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披星戴帽
最近A股地產商熱鬧非凡,你方唱罷我登場。
來源/樂居財經? 作者/劉治穎
4月22日晚,金科股份公告稱,重慶五中院裁定受理金科股份及重慶金科的重整申請。至此,金科股份成為近年來A股首家正式進入重整程序的大型上市房企。根據相關規定,公司自4月24日復牌交易之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改為“*ST金科”,股票價格日漲跌幅限制為5%。
金科股份本次重整的意向參與方已經浮出水面。早在2023年6月底,金科股份曾與長城資管的全資子公司長城國富簽訂戰略投資框架協議,后者有意作為重整投資人參與金科股份的預重整程序。根據協議,如金科股份進入預重整或重整程序,在公開招募戰略投資人階段,長城國富及/或其指定關聯主體有意向作為戰略投資人報名參與競爭遴選。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金科開啟破產重組對于行業是有非常重要的啟發的。在傳統債務處置工作難以推進的過程中,通過破產重整是高效化解金融風險、促進風險出清的重要手段。當然破產重組本身是市場化法治化工作的體現,是房企后續債務處置的一種重要手段,市場必須多慮。中間涉及的保交樓等工作還是會積極推進,相關購房者權益依然會得到保護。
另有市場觀點認為,金科股份選擇重整而不是債務展期,可能是因為公司的財務狀況不容樂觀,需要更徹底的解決方案。重整通常是在企業無法通過其他方式解決財務危機時的最后手段。與債務展期相比,重整可能會對企業的結構和運營產生更大更深遠的影響,包括可能交出一定的管理權、股東發生重大變化、資產進行出售、業務做出調整、管理層發生重大變動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7年實施新的《破產法》以來,作為三種破產手段之一的破產重整逐步成為市場共識,尤其是在挽救上市公司運行中成為行之有效的手段。截至2023年末,中國已完成重整的上市公司中,尚無在法院裁定受理之后因重整失敗導致破產清算的案例,顯示出遠高于一般企業的重整成功率。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重慶龍頭民營房企,金科股份2020年簽約銷售沖破2000億元,從一家區域性房企成長為TOP20的全國性標桿房企。在2020年業績說明會上,金科股份管理層曾表示,2021年該公司銷售目標不低于2500億元。不過,金科股份2021年銷售規模僅為1123億元,2022年再度腰斬至548.6億元,2023年則僅錄得218億元。
從其業績表現來看,金科股份2023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3年虧損48億元~78億元,2022年則是虧損了213.92億元。相比之下,其虧損額有巨幅縮減,但仍未扭虧為盈。另據金科股份2023年三季報顯示,公司總資產為2603億元,負債合計2271億元,負債率為87.24%,其中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350.6億元。
與此同時,另有2000億房企巨頭披星戴帽。由于最近連續三個會計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凈利潤均為負值,按照交易規則,深交所將對中南建設實施其他風險警示。4月23日,中南建設公告稱,公司股票將于4月23日停牌一天,4月24日復牌后,公司股票將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中南建設”變更為“ST中南”,日漲跌幅限制為5%。
不過,也有市場消息稱,中南建設將迎來“白武士”馳援。由南通市海門區政府牽頭,中南建設控股股東中南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與亞洲著名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太盟投資集團(PAG)及江蘇資產等機構在洽談債務化解、股權交易等合作。對此,深交所發布問詢函,要求中南建設就網傳信息真實性做出說明。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