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加持的賽目科技再遞表:三年估值漲21倍,盈利不穩依賴大客戶
10月31日,賽目科技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獨家保薦人為光銀國際。這是該公司第二次向港股遞交上市申請。
10月31日,賽目科技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獨家保薦人為光銀國際。這是該公司第二次向港股遞交上市申請。
數據顯示,自2020以來,賽目科技已獲得三輪融資,共融得2.87億元資金,公司估值也從1.05億元上升到了23.32億元。其中不乏華為旗下的哈勃投資等明星投資機構。
營收穩增但凈利不穩
天眼查APP顯示,北京賽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目科技)成立于2014年。
對于汽車駕駛來說,安全是第一位的。與傳統汽車一樣,智能網聯汽車(ICV)也需要進行充分和全面的仿真及實地測試來確保其安全可靠,以進行商業化和大規模生產。
作為一家專注于仿真技術創新的科技公司,賽目科技主要從事的就是智能網聯汽車(ICV)仿真測試產品的設計及研發并提供相關測試、驗證和評價解決方案,也就是在不同場景下測試及評估智能駕駛系統的感知、決策及執行等行為。透過對智能駕駛系統進行多維度及多角度的測試及驗證,達到穩定的置信度水平,判斷裝備的智能駕駛技術水平。
技術上,賽目科技于2018年自主研發并商業化推出ICV仿真測試、驗證和評價工具鏈Sim Pro;于2021年6月,Sim Pro通過國際標準ISO 26262項下的ASIL D功能安全認證;賽目科技還自主研發用于ICV的FuSa和SOTIF分析工具-Safety Pro,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這使公司成為中國少數能夠結合安全分析與仿真測試功能的集成解決方案的市場參與者之一。
截至2023年10月26日,賽目科技已于北京、杭州、鄭州及紹興等城市參與提供ICV仿真測試服務及/或ICV封閉場地測試服務。
那么,賽目科技在這一賽道處于什么樣的市場地位呢?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2年的收入計,賽目科技是中國ICV測試、驗證和評價解決方案行業的第二大市場參與者,市場份額為5.5%。按2022年的收入計,賽目科技是中國ICV仿真測試工具及平臺市場的第二大市場參與者,市場份額約為5.8%。
具體來看,招股書顯示,在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賽目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0.71億元、1.07億元、1.45億元和0.22億元。其中,2023年上半年較2022年同期的639.8萬元增長238.03%。
這意味著賽目科技的收入在穩步增加。但其凈利潤卻并不穩定。報告期內,賽目科技的凈利潤分別為5157.9萬元、3757.1萬元、4868.6萬元。在2023年上半年,出現了1106.5萬元的虧損。
賽目科技的毛利率也存在整體下滑的趨勢。近三年分別為72.2%、59.9%及65.6%,2023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為61.0%。
嚴重依賴大客戶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預計ICV測試、驗證和評價解決方案行業的市場規模將由2021年的20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30年的286億元人民幣。
這意味著,這一細分賽道前景廣闊。不過,目前相關市場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這是因為近幾年雖然智能駕駛賽道火熱,且技術水平在飛速提升,但因為尚未完全滿足消費者對其安全性的顧慮,導致大部分智能駕駛企業基本還處在商業化鋪路階段,離落地還有一段距離。
這也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智能駕駛供應鏈上的企業存在過度依賴“大客戶”的問題。賽目科技就是其中之一。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賽目科技源自公司的五大客戶的收入合計占比分別為100.0%、93.4%、67.2%及78.9%。其中在今年上半年,賽目科技第一大客戶為招商局檢測車輛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貢獻了公司約43.4%的收入。其余的大客戶包括智能設備、公共設施管理、房地產及汽車技術服務的國營及私營企業。
賽目科技也在招股書中表示,“我們的大部分收入來自有限的客戶,且可能于往績記錄期間后繼續面臨客戶集中風險”。
所以未來賽目科技計劃將業務拓展到更多的中國城市,即汽車及ICV行業的多家市場參與者所在地或法律、法規及政策支持行業發展的地方,如合肥、濟南及廈門。
同時,賽目科技也在積極開辟第二增長曲線。招股書顯示,2020年,賽目科技的業務重心還在ICV仿真測試工具及平臺上,當年的收入占用收入的97.0%。但在今年上半年,這一比例降至7.6%。ICV數據平臺及其他產品和提供ICV相關服務則分別占比45.1%和47.3%。
作為智能駕駛產業鏈上的明星企業,賽目科技自2020以來已經獲得三輪融資,共融得2.87億元資金,公司估值也從1.05億元上升到了23.32億元。投資機構包括北京順義、哈勃投資、北京基石、中信投資、經緯恒潤等。其中,哈勃投資由華為投資控股,2021年入股賽目科技,目前持有其2.8%股份。
盡管有“華為”加持,賽目科技上市的緊迫性仍十分明顯。這是因為從大環境上來看,自動駕駛賽道燒錢速度快,但融資越來越難了。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自動駕駛領域披露近90起融資,披露的融資總額近135億元人民幣(包括IPO募資)。對比2022年同期,融資事件數減少30%,融資金額減少75%。
而報告期內,賽目科技的研發開支分別為797萬元、2712萬元、1922萬元。僅今年上半年,更是達到了3289萬元。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11.2%、25.4%、21.3%及152.1%。
另外,投資者也迫切希望通過公司上市來實現變現。據了解,此前,速騰聚創、黑芝麻智能,還有文遠知行、Momenta、地平線等多家公司已遞交上市申請。禾賽科技則已在美國上市。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