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忍不了!A股這兩家城商銀行優等生,分紅也太摳了
靠不靠譜,分紅說話。
來源|柒財經? 作者|華秋實
從鄭州銀行連續四年不分紅,到杭州銀行分紅方案鬧出“烏龍”登上熱搜,上市銀行分不分紅,又分多少,成為投資者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尤其是城商行,近些年,它們不僅成長得快,而且極具活力,因此相比于一些國有大行,投資者們對他們的關注更多一些。
截至目前,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除西安銀行,已經有16家公布了2023年的業績。其中除廈門銀行,15家銀行公布了分紅方案。
讓我們一起看看哪家銀行分得大方、派發分紅多,再看看哪家銀行“鐵公雞”上身了。
整體業績比較穩健
整體來看,16家A股上市城商行2023年的業績比較穩健,不論是在營收上還是在凈利潤上,大部分都實現了正增長。
從營收上看,其中,江蘇銀行以742.93億元的營收位居第一,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均以超過600億元的營收規模緊隨其后。
營收超過300億元的還有上海銀行、南京銀行和杭州銀行,分別為505.64億元、451.6億元和350.16億元。
在營收增速上,16家城商行中,11家實現正增長。其中增速超過8%的有長沙銀行和齊魯銀行。
在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方面,江蘇銀行以287.5億元占據首位。
其他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超過200億元的還有北京銀行、寧波銀行、上海銀行,分別達256.24億元、255.35億元、225.45億元。
在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速方面,14家城商行實現正增長。其中,杭州銀行以23.15%的增速奪魁,其他超過10%的還有江蘇銀行、寧波銀行、成都銀行、蘇州銀行、齊魯銀行和青島銀行。
在資產規模方面,2023年,16家A股上市城商行均實現正增長。其中北京銀行以3.75萬億的規模保持了城商行首位,緊隨其后的是江蘇銀行、上海銀行,資產規模均也超過3萬億元。
在資產質量方面,成都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最低,達到0.68%,杭州銀行、廈門銀行和寧波銀行的不良率次之,皆為0.76%;而從撥備覆蓋率來看,杭州銀行最高,為561.42%;蘇州銀行位列第二,為522.77%,成都銀行的撥備覆蓋率也高于500%,達到504.29%。
分紅率≥30%的有8家
15家已經公布分紅數據的上市城商行的分紅情況如何呢?
先看A股市值超過1000億元的大行——江蘇銀行、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
江蘇銀行作為A股城商行一哥,延續了以往的“財大氣粗”,每10股派4.7元,合計派發現金紅利86.25億元,在15家城商行中位列第一,分紅率保持在30%。
北京銀行也不遜色,每10股派3.2元,擬分紅67.66億元,較2022年增加2.12億元,分紅率為30.28%。
相比之下,寧波銀行則要“難看”許多,作為城商行中的“優等生”,其擬現金分紅金額還不到江蘇銀行的一半,僅39.62億元,分紅率雖然有所上升,但也僅為15.99%。拉長時間線看,該行的分紅率常年較低,2022年為14.80%,2020年和2021年則分別為21.01%、17.57%。
其他城商行分紅率超過30%的還有上海銀行、南京銀行、成都銀行、重慶銀行、蘇州銀行和蘭州銀行,分別為30.06%、31.95%、30.05%、30.05%、31.1%和30.6%,派發現金紅利分別為65.35億元、55.51億元、34.203億元、14.18億元、14.30億元以及5.7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銀行在2022年12月7日發布公告,稱董事會通過了修訂公司章程的議案——在年度報告期內盈利且累計未分配利潤為正的情況下,每年的現金分紅比例不少于當年凈利潤的30%。這也是繼招商銀行后,第二家將“現金分紅比例不低于30%”寫入公司章程的A股上市銀行。
不過,2022年當年其分紅比例29.16%,并未達標。此次在業績增速不錯的同時也將分紅比例提升至30%以上,算是兌現了承諾。
此外,上海銀行在營收下滑凈利微增的業績下,將分紅率提升3.31個百分點至30.06%,重慶銀行在相似的業績下,繼續了將分紅率保持在30%以上,且已連續4年達此標準,可以說都頗讓投資者欣慰。
杭州銀行被指“摳門”
相比之下,分紅率低于30%的銀行倒成了少數,分別是杭州銀行、長沙銀行、貴州銀行、齊魯銀行、青島銀行,分紅率分別為22.52%、20.48%、20.02%、25.13%、26.2%。
其中,杭州銀行還鬧出了派息烏龍。在最初的分紅方案中,杭州銀行宣布“每股派發現金股利5.20元”,若以此計算,杭州銀行股利收益率將達到41%。隨后,杭州銀行更改為每股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0.52元(含稅)。
但其業績并非不佳,反而表現亮眼,也是一名“優等生”。所以如此分紅,也被投資者瘋狂吐槽“摳門”。因為包括2023年在內,杭州銀行已連續三年分紅率低于25%了。
對于分紅率低,杭州銀行給出兩點原因,一是增強抵御風險能力,二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另外,青島銀行延續了上年的每10股派1.6元,但其派息分紅率卻下降了4%,據公開資料,上年這一數據是30.21%。
對于廈門銀行,其2022年和2021年的分紅比例分別為30.54%和30.42%,不知在2023財年業績下滑后,相應的分紅會做怎樣的安排。
要知道,根據券商中國報道,截至4月27日,江蘇銀行、上海銀行、蘇州銀行、蘭州銀行等6家上市銀行,都審議通過有關2024年中期分紅安排的董事會決議了,廈門銀行也是時候公布分紅數據了。
至于西安銀行,別說分紅情況,就連業績報告都未披露。不過其4月23日晚間已經發布公告,要在4月30日舉行2023年年度業績說明會,是好是孬也即將揭曉。
最后不得不提下此前柒財經關注過的鄭州銀行。2023年,該行實現營收136.67億元,同比下降9.50%;實現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18.50億元,同比下降23.62%。這也成了其不分紅的“底氣”。而這已是其連續第四年不分紅,妥妥的“鐵公雞”。
值得注意的是,監管也頻頻發力,劍指不分紅和分紅率低的上市公司。4月12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該意見在嚴格上市公司持續監管部分提出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對多年未分紅或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東減持、實施風險警示。
在去年10月20日,證監會就《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3號--上市公司現金分紅》(以下簡稱《現金分紅指引》),以及《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以下簡稱《章程指引》)現金分紅相關條款進行了修訂。
今年3月,證監會主席吳清也表示,對多年不分紅或者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區分不同情況采取硬措施。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