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舵手蔡強離任,誰來“接棒”千億太保壽險總經理?
董事長代行總經理職權。
作者 /謝美浴?編輯/付影?來源/獨角金融
曾被寄予厚望的“最強外腦”蔡強,正式離開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太保壽險”)。
近日,太保壽險發布公告稱,蔡強不再擔任本公司總經理(首席執行官)職務。公司總經理職務空缺期間,指定董事長潘艷紅為臨時負責人,代行總經理職權。
中國太保(601601.SH、2601.HK)2023年財報發布會上,公司董事長傅帆表示,公司新一屆管理層的選聘將會繼續秉持專業化、市場化原則,若有進一步的消息,會及時與大家保持溝通。
據自媒體“觀潮財經”報道,業內人士透露,太保壽險已確定了新任總經理人選,而蔡強下一站或將奔赴某外資保險公司。
轉型初見成效,“操盤者”蔡強卻選擇離場。在此之際,太保壽險還面臨投資虧損44.45億、大額罰單的情況,前行之路壓力不小。
四年優化53.9萬營銷員,
“最強外腦”離任
對于太保壽險總經理的人選,中國太保管理層非常重視。據《上海證券報》報道,中國太保當時提出要找具備國際化視野的行業領軍人才,推動并全面落地太保壽險的“長航行動”。
2021年3月26日,中國太保披露關于控股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變更的公告,蔡強被提名為太保壽險董事,并聘任為太保壽險總經理。值得一提的是,聘任蔡強當月,中國太保A股股價高點達到41.5元/股,也是中國太保上市以來的股價高點。
圖源:罐頭圖庫
至今,作為太保壽險的“最強外腦”,蔡強三年任期已滿。而蔡強之所以被寄予厚望,基于他在外資保險公司的豐富經歷。
1991年大學畢業后,蔡強遠渡重洋,進入法國安盛保險集團(美國公司),從個險營銷員一路做到地區總監。2003年,蔡強出任法國安盛保險集團(香港公司)個險總經理,2007年升任該公司首席執行官。
中國太保選定蔡強推進壽險轉型的原因,或許更在于他曾帶領友邦中國轉型成功。
2002年,友邦首次設立中國CEO,該職位人員更迭頻繁,七年五換,但蔡強作為友邦中國第五任CEO,在位時間長達8年。上任之后,蔡強先后制定了兩個五年計劃,積極推動友邦中國渠道轉型。
蔡強掌舵太保壽險當年,公司也正式發布了五年“長航行動”轉型計劃,明確提出“一優、兩穩、四新”的未來戰略目標。蔡強曾表示:“長航轉型核心在于從‘人海紅利’驅動轉向‘人才紅利’驅動。”這與友邦中國的轉型策略不謀而合。
在“長航行動”指引下,太保壽險開始打造“三化五最”的代理人隊伍。2020年末至2023年,太保壽險月均保險營銷員分別為74.9萬人、52.5萬人、27.9萬人、21萬人,四年間優化了53.9萬人。
圖源:罐頭圖庫
2021年,太保壽險代理人月人均首年保險業務收入4638元,同比增長42.3%;2022年保險營銷員月人均首年保險業務收入6844元,同比提升47.6%;2023年保險營銷員月人均首年規模保費1.28萬元,同比提升51.8%。
三年轉型成效顯現,新業務承壓
中國太保年報顯示,太保壽險轉型成效逐步顯現:一是構建個人業務“芯”模式,核心人力產能及收入均同比提升;二是有效實施多元渠道策略,銀保渠道新保收入大幅增長;三是圍繞客戶的健康、財富、養老需求,升級金三角體系,提升“產品 + 服務”供給能力。
圖源:罐頭圖庫
蔡強作為太保壽險總經理接受《中國保險家》采訪時曾表示:“從任何產業的競爭來看,到最后都是效率的競爭。對保險業而言,效率競爭就體現在新業務價值上。”
然而,太保壽險的新業務價值增長持續承壓。2021年,太保壽險新業務價值為134.12億元,同比下降 24.8%;新業務價值率為23.5%,同比下降15.4個百分點;2022年壽險業務新業務價值為92.05億元,同比下降31.4%。新業務價值率11.6%,同比下降11.9個百分點。
到2023年,太保壽險實現新業務價值109.62億元,同比增長 19.1%;新業務價值率13.3%,同比上升 1.7 個百分點。較2022年有所增長,但比之2021年仍是下降狀態。
中國太保曾表示,面對壽險新業務價值增長乏力的態勢,其確立以代理人渠道為核心的多元渠道布局,把握銀保客戶發展機遇。
2023 年,太保壽險代理人渠道實現規模保費1954.78億元,同比增長 3.0%;其中期繳新保規模保費261.75億元,同比增長32.3%。
銀保渠道實現規模保費380.69 億元,同比增長12.5%;其中期繳新保規模保費 90.24億元,同比增長170.2%;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 115.6%。
團政渠道實現規模保費180.96億元,其中職團開拓新保規模保費11.9億元,同比增長273.4%。
圖源:中國太保年報
2023年,太保壽險規模保費為2528.17億元,同比增長 3.2%,其中新保同比增長 3.7%;壽險營運利潤272.57億元,同比增長0.4%;合同服務邊際余額3239.74億元,較上年末下降0.8%。
在2023年業績說明會上,太保壽險董事長潘艷紅表示,2023年下半年,壽險公司在集團的有力支持下實施了有史以來力度最大、牽涉面最廣的組織變革。
“長航行動”一期于去年6月收官后,太保壽險于7月宣布了二期工程啟動,潘艷紅表示,“二期核心主題詞就是圍繞內勤轉型,以組織變革為先導,打造賦能型總部和經營型機構,改變內勤工作模式和思維模式,持續釋放公司的生產效率和效能。”
投資虧損44億,
壽險拖了中國太保后腿?
2023年,中國太保營收、凈利潤雙降,實現營業收入3239.45億,同比下降了2.5%;凈利潤272.57億,同比下降27.1%;總投資收益率由4.1%降至2.6%。
而太保壽險作為中國太保的業績基石之一,轉型之際業績也在下滑。2023年,太保壽險貢獻保險服務收入854.61億元,同比下滑3.5%;歸母凈利同比下滑33.7%,降至195.32億元。
圖源:中國太保年報
太保壽險保險服務收入下降,主要受短期險保費規模下降的影響;同時2022年合同服務邊際受資本市場波動減少,進而帶來2023年合同服務邊際攤銷金額下降。
凈利潤下滑則受投資端虧損影響。截至2023年末,太保壽險總投資收益367.08億元,同比大幅下滑40.6%;投資虧損44.45億元,同比下滑185.9%,2022年太保壽險投資收益為51.76億。
圖源:罐頭圖庫
目前,太保壽險持有42家上市公司股份,其中峨眉山A(000888.SZ)、招商輪船(601872.SH)、九華旅游(603199.SH)表現良好,今年以來股價漲幅已超過30%。
然而,太保壽險持倉的百利科技(603959.SH)、中環海陸(301040.SZ)、菲沃泰(688371.SH)、新強聯(300850.SZ)、明陽智能(601615.SH)股價均下跌30%以上。其中百利科技跌幅超50%,據百利科技2023年第三季度報告,太保壽險是其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1.46%。
圖源:wind數據
百利科技是一家致力于為能源及材料領域智慧工廠建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技術服務提供商,主要服務于石油天然氣、石油化工、現代煤化工和新能源材料行業。公司于2016年5月在上交所上市。
1月6日,百利科技控股股東所持公司股份被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輪候凍結,所持股份被100%凍結,占公司股份比例為29.8%;2月19日,百利科技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總裁王海榮因個人原因需要協助相關部門調查,暫時不能正常履職。
此外,據中環海陸2023年年報,太保壽險是其第六大股東,持股比例1.22%。中環海陸主要從事工業金屬鍛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應用于風電、工程機械、礦山機械、核 電等多個行業。2023年,中環海陸營收6.25億元,同比下滑40.04%;虧損3219.04萬元,同比下滑181.12%。
股市無常,太保壽險投資的股票今年以來有漲有跌,難料盈虧。另一面,太保壽險旗下公司今年至少已收到兩則罰單。
2月20日,太保壽險貴州分公司因個險渠道經營不審慎,內部管控薄弱、產品宣傳銷售存在誤導行為被罰41萬;2023年11月,太保壽險南陽分公司被罰款39萬元,主要違法違規事實為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利益、業務系統記錄信息與實際不一致。
截至4月24日收盤,中國太保A股股價24.76元/股,較蔡強上任當月股價高點,已下跌四成。
你認為蔡強離任后,太保壽險轉型是否會受影響?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