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庫存第一城,竟是它
沒想到,樓市庫存已經這么大了。
文|樂居財經 作者|趙盼盼
克而瑞近日發布的《2024不動產運營發展報告》顯示,2024年樓市去庫存壓力突顯,庫存消化周期創歷史新高,50城新建商品住宅庫存消化周期長達2年之久。其中,有26城新建商品住宅庫存消化周期超36個月,40城新建商品住宅庫存消化周期在18-36個月。
?
在庫存消化周期超過36個月的城市中,主要以三四線城市為主,如東營、德陽、平涼的消化周期都在70個月以上。比較意外的是哈爾濱,消化周期竟高達75.2個月。也就是說,這幾個城市哪怕不新建商品住宅,只消化完當前的庫存就需要6年左右甚至更多的時間。
一線城市中,北京的庫存消化周期為27.8個月,深圳是25.4個月,廣州是20.9個月,整體去庫存壓力都不小。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約7.46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5.7%。當天,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坦言,從4月份房地產領域的主要數據情況看,房地產領域繼續處于調整期。
面對巨大的去庫存壓力,自然資源部日前發布通知:商品住宅去化周期超過36個月的,應暫停新增商品住宅用地出讓,同時下大力氣盤活存量,直至商品住宅去化周期降至36個月以下。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到“要結合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的新變化、人民群眾對優質住房的新期待,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緊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促進房地產高質量發展。”
5月17日,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提出,“商品房庫存較多城市,政府可以需定購,酌情以合理價格收購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實際上,不只新房要去庫存,二手房也需要去庫存。
諸葛數據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自2022年四季度起,14個重點城市二手住宅在售掛牌量呈現明顯上升局面。今年4月,重點14城的在售掛牌量是成交量的19.8倍,房源仍具備較大的去化壓力。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此前表示,二手房掛牌量、交易量比新房大,去化周期遠也比新房更長,熱點城市普遍在3年以上。二手房價格下跌幅度也比新房大,且已經沖擊到新房定價體系,導致新房被迫跟著定價、降價,價格下跌也導致開發商不拿地、不開工,因為新房很難賣出去,因此,當務之急是給海量的二手房庫存泄洪。
近期,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重磅利好接連發布。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各地購房政策持續放松和放寬,其對于去化周期的改善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去庫存工作看似棘手,但其環境正持續優化和寬松,對后續工作開展有較大支持。”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