山歐派業績確實增勢喜人。不過,觀之以往,今年前三季度江山歐派的凈利潤水平,僅和2021年同期持平,對比2020年同期的3.12億元,仍有差距。同時,其扣非歸母凈利潤也不及兩年前同期水平。
市場似乎提前走漏了風聲,10月13日,也即最新業績快報發布的前一個交易日,江山歐派盤中快速上漲,并于13時25分觸及漲停板。“這是資金提前得到消息,直接拉漲停。”超出預期的業績以及提前上漲的股價,引發不少投資者質疑。
10月16日,江山歐派股價漲勢延續,早盤一度漲超8%,但隨后“高臺跳水”,截至午盤漲幅不到2%。截至該日收盤,江山歐派報收于35.5元,上漲3.74%,總市值62.9億元。
業績重回2021年水平
從江山歐派披露的業績來看,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收27.05億元,同比增加22.22%;歸母凈利潤為2.91億元,同比增加842.52%;扣非后凈利潤為2.53億元,而上年同期為虧損3874.02萬元。
對于凈利潤高達8倍多的增長,江山歐派給出的原因是:公司大力推動營銷變革,驅動各渠道收入增長;經營管理效率持續提升,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同比下降。
但事實上,江山歐派頗為喜人的業績漲勢背后,還是因為去年受地產暴雷影響,業績基數過低。
從歷史數據來看,2018年-2020年,江山歐派各期三季度的凈利潤分別為1.08億元、1.8億元、3.12億元,連漲三年。但從2021年開始,不少地產企業出現債務危機,這對江山歐派來講也不是一個好信號。
江山歐派曾與地產捆綁密切,大客戶中有不少房地產企業,大宗業務也一度是江山歐派的主要收入來源(大宗業務的銷售模式包括工程直營渠道、工程代理商渠道)。
但在2021年,江山歐派大宗業務的收入開始下降,且占營收的比重也在下滑,凈利潤也受到波及。數據顯示,當年三季度,江山歐派凈利潤降至2.91億元。而全年收入為2.57億元,同比下降39.67%,是上市以來首次凈利潤下降。
2022年前三季度,江山歐派的凈利潤再度降至3091.45萬元,同比下滑程度高約9成。面對不盡如人意的業績,就連江山歐派自己也提到,2022年三季報是公司2017年上市以來交出的最差業績數據,營業收入系上市以來同期首次下滑的同時,扣非歸母凈利潤首次虧損。
對比2022年同期,江山歐派今年前三季度的確錄得了大幅增長,但其凈利潤水平,也僅和2021年同期持平,尚不及2020年同期,其扣非歸母凈利潤也不及兩年前同期水平。
恒大約7.13億元欠款仍未收回
與地產客戶的債務糾葛,困擾江山歐派已久,而這也是影響其業績的最大變量。
江山歐派先前與多家房地產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包括萬科、恒大、保利、華潤、中海、旭輝、陽光城、華夏、花樣年等國內主要地產公司。
數據顯示,去年三季度末時,江山歐派的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應收款項融資、存貨、合同資產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合計2.46 億元,而上述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主要系應收恒大地產等地產商的賬款減值。
截至2022年9月末,江山歐派持有恒大地產的應收款項合計7.16 億元:其中應收票據6.62 億元,逾期應收票據6.62億元;應收賬款0.54億元,逾期應收賬款 0.5億元。
近日,隨著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被依法采取強制措施,恒大債務危機靴子落地,而關于江山歐派是否收回了恒大地產的拖欠款,不少投資者也頗為關心。
10月11日,江山歐派在互動平臺對有關問題進行了回應,稱恒大地產為公司的工程客戶之一,截至2023年半年末,應收恒大地產(包含關聯公司)約7.13億元,已對其計提80%的減值,同時公司已采取了溝通協調、法律訴訟等方式催收。
值得一說的是,為了改善盈利狀況,江山歐派近幾年也一直著力于變革,其一就是優化工程渠道模式,轉而向經銷商渠道發力。截至2023年半年度,其直營工程渠道營收占比約37%,經銷商渠道和代理商渠道營收占比合計近55%。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