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雷達︱凌凱科技業績數據存疑,背靠富祥藥業急上市
6月13日,凌凱科技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獨家保薦人為華泰國際。
凌凱科技是化學合成行業的參與者,致力于提供小分子化合物技術和產品解決方案,專注于制藥、新材料和新能源行業。
2022年之前,凌凱科技在業內并不被人熟知。2022年之后,凌凱科技一舉獲得華神科技、富祥藥業兩家上市公司數億元投資,投后估值超35億元,一時風頭無兩。實際上,早在2021年,富祥藥業的總經理、董事長包建華就成為了凌凱科技股東。
獲得兩家上市公司投資后,2023年,公司營收翻倍,并擺脫了虧損困境,扭虧為盈。如今,背靠富祥藥業、華神科技這兩棵大樹,凌凱科技來到了港交所大門前。
這次,凌凱科技赴港上市成算幾何?公司還存哪些隱憂?
87年創始人身價超
20億,曾轉讓股權
套現1.2億元
追溯凌凱科技發展史,公司成立于2011年,至今已有13年時間。
根據招股書,公司創始人陸茜1987年出生,在24歲時就成立了凌凱科技,這距離她從南京理工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畢業才三年時間。
可以說,陸茜是一邊創業一邊通過學習提升學歷,兩者都沒耽誤。
2015年6月,陸茜完成了上海交通大學EMBA創新管理高級研修班課程。2017年10月、2022年6月,她通過遠程學習獲得荷蘭商學院非全日制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及工商管理博士學位。
在此期間,凌凱科技也獲得了資本的青睞,公司估值不斷上漲,陸茜也獲得了不菲的回報。
據「子彈財經」統計,IPO之前,陸茜通過三次股權轉讓,獲得了1.2億元的股權轉讓款。凌凱科技也獲得了富祥藥業、華神科技兩家上市公司3.7億元的投資。
具體來看,2021年2月,陸茜將公司10%股權轉讓予天津凱旭,獲得股權轉讓款2000萬元。不過,彼時,天津凱旭的執行合伙人也是陸茜。
招股書中,凌凱科技表示,這筆轉讓款已由天津凱旭支付給陸茜,對價已于2021年7月15日結清。
圖 / 招股書
一個月后,陸茜將凌凱科技4.99%的股權以34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富祥藥業總經理、董事長包建華,這筆股權轉讓款已于2021年11月29日完成支付。
2024年4月,凌凱科技以6630.34萬元價格收購上海今昀。據招股書,上海今昀是由陸茜及其父陸正羲持股的公司,兩人分別持股98.9%、1.1%。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公司除持有不動產外,并未開始運營。對于為何收購這家公司,招股書中未作解釋。但這筆收購款,再次進入了陸茜的口袋。
遞交招股書之前,凌凱科技還獲得了三筆融資。
2022年6月,凌凱科技獲得富祥藥業1.17億元投資,公司估值達30億元。
次年1月,獲得上市公司華神科技全資子公司海南華神星瑞藥業科技有限公司戰略投資2億元,公司估值達到35億元。
9月,獲得個人投資者孫建輝6000萬元投資,公司估值達35.6億元。這是公司遞交招股書前的最后一輪融資。
隨著公司估值的高漲,創始人陸茜的個人身價也在飆升。
招股書披露,陸茜直接持有公司4208.4萬股,通過天津凌盛、天津凌仁間接持有公司1215萬股,共持股76.6%。若按最后一輪公司估值粗略計算,陸茜身價超20億元。
對賭協議壓身,
業績披露數據不一致
實控人陸茜通過轉讓股權獲得大額財富,被資本看好的凌凱科技,背負的壓力卻不少。
凌凱科技獲兩家上市公司富祥藥業、華神科技投資時,與對方簽署了業績對賭協議。公司承諾,2022年至2024年,累計實現合并報表凈利潤不低于3.6億元。
此外,協議中還約定了上市及并購目標承諾,要求凌凱科技在2026年12月31日前上市,或者被上市公司或者戰略投資方并購。若凌凱科技未完成承諾業績指標,或將觸發相關業績補償條款。協議還簽訂了補充豁免門檻為2022年至2024年累計凈利潤已達到承諾指標的90%。
圖 / 華神科技公告
但從目前來看,凌凱科技完成對賭協議的壓力較大。
2022年、2023年,凌凱科技的凈利潤合計0.6億元,較對賭目標3.6億元,還差3億元,也就是說2024年,凌凱科技要完成3億元的凈利潤目標,但對凌凱科技來說,難度較大。畢竟,2023年,公司剛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1.36億元。
不過,相關協議中還規定,若凌凱科技能在2024年12月31日實現上市或被并購承諾,協議即行終止。
圖 / 華神科技公告
據相關要求,各板塊在審IPO項目中,針對發行人曾作為“對賭義務人”的對賭協議安排均被要求必須不可撤銷的終止,且相關股東應確定安排自始無效。
因此,為滿足本次發行上市條件,2024年5月30日,富祥藥業、華神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與凌凱科技簽署了《股東特殊權利之終止協議》。由于凌凱科技正在籌劃上市,各方同意于凌凱科技首次向香港聯交所呈交上市申請表格之日前一日終止業績補償權、回購權等。但若凌凱科技未上市成功,股東協議自始生效。
現階段,凌凱科技能否在2024年12月30日前在港股上市,對公司來說,至關重要。留給凌凱科技的時間不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子彈財經」注意到,富祥藥業、華神科技曾發布投資凌凱科技的相關公告,公告中披露的凌凱科技2021年營收、凈利潤,與凌凱科技招股書中披露的數據不一致。
招股書中,2021年凌凱科技營收1.35億元,凈利潤-3694.2萬元,歸母凈利潤-3535.2萬元,而在富祥藥業、華神科技曾發布的公告中,凌凱科技2021年營收1.86億元,凈利潤5769.8萬元。招股書披露的數據均低于公告數據,且凈利潤差距較大。
從左到右依次為:
招股書中凌凱科技近三年財務數據,圖 / 招股書
凌凱科技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主要財務數據,圖 /?富祥藥業公告
凌凱科技2021年主要財務數據(單位:萬元),圖 /?華神科技公告
對此,「子彈財經」向凌凱科技、富祥藥業發送了采訪函,詢問數據不一致的原因,但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復。
實際上,凌凱科技和富祥藥業此前就頗有淵源。
早在2021年3月,在獲富祥藥業投資之前,凌凱科技就與富祥藥業合資成立了上海凌富。其中,富祥藥業持股39.2%,凌凱科技持股60.8%。
2022年1月,網傳富祥藥業涉及新冠治療藥物供應鏈概念,受此影響,富祥藥業股價一度漲停。
之后,富祥藥業收到了深交所關注函。在回復函中,富祥藥業表示,目前,公司生產莫匹拉韋、瑞德西韋的核心中間體暫未形成收入,也僅能供應給上海凌富,均未直接或間接供應給輝瑞、吉利德、默沙東。
由于新冠治療藥物中間體業務信披不準確且未及時澄清,富祥藥業董事長包建華等人被深交所通報批評。
從上可以看出,上海凌富架起了富祥藥業與凌凱科技的合作橋梁。凌凱科技獲得富祥藥業的投資后,兩家公司的合作更加緊密了。
據招股書,凌凱科技的主要供應商就是富祥藥業。2021年至2022年,富祥藥業是凌凱科技的第一大供應商。同時,富祥藥業還是凌凱科技的客戶。富祥藥業主要向公司提供化工產品,同時也向公司采購特定的化工產品及技術服務以用于生產。
客戶與供應商重疊情況匯總
圖 / 招股書
深度綁定富祥藥業后,凌凱科技來到了港交所的大門前。只是,為何雙方此前披露的數據明顯不一致,恐怕還需要兩家公司對公眾做進一步解釋。
現金流緊張急上市
除背負對賭協議壓力外,「子彈財經」注意到,凌凱科技還存在高度依賴大客戶、現金流緊張、短期償債壓力大等問題。
對大客戶依賴過高,造成的問題就是公司收入受大客戶訂單量的影響較大。
招股書中,凌凱科技表示,截至目前,業務覆蓋全球五大洲上百個國家,有超過5000個客戶。客戶群體廣泛,涉及制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均是國內外知名的行業龍頭企業。
雖然擁有超過5000個客戶,但凌凱科技絕大部分營收卻來自前五大客戶。2021年2023年,凌凱科技營收分別為1.35億元、2.16億元、4.84億元,前五大客戶占全年收入的58.1%、61.9%及79.8%。
此外,近三年,凌凱科技的應收賬款不斷走高,由2021年的2935.6萬元,增至2023年的2.04億元,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已由2022年的37天,增至2023年的81天。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書中,凌凱科技將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的單位,寫成了人民幣千元。
凌凱科技的招股書中出現這種低級錯誤,也難免讓投資者擔心其財務報告是否能保證嚴謹規范。
圖 / 招股書
從資金面來看,公司應收賬款占營收的比例已由2021年的22%增至2023年的42%。應收賬款占比較多,進一步增加了公司資金壓力。
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長期為負。2021年至2023年,分別凈流出2911.8萬元、7666.7萬元、1.03億元。僅靠融資補血的凌凱科技,仍需要提高自身造血能力。
2023年,公司資產負債率54%。具體來看,凌凱科技的負債總額已由2021年末的3.06億元,增至2023年末的7.65億元。截至2023年末,公司銀行借款高達5.34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銀行借款為2.28億元。
凌凱科技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9412.3萬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不足以支付一年內到期的銀行借款,公司短期償債壓力較大。
在現金流較為緊張的情況下,實控人陸茜還占用了公司上億元資金。
截至2023年末,公司非貿易性質應收陸茜賬款1.84億元。招股書中,凌凱科技表示,這筆款項主要來自向陸茜提供貸款用作個人投資或消費用途。
圖 / 招股書
凌凱科技透露本次融資的15%將用于強化流程開發能力,45%用于持續研發候選產品、擴大生產,30%用于戰略投資和收購機會,僅10%用于營運資金。但從目前來看,凌凱科技募資用于補充現金流,更為緊迫。
在業績及對賭協議的壓力下,凌凱科技能否登陸港交所,公司未來發展如何,「子彈財經」將長期關注。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