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嘀嗒四沖IPO,順風車外沒有新故事
錯綜復雜的財報計算方式。
作者|孫鵬越? ?編輯|大?? 風? 來源|鋅財經
近日,中國證監會網站發布關于嘀嗒出行公司(嘀嗒出行)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嘀嗒出行將計劃發行不超過1.94億股普通股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據港交所網站,嘀嗒出行于2023年8月30日遞交招股書,中金公司、海通國際與野村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作為專注于順風車市場這一網約車細分賽道的嘀嗒出行,即將迎來自己的十周年,如果能夠上市成功,無疑是對其最好的生日禮物。
但順風車畢竟是個“低天花板”的業務,缺少明顯的增量,長線看不到增長點的業務模式是很難受到市場和資本的看好與重視。
在IPO之外,嘀嗒還要講出新故事。
四次沖擊IPO
成立以來,嘀嗒出行共完成5輪融資,投資人中不乏蔚來資本、IDG、崇德資本、易車網、高瓴、京東、攜程等知名機構。
在此之前,嘀嗒已經沖擊過三次IPO,2020年10月8日、2021年4月13日、2023年2月20日三次均以失敗告終。
據招股書財報顯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嘀嗒出行分別實現營收7.54億元、7.81億元和5.6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1.94億元、17.31億元、-1.88億元;2023年1-6月,嘀嗒出行的營收為3.96億元,凈利潤為-2.2億元。
嘀嗒出行招股書
可以看出,嘀嗒在2020年虧損凈利潤達到了21.94億元。據嘀嗒出行招股書顯示,年內虧損數據的主要來源為2020年和2019年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分別為10.36億元和24.58億元。
為了更好展示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嘀嗒提供了一份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Non-IFRS)財報數據,將公司非常規的一次性非經營性支出在報表中剔除,比如員工股權激勵、投資收益等,以反映公司實際業務表現。
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1-6月,嘀嗒非國際財務報告經調整期內凈利潤分別為3.4億元、2.4億元、8471萬元、8572萬元。
虧損向左,盈利向右。在通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與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兩種不同的計算方式下,嘀嗒有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嘀嗒出行稱,按經調整利潤凈額計算,其自2019年起已實現盈利。過去三年,嘀嗒成功實現了連續盈利,在以“大額補貼”和“價格戰”為主要手段的網約車市場上,這樣的表現不可謂不亮眼。
除了凈利潤之外,據嘀嗒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嘀嗒順風車已在全國366個城市開通,認證私家車車主數量約1520萬名,為6360萬名順風車乘客提供服務。
目前,嘀嗒主要通過向在其平臺上提供順風車搭乘的私家車主收取服務費產生收益。并于2019年8月,嘀嗒出行通過向出租車司機收取服務費,開始在試點城市將出租車網約服務變現。
雖然嘀嗒官方表示其主營業務分為三部分,分別是順風車、智慧出租車服務、廣告服務。但嘀嗒營收高度依賴順風車業務,其它兩項業務只能算是錦上添花:2023年上半年,順風車收入占比94.4%,網約車和廣告服務收入占比分別為1.8%和3.8%。
向1520萬名認證車主收取服務費成了嘀嗒收益的主要來源,截至2023年6月30日,這一服務費的百分比為10%左右。
不得不說,只靠順風車“低天花板”的業務,撐起90%的主要收益,嘀嗒出行的盈利模式過于單一。
老大的位置慘遭掀翻
靠細分賽道的主導權賺得盆滿缽滿的公司并不在少數,也不乏一些亮眼的獨角獸公司。但前提條件是,你必須是這個細分賽道的龍頭老大,可嘀嗒早已經不是順風車的老大了。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2年按交易總額、順風車搭乘次數計算,嘀嗒出行在中國順風車平臺排名第二,市場份額分別約31.8%、32.5%。
而取代嘀嗒出行成了順風車行業老大,正是哈啰出行。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順風車搭乘次數計算,哈啰市占率為42.5%,排名第一;滴滴以19.3%的市占率排名第三;從營收角度來看,滴滴是嘀嗒的百倍以上,哈啰是嘀嗒的十倍。
前有猛虎,后有追兵,來形容嘀嗒再合適不過。雖然這次獲得證監會IPO備案,拿到了上市的鑰匙,但嘀嗒的“老家”卻被偷了。
除了市占率被對手超越之外,嘀嗒還面臨著錯綜復雜的監管風險。
最讓人驚訝的是,或許嘀嗒的順風車,也并非全是真的“順風車”,而是部分司機鉆空子,打著“順風車”的名義變相從事網約車經營。
2020年2月,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在檢查中發現“嘀嗒出行”平臺公司擅自從事網約車經營活動的違法行為,予以15萬元的行政處罰。
2022年12月,嘀嗒就遭到了監管部門的提醒式約談,指出其偏離順風車本質,涉嫌以順風車名義從事非法網約車業務。
嘀嗒招股書顯示,由于缺乏適用于網約車服務的發牌制度相關的牌照,2020年至2022年前9月,嘀嗒出行順風車平臺累計接獲57宗行政罰款,其中36宗后續已撤銷。余下21宗行政罰款由5000元至3萬元不等,合共約為55萬元。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嘀嗒出行累積總投訴量高達16080件,大量用戶投訴其亂扣錢、司機態度惡劣、司機私下接單、霸王條款等。
除了監管風險之外,嘀嗒作為出行平臺,面臨的民間訴訟也是同樣的多。據天眼查顯示,嘀嗒為被告的司法案件高達342件,大多數是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
從友商之間的市場爭奪戰,再到司乘之間的監管風險,嘀嗒的順風車業務似乎始終在刀尖上行走。
順風車的“低天花板”
中國出行市場有嚴重的市場分級,而順風車業務始終是處于行業低流的小透明。
2022年,網約車的訂單總數約為85億,順風車的訂單總數約為3億。兩者之間差距可謂天壤之別。
大小嚴重不對等的業務,也直接影響著嘀嗒和友商們的競爭。
在順風車賽道業務量第三的滴滴,雖然看似弱了一頭,但本質上作為出行賽道的巨頭,順風車只是滴滴業務體系中的一小部分,除了順風車還有網約車、貨運等業務。
在資金、用戶和數據上,滴滴對嘀嗒有壓倒性的優勢,能夠在順風車領域實現降維打擊,對嘀嗒形成巨大壓力。
而現任順風車老大的哈啰,更是早早就開辟新領域,除了共享單車和出行業務之外,哈啰在2020年就開始正式進軍兩輪電動車賽道。
經過三年的發展,據哈啰官方數據顯示,其電動車線下門店在全國已經開出上千家,覆蓋了全國200多個城市,其中旗艦店超過400家,并且已開放加盟。
面對現在盈利模式單一,過度依賴順風車的局面,嘀嗒也試圖尋求改變,而港股上市就是其至關重要的一步。
根據嘀嗒招股書顯示,此次IPO募資擬重點用于:提升技術能力及升級安全機制;擴大用戶群并加強營銷及推廣計劃;增強變現能力;在中國出行市場價值鏈中選擇性地尋求戰略聯盟及投資收購機會等。
顯然,嘀嗒上市的主要訴求,就是增加用戶規模和拓寬業務邊界。
前有哈啰,后有滴滴,這種巨頭前后夾擊的艱難,已經讓嘀嗒面臨不破不立的尷尬處境。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