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雷達|靠仿制藥毛利率超茅臺,科瑞德銷售費率近50%,涉虛開發票案
抑郁癥已經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第五大疾病,在我國抑郁癥患者數量龐大,也使得抑郁癥治療市場規模超過百億。
作者? |? 孟祥娜? ?編輯? |? 胡芳潔??美編? |? 吳宜忠? ?審核? |? 頌文? 來源|創業最前線
中國精神衛生調查顯示,我國成人抑郁障礙終生患病率為6.8%,其中抑郁癥為3.4%,目前我國患抑郁癥人數9500萬,每年大約有28萬人自殺,其中40%患有抑郁癥。不僅如此,包括抑郁癥、癲癇、帕金森病等各種中樞神經退行性疾病也一直困擾著患者。
作為一家專注于中樞神經系統領域的企業,四川科瑞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瑞德”)擁有三大主力產品:枸櫞酸坦度螺酮膠囊、注射用丙戊酸鈉和鹽酸替扎尼定片,分別屬于抗焦慮口服化學藥、抗癲癇藥、肌肉松弛類口服制劑。依靠這類產品,科瑞德毛利率一度高于茅臺,達93%左右。
早在2022年6月,科瑞德首次遞交招股書,擬在創業板上市,但一直未能如愿。
2024年1月17日,科瑞德回復了深交所第二輪問詢并于前一日更新招股書。回顧科瑞德創業板IPO之路,公司排隊時間較長,至今已排隊超過一年半。兩輪問詢后,科瑞德能否順利過關?
?毛利率高于茅臺,市場競爭加劇
根據招股書,科瑞德是一家專注于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集化學原料藥、化學制劑和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及銷售于一體的綜合診療方案提供商。
科瑞德擁有一款獨家仿制品種米庫氯銨注射液,還有兩款首仿品種枸櫞酸坦度螺酮膠囊及鹽酸替扎尼定片。據了解,仿制藥中,“首仿”(即首款獲批上市的仿制藥)和“獨仿”(即目前尚未有同類競品的首仿藥)技術難度更高,二者相比普通仿制藥擁有更高的毛利率。
依靠這類產品,科瑞德的毛利率水平甚至高于茅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科瑞德的毛利率水平維持在93%左右。同時期,茅臺的毛利率水平在91%左右。
科瑞德的營收也實現了逐年增長。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以下簡稱“報告期”),科瑞德實現營收5.57億元、6.88億元、9.076億元和5.67億元,同比增長9%、23%、32%和30%。歸母凈利潤1.097億元、1.47億元、2.09億元和1.28億元,同比增長23%、34%、42%和7%。
業績的持續增長,三款核心產品功不可沒。科瑞德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自于枸櫞酸坦度螺酮膠囊、注射用丙戊酸鈉及鹽酸替扎尼定片三款核心產品的銷售,其中枸櫞酸坦度螺酮膠囊和鹽酸替扎尼定片正是屬于“首仿”藥品。
報告期內,這三款產品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高達98.76%、99.46%、94.89%及87.05%。
實現超高毛利率的同時,問題也隨之而來。產品集中度過高,將會給公司發展帶來一定“隱患”。
這樣的擔心并非“空穴來風”。主力產品中,枸櫞酸坦度螺酮膠囊和注射用丙戊酸鈉均未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是指仿制藥與原研藥的一致性進行評價,保證仿制藥的質量與療效。而通過一致性評價則意味著其“含金量”高,具有參與藥品集中帶量采購資格。
報告期內,尚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化學仿制藥收入占科瑞德營收比重高達80%以上。
現有品種未通過一致性評價預計短期內不會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及盈利能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但隨著競爭廠商在枸櫞酸坦度螺酮片和丙戊酸鈉注射用濃溶液等產品上,未來陸續的申請/獲批,該品種可能面臨較為激烈的競爭格局,未來一旦其他公司同類產品被納入國家集中帶量采購而導致產品降價,將使得科瑞德產品競爭力下降。這些因素都將給公司帶來一定的業績風險。
拿注射用丙戊酸鈉來說,現階段,由于一致性評價工作暫無法推進,暫不符合國家集中帶量采購的資格。同類可比產品中,公司丙戊酸鈉注射用濃溶液在第八批國家集采中未中標,但是,其他廠商中標價相對于最高有效申報價下降84.71%-93.85%,降價幅度較大。
枸櫞酸坦度螺酮遇到的情況也是如此。
雖然,主要品種枸櫞酸坦度螺酮尚未被納入國家集采,但北大醫藥及哈三聯制藥的枸櫞酸坦度螺酮片已分別于2023年3月和2023年10月獲批上市,同時已有多家仿制藥廠商的枸櫞酸坦度螺酮片處于上市申請階段,公司的枸櫞酸坦度螺酮品種未來將面臨來自其他仿制藥廠商的激烈競爭。
目前,科瑞德的重點推廣產品為獨仿品種米庫氯銨注射液(外周作用肌肉松弛藥),但從現有銷售數據來看,其營收規模要明顯低于枸櫞酸坦度螺酮膠囊等三款主力產品。
2023年上半年,枸櫞酸坦度螺酮膠囊、注射用丙戊酸鈉、鹽酸替扎尼定片分別實現營收2.69億元、1.38億元、8461萬元,米庫氯銨注射液營收僅有5591.07萬元,差距依然不小。
對此,科瑞德也坦言,按照公司現有主要產品構成,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將面臨一定的下降風險。盡管伴隨著米庫氯銨注射液等產品銷售額的快速增長以及鹽酸哌羅匹隆片等在研產品的陸續上市,有望一定程度上填補公司業績,但公司收入及利潤仍有可能因前述產品的集采風險而發生一定下滑。
?營銷費用高企,涉虛開發票案
「創業最前線」注意到,雖然科瑞德的毛利率水平高于茅臺,但凈利率卻僅維持在20%左右。
這源于其高企的營銷費用吞噬了大部分利潤。報告期內,科瑞德的銷售費用分別為2.59億元、3.26億元、4.36億元及2.73億元,銷售費用率高達46.39%、47.44%、48.03%和48.15%。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相比,科瑞德的銷售費用率也持續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圖 / 科瑞德招股書
實際上,醫療企業銷售費用占營收比例往往較高,擬IPO醫藥企業在上市審核時,銷售推廣活動的真實性、合規性頗受市場關注,尤其是可能暗藏商業賄賂的推廣費等,一直是監管層審核關注的重點。
據動脈網報道,從2023年12月中旬開始到2024年1月中旬,在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里,先后共有20家醫療企業“終止”IPO,或者聆訊過期。這些企業,在審核問詢中,“推廣宣傳費的主要內容”、“是否存在商業賄賂行為”等問題也頻繁出現。
對此,有投資人談道,“在醫藥反腐持續高壓的大背景下,市場推廣費較高的確會有一定風險,而另一方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其缺乏市場競爭力,營收大多來自市場營銷的堆積。”
值得注意的是,科瑞德的推廣服務商還曾因虛開發票被監管處罰。2021年3月31日,四川省儀隴縣人民法院作出編號為(2021)川1324刑初11號《刑事判決書》,提及自然人費海艷成立的11家公司在沒有實際業務往來的情況下向包括科瑞德在內的全國44家醫藥公司虛開增值稅普通發票740份,稅價合計5978萬元。
此前,在倍特藥業IPO終止事件中,也存在虛開發票“前科”,這樣的隱患無疑給科瑞德的IPO之路蒙上了一層“陰影”。
?企業存檔資料遺失,涉多起糾紛案
科瑞德內控管理問題也較為明顯。公司與代理商存在多項糾紛及訴訟案件,與員工也存在多項勞動糾紛案件,2000年至2004年7月公司工商底檔缺失。
科瑞德的前身是永正制藥,成立于2000年4月。2004年7月,科瑞德由控股股東科瑞德管理、歷史股東陳曉堅通過瀘縣招商引資政策從瀘縣國資公司收購的永正制藥主體發展而來。不過,在公司成立之初,存在出資瑕疵情形。
永正制藥設立時,由永正藥業、劉強、尹濤、瀘州食品總公司出資設立,注冊資本為160萬元,其中,永正藥業以現金出資67萬元、劉強以實物出資43萬元、尹濤以現金出資42萬元、瀘州食品總公司以現金出資8萬元。
但是,劉強用于實物出資的車輛未辦理過戶手續,與當時有效的《公司法》(1999年修正)規定不符,使得永正制藥設立時存在出資瑕疵。
2001年11月,永正制藥進行了第一次增資。但是,永正制藥成立后由于自身經營管理不善、歷史久遠等原因,導致其自設立后至2004年7月間的相關股權變動的工商資料、財務資料及企業存檔資料存在部分遺失的情況,因此無法查證本次增資是否已實際出資到位。
2005年4月,公司控股股東科瑞德管理以當時對科瑞德有限于2004年8月至2005年3月期間所形成的400萬元債權出資,注冊資本增加至1788萬元。據了解,本次債權出資不屬于當時適用的《公司法》(2004年修正)第二十四條列舉的出資方式。
科瑞德稱,目前,針對“2000年4月出資設立”、“2001年11月第一次增資”的出資瑕疵情況,已經由實際控制人補繳出資。針對“2005年4月第二次增資”債權出資情況,由有權主管機關出具確認說明文件。但是,對公司如此重要的企業存檔資料,卻存在部分遺失的情況,這說明公司存在明顯的管理風險。
此外,科瑞德在市場推廣切換過程中,與個別推廣服務商在費用結算及支付、保證金退還、補償等方面存在爭議,導致公司與推廣服務商存在六起訴訟案件。
這其中一起服務合同糾紛案件顯示,科瑞德與貴州健倍簽訂《市場推廣服務協議》,約定貴州健倍為科瑞德提供市場推廣服務。2019年7月,科瑞德因推廣模式調整,告知貴州健倍暫停推廣模式調整,在雙方溝通過程中,貴州健倍以科瑞德存在欠付推廣服務費為由,將科瑞德訴至法院。目前,科瑞德與貴州健倍已經和解,和解條件是科瑞德向貴州健倍支付11.2萬元的推廣服務費以及11萬元的市場切換費。
圖 / 科瑞德回復函
此外,報告期內,科瑞德及其控股子公司發生了14起員工追索勞動報酬的民事糾紛案件。科瑞德表示,主要是2019年公司對三款核心產品推廣策略進行了調整,由代理推廣轉由自建營銷團隊推廣,在推廣模式轉變過程中,公司對于員工工作內容及要求均有所調整,公司與相關員工對于崗位調整及相關工作內容未達成一致,進而引發勞動爭議糾紛。目前,上述訴訟雖然已完結,但從這方面也說明科瑞德在員工管理方面存在問題。
圖 / 科瑞德回復函
縱觀科瑞德的發展,涉虛開發票案、業務調整卻無法與員工就工作內容達成一致而導致民事糾紛,內控問題凸顯。公司未來能否成功上市,「創業最前線」將長期關注。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