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打響“股價保衛戰”
企業長期的股價是否止跌回升,仍然需要行業基本面的修復。
來源/丁祖昱評樓市
今年以來,隨著房企流動性危機的持續蔓延,以及房地產行業的下行,房企股價整體持續下跌。
CRIC監測數據顯示,截止12月18日,181家A+H上市房地產企業總市值(不包括已退市房企)較期初減少10892億元,降幅接近三成。
為提振股價,頭部房企有了新動作。
近日,保利發展宣布將回購10-20億元股份,大股東保利集團也計劃增持2.5-5億元。要知道,當前行業第一的保利發展股價也相較于年初跌去了三成以上。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初以來,已有泛海控股、美好置業、宋都股份、保利發展等10家房企宣布了回購和股東增持的計劃,開啟“護盤”模式。
目前來看,回購及增持或可短期增強市場信心,但股價止跌仍需等待基本面復蘇。
181家上市房企市值
較年初縮水近三成
2021年開始,上市房企股價便進入下降通道。
數據很直觀。據CRIC統計,A+H股181家上市房地產企業總市值較今年年初下降了27.75%。
近年來,重點監測上市房企市值可謂是逐年下降。
具體來看,A股100家上市房企(不包括已退市房企)的總市值在2021年底、2022年底的同比跌幅分別為10.17%和8.39%,H股81家上市房企的同比跌幅則分別為23.53%和6.7%。
進入2023年后,由于疫情結束后宏觀經濟低迷以及房地產市場探底的影響,兩市地產股股價跌幅有所加大。
截至12月18日A股上市房企股價相較于年初跌去了20.55%,H股更是跌去了32.15%。
房企股價持續下跌的情況下,相較于H股房企而言,市值管理對于A股房企的重要性相對更大。
眾所周知,A股有著“1元退市”的終止上市條件,即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于人民幣1元/股會被強制退市摘牌。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共有8家A股房企被強制摘牌,其中包括藍光、泰禾、陽光城這幾家曾經的30強房企。
10家房企宣布股價提振計劃
三種方式成效不一
在保利發展宣布實控人增持與公司回購股票之前,陸家嘴、華發股份等9家A股房企也早早宣布了提振股價計劃。
從10家房企目前已采取的提振股價方式看,主要方法有三種:
定增注入控股股東資產提升公司價值;
通過公司回購股份刺激股價;
股東增持。
榮盛發展和金科股份就采用了注入股東資產的方法,提振效果明顯。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18日,榮盛發展較期初跌幅為14.75%,而金科股份較期初微增1.05%,均優于A股房地產版塊整體20.55%的跌幅。
兩家企業出臺提振股價計劃,主要是規避“1元退市”的危機,在出臺計劃之后兩家企業的股價在近期都穩定在了1.8-1.9元/股左右,注入股東資產對于提振股價的效果較為明顯。
保利發展和世茂股份通過回購股份刺激股價,長期來看效果一般。
以世茂股份為例,6月4日,世茂股份宣布將使用不低于1億元(含),不超過2億元(含)進行公司股份回購,回購股份價格區間不高于1.3元/股,短期內讓公司股價有了小幅上漲,但是在12月18日又回落至1.12元/股,全年跌幅高達52.54%。
值得注意的是,10家發布股價提振計劃的房企,均通過股東增持刺激股價,但整體效果和公司基本面相關性較大。
保利這波回購和增持的操作,短期內增強一波市場的信心,對于企業穩定股價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另外,除了組合拳的榮盛、金科和世茂之外,其余的6家企業的使用效果差異較大。
陸家嘴和新華聯在宣布股東增持之后,其股價在短期內均有較為明顯的上漲,陸家嘴由年內最低價的8.2元/股上漲至12月18日的9元/股,新華聯則在12個交易日內上漲至1.7元/股,成功擺脫退市危機,至12月18日也保持在這個水平。
相較之下,華發、泛海和美好置業增持計劃對股價僅有小幅的提升,無法避免企業股價的整體下跌。
股價下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對房地產行業的信心不足。
短期內,回購和增持可以支持企業穩定股價,解決企業“燃眉之急”,但是由于行業大環境仍然沒有復蘇,企業長期的股價能否止跌回升,仍然需要行業基本面的修復。
更重要的是,企業要修復自身的造血功能,恢復企業的正常運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