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風云丨飛沃科技上市首年業績“變臉”,張友君多次被采取自律監管措施
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后,飛沃科技終于交出了第一張年報“成績單”。
這一次,利潤直接“變臉”。財報顯示,2023年,飛沃科技實現營收16.44億元,同比增長22.63%;歸母凈利潤5625.41萬元,同比下滑37.25%。
作為一家緊固件廠商,飛沃科技的產品主要應用于風電領域,其也曾在風電行業高光時期順“風”而起,規模從2016年的9938萬元到2020年首次邁進10億元門檻,僅用了不到5年時間。
圖 / Wind(單位:億元)
然而,飛沃科技又用了不到5年時間,從盈利走向虧損。財報顯示,2024年一季度,其歸母凈利潤虧損2466.57萬元,直接由盈轉虧。
Wind數據顯示,這是自披露2014年財務數據以來,飛沃科技的歸母凈利潤首次出現虧損。
在資本市場,飛沃科技也在節節敗退。2023年6月15日,飛沃科技登陸深交所,發行價72.50元/股,上市當天開盤破發。
如今,上市不足一年時間,股價接近腰斬。截至5月8日,公司股價報收42.40元/股,較盤中最高點74.20元/股下滑約43%。
上市首年業績“大變臉”
財報顯示,飛沃科技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6.44億元,同比增長22.63%;歸母凈利潤5625.41萬元,同比下滑37.25%。
圖 / 飛沃科技財報
而在2022年時,企業的營收、歸母凈利潤均以兩位數的速度在增長。也就是說,上市后交出的第一份年度財報,飛沃科技的利潤直接“大變臉”。
圖 / Wind(單位:億元)
對于利潤的下滑,飛沃科技解釋稱,盡管風電新增裝機在報告期內大幅度增長,但降價壓力逐漸傳導至上游零部件供應商。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陸上風機的平均中標價格約1500元/千瓦,同比下降約15%;海上風機平均中標價格降至3100元/千瓦,最低報價下探至2700元/千瓦,相較2023年初下降約10.8%。
因而,公司雖然銷售訂單充足,但為了維持市場占有率而讓利幅度較大,此外,受產品單價下行、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余額增加等因素影響,公司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增加,導致全年收入增長但利潤有所下滑。
財報顯示,2023年,飛沃科技計提資產減值3256.32萬元,同比擴大166%。對此,公司解釋,主要是存貨跌價準備計提增加所致。
圖 / Wind(單位:萬元)
在競爭極其激烈的風電市場中,飛沃科技利潤的下滑還沒有走到終點。
飛沃科技坦承,在風電整機價格下行的壓力下,為保持市場份額及鞏固市場占有率,預計公司2024年國內產品整體中標價格較2023年仍將進一步下降并壓縮盈利空間。
“如果未來風機市場招標價格持續下滑、風電運營商投資進度放緩、客戶采購需求下降,則公司短期內業績存在進一步下滑甚至發生虧損的風險。”飛沃科技表示。
如今,這一風險已經顯現——在2024年一季度,飛沃科技業績出現虧損。
財報顯示,2024年一季度,企業實現營收2.38億元,同比下滑14.37%;歸母凈利潤虧損2466.57萬元,同比下滑218.95%,直接由盈轉虧。
圖 / 飛沃科技財報
這是自披露2014年財務數據以來,飛沃科技的歸母凈利潤首次出現虧損。
圖 / Wind(單位:億元)
目前,風電行業競爭激烈,站在這個行業中的企業注定面臨著一場優勝略汰的爭斗,最終呈現強者愈強的局面。
只是不知,飛沃科技能否突出重圍,成為留在市場上的一員?
現金流承壓,股價下跌超4成
其實,飛沃科技要想突圍,并非易事。
公開資料顯示,公司長期深耕高強度緊固件制造領域,產品主要應用于風電領域,為客戶提供葉片預埋螺套、雙頭螺桿、主機機艙螺栓、地錨螺栓及錨板法蘭組件等產品。
財報顯示,2023年,企業來自風電行業的營收為16.23億元,占比總營收的98.74%。
圖 / 飛沃科技財報
風電行業承壓之際,飛沃科技有意尋找第二增長曲線,開拓了航空航天、燃氣輪機、石油裝備等高端領域緊固件和零部件市場,但收入甚微,2023年僅貢獻了1.26%的營收,尚難撐起企業的一片天。
無論是風電行業持續的“價格戰”,還是開拓新的增長曲線,都需要強大的資金鏈支撐,而這正是飛沃科技的又一大痛點。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企業的貨幣資金僅剩3.10億元、短期借款4.05億元,貨幣資金已經無法覆蓋短期負債。
圖 / 飛沃科技財報
這還是建立在企業剛募集了大筆資金的基礎之上。公開資料顯示,2023年6月,飛沃科技IPO募集資金凈額為8.52億元,比5.57億元的原募資計劃高出近3億元。
不過才短短半年時間,飛沃科技的資金鏈就已經如此緊張,而這也與企業自身缺乏造血能力不無關系。
自2020年開始,企業每年的經營現金流一直是流出狀態。Wind數據顯示,2020年-2023年,其經營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746.59萬元、-1.22億元、-8307.72萬元、-1.07億元。
圖 / Wind(單位:萬元)
曾經在上市時受到追捧,能夠超額募集資金的飛沃科技,如今也已不再是資本市場的“香餑餑”。
自2023年6月上市至今不足一年,企業的股價接近腰斬,截至5月8日,公司股價報收42.40元/股,較盤中最高值74.2元/股下滑約43%。
巧合的是,飛沃科技負責財務及資本相關事務的財務總監、證券事務代表都已經更換。
在4月25日發布2023年財報時,飛沃科技同步宣布,汪寧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財務總監職務,黎杰接任。另外,董事會同意聘任陳柯臻為公司證券事務代表,而此前的證券事務代表姚遠于2023年9月就已離職。
家族成員遍布,實控人
數次收到自律監管措施
作為立足于湖南的高新技術公司,飛沃科技是一個妥妥的“家族企業”,高管及股東中多位是張氏家族成員。
2012年7月,張偉先、黃剛、劉杰、童波、汪為炳5名自然人共同出資設立飛沃科技的前身飛沃有限,注冊資本為500萬元。
其中,張友君認繳292.8萬元。不過,張友君并未直接出面,而是由姑姑張偉先代持這些股份。直到2014年7月,雙方代持關系才解除。如今,張友君仍是飛沃科技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在資本市場闖蕩10余年,張友君的資本手段已經相當老練。
2016年11月,飛沃科技曾登陸新三板,直到2023年4月,才終止在新三牌掛牌。
在這期間,飛沃科技引入了湖南知產、沅澧投資(SS)、中科芙蓉、湖南文旅、興湘財鑫、湖南知產、華軟智能等多家投資機構,募集了上億資金。
2017年至2019年期間,飛沃科技還進行了12次股權轉讓。其中,張友君在2019年轉讓了三次,合計減持184萬股,套現超3000萬元。
圖 / 飛沃科技招股書
2019年,公司股東劉杰也進行了3次股權轉讓,合計減持80萬股,套現超1500萬元。而劉杰正是張友君的表弟。
此外,招股書顯示,張友君的妻子李慧軍,表兄弟劉健、張建、張進,堂兄弟張小亮,姑姑張偉先、張潤先,姐夫之侄童波等人都是飛沃科技的股東。
2023年財報顯示,劉杰是公司董事兼總經理、張建還擔任公司副總經理、童波則為職工代表監事。
圖 / 飛沃科技招股書
不僅如此,李慧軍表姐妹、堂姐妹也都是公司的股東。
「界面新聞·子彈財經」注意到,上市之后,飛沃科技在分紅上毫不手軟。Wind數據顯示,上市以來公司進行過兩次分紅,合計分紅5368.74萬元,而累計凈利潤只有3158.84萬元,張氏家族自然又賺一筆。
圖 / Wind
然而,在資本上得心應手的張友君,卻多次出現違規行為。
2019年12月,因張友君持股比例變動達到一定比例時未暫停股票交易,構成權益變動違規,股轉公司對張友君采取口頭警示的自律監管措施。
圖 / 飛沃科技招股書
5個月后(即2020年5月),因飛沃科技未及時披露張友君和上海弗沃的股權質押情況,構成信息披露違規,股轉公司對飛沃科技、張友君、劉志軍采取口頭警示的自律監管措施。
2020年6月及9月,因飛沃科技對外擔保發生時未履行審議程序并及時披露,構成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違規,股轉公司又對飛沃科技、張友君、劉志軍進行監管工作提示。
圖 / 飛沃科技招股書
2023年7月,飛沃科技再收深交所監管函。公司于6月13日至30日期間使用募集資金1.3億元進行現金管理,直至6月30日才經公司董事會補充審議并對外披露,違反相關規定。
圖 / 飛沃科技公告
深交所要求飛沃科技董事會充分重視上述問題,吸取教訓,及時整改,杜絕上述問題的再次發生。
近年來,相關部門一直在強化上市公司監管,對違規行為“強監管”、“零容忍”。
今年4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繼2004年、2014年兩個“國九條”之后,資本市場的第三個“國九條”。
《意見》明確提出,要嚴格上市公司持續監管,加強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監管。而屢次被相關部門提出自律監管措施、下發監管函的飛沃科技、張友君不僅要在業務、資金鏈上發力,還需要在合規中多下功夫。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