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離觀摩“鐵窗淚”,網友直呼金融圈“團建”太炸裂
“一念之間,兩重世界。”
作者/姚悅?編輯/付影?來源/獨角金融
“這個確實炸裂”“看完后領導會公開發表觀后感嗎?”“有用,絕對會有震懾!”……近日,一則關于“上海某頭部券商研究所組織人員到上海某監獄參觀”的消息,在社交平臺引發熱議。
1
“券商參觀監獄”消息引發熱議
“為進一步強化紀律意識、規矩意識,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上述券商研究所與機構客戶部7月5日前往上海北新涇監獄開展相關警示教育活動的通知信息引發關注。
圖源:險聯社
具體活動安排為——參觀技術教育培訓中心;參觀生活監房;觀看服刑人員現身說法。
上述“活動通知”并未明確顯示該活動開展方,但出現了一個參觀人員的名字——“陳忠義”。而據澎湃新聞6月18日消息,國泰君安內部發文,副總裁陳忠義兼任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另據Wind數據顯示,國泰君安注冊地址和辦公地址均為上海市。
因此,包括保險業垂類自媒體“險聯社”在內的一些觀點猜測,該活動會不會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不過,截至目前,國泰君安方面尚未公開回應該事件。
在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對此表示“驚奇”——“這個確實炸裂”“說實話有一點好奇”“看完后領導會有公開發表觀后感嗎?”……
也有不少網友認為類似活動意義深刻,“警示教育啊”“有用,絕對會有震懾!”“打預防針”“肯定有好的效果,參觀氣氛最好渲染的淋漓盡致”……
針對“券商參觀監獄”的消息為何會引發熱議,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這是由于金融行業的特殊性、該行業社會關注度高,以及金融業存在一些需要破除的錯誤思想等因素所促成。
“金融行業可能存在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如'例外論'、'精英論',這類活動有助于破除這些錯誤觀念,強化金融行業與其它行業一樣需要遵守法律法規的意識。”柏文喜表示。
2
證券違法犯罪新規嚴打“看門人”
事實上,券商開展“參觀監獄”的警示教育活動并不罕見,近期更有密集開展之勢。
據公眾號“四川省上市公司協會”消息,7月2日,中信建投證券四川分公司組織黨員干部20余人,赴四川省(成都市)法紀教育基地開展警示教育活動,該基地就設在錦江監獄內;據公眾號“安徽省證券期貨業協會”消息,5月24日,華泰證券安徽分公司黨總支組織40名黨員、非黨員干部、入黨積極分子等,赴安徽蜀山監獄零距離接受警示教育……
券業從業者,往往因職務原因,具有天然的信息優勢,甚至還會握有大量金融資源,而其中一些對法律法規缺乏敬畏的人,便會將手中權力變為尋租、謀私的工具。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都是券業從業者易發的違規,甚至違法犯罪活動。
圖源:罐頭圖庫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4月,時隔13年,證監會攜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下稱:最高檢)、公安部全面升級了《關于辦理證券期貨違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問題的意見》(下稱:《意見》),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有效銜接機制。
《意見》更強調嚴打關鍵少數和證券市場“看門人”,當補則捕、應移盡移、嚴控緩刑等重點內容。
《意見》第20條明確了證券期貨領域刑事打擊重點的違法犯罪案件。據垂類自媒體“合規小兵”梳理,主要所涉罪名主要包括內幕交易罪;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罪;欺詐發行罪;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違規披露等罪。
對于資本市場的關鍵少數,《意見》要求依法從嚴懲處,特別是強調“全鏈條打擊”打擊財務造假、內幕交易等資本市場毒瘤,其中就包括證券中介機構和從業人員。
3
實景感受“鐵窗淚”
不僅在券商,類似“參觀監獄”的警示教育,銀行、保險等金融領域都有開展。
“澎湃新聞”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不完全統計,在剛剛過去的6月,金融系統至少有8人被查,6人被處分。
據最高檢2023年公布數據顯示,近年來,金融領域職務犯罪案件中,貪賄類犯罪占比最高——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全國檢察機關依法提起公訴的金融領域職務犯罪案件共計652人,貪賄類犯罪占比最高,其中,受賄罪411人,貪污罪149人,占金融領域職務犯罪人數的85.89%。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最高檢相關負責人介紹,與常規的貪污、受賄、挪用公款等犯罪行為相比較,金融系統腐敗具有四個特點:一是涉案主體身份復雜,覆蓋面較廣;二是金融領域特有的權力和資源成為攫取私利的工具;三是犯罪手段復雜隱蔽且具有專業化特點;四是危害后果更嚴重。
對此,最高檢也屢次表示,馳而不息地打擊各個領域和環節的“金融蛀蟲”。而除了懲戒,預防也是關鍵一環,金融機構正在開展的監獄實地警示教育正是這方面的重要體現。
圖源:罐頭圖庫
和訊首席投資顧問申睿表示,參觀羈押金融犯的監獄,是很生動的警示課,對金融從業人員遵紀守法,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敲響警鐘。
柏文喜亦表示,參觀監獄作為警示教育的活動,是一種非常直觀和有力的教育方式。通過實地參觀監獄,讓參與者近距離感受服刑人員的生活狀態,可以深刻體會到法律的嚴肅性和違法的嚴重后果。這種教育方式能夠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增強人們的法律意識和規矩意識,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你對近期哪起金融職務犯罪案印象深刻?你對金融從業人員進行參觀監獄等警示教育活動怎么看?歡迎留言評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