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年“謊報”利潤,盛屯系“長子”盛屯礦業被“戴帽”
連續三年的財報虛假記載,使得盛屯礦業被ST。盛屯礦業為福建富豪姚雄杰麾下“盛屯系”的首家A股上市公司,其靠著“一手融資、一手買礦”方式迅速實現擴張。而盛新鋰能亦是姚雄杰旗下資產,在這家公司的運作上,姚雄杰沿襲了此前的冒險且激進的風格,如今的盛新鋰能整體來看不過爾爾。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盛屯礦業被ST。
8月1日,戴帽的ST盛屯一字跌停,報4.52元,總市值141.1億元。盤面上看,公司全天成交僅2367萬元,跌停封單高達262萬手。
盛屯礦業被ST原因是2021年至2023年半年報期間對自身業績進行虛假記載。回顧過往,公司也曾因多次信息披露不實而受到監管“點名”。
盛屯礦業為福建富豪姚雄杰麾下“盛屯系”的首家A股上市公司,多年來憑借頻繁融資并持續收購實現大幅擴張。
進一步看,身為盛屯礦業的實控人和“盛屯系”的掌門人,姚雄杰也善于資本運作。
“盛屯系”長子“戴帽”
近十二億元的封單,將已經更名為ST盛屯的盛屯礦業牢牢“按”在跌停板上。
事出皆有因。7月30日,盛屯礦業發布公告稱,其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同時將被處以300萬元罰款;且根據交易所規則,即日起公司股票簡稱將由盛屯礦業變更為ST盛屯。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懲罰”也早有前兆。此前的5月17日,證監會就已經向盛屯礦業派發《立案告知書》。
具體來看,該次盛屯礦業信披違法違規事實之源在于其銷售鈷濕法冶煉中間品之時,存在貨物交付給相關客戶時控制權并未實質轉移而確認收入等行為。最終,這導致公司在2021年多計營收及利潤3.59億元、1.94億元,2022年多計營收8414.9萬元、少計利潤1.39億元,2023年半年報少計營收及利潤7818.8萬元、2295.7萬元。
差錯更正后,2021年至2023年盛屯礦業實現營收452.4億元、258.3億元、244.6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10.27億元、-208.9萬元、2.647億元。
有意思的是,盛屯礦業近年來屢次受到監管“關照”。2021年1月7日,公司就因為關聯交易未審議披露、個別貿易業務不具備商業實質、生產成本核算有誤、合并抵銷有誤、往來款抵銷有誤而被要求整改。2023年8月,因實際業績與預告業績相比發生盈虧方向變化,公司又被上交所通報批評。
盛屯礦業最早名為龍舟集團,為福建富豪姚雄杰麾下“盛屯系”的首家A股上市公司。股權層面,截至一季度末盛屯集團、盛屯實業兩家“盛屯系”企業及姚雄杰本人累計持有公司5.54億股,合計股權數額達17.72%。
據悉,盛屯礦業在1998年被姚雄杰從中國寶安處收購入39.76%股份;后來,拿下實控權的姚雄杰先后將公司更名為雄震集團、雄震礦業;2011年,公司正式更名為盛屯礦業。
經營層面,盛屯礦業主營銅、鈷、鎳、鋅等產品。2024年上半年,受益于公司剛果(金)礦產銅產量和陰極銅價格的“雙升”,盛屯礦業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0.6億元至12.6億元,業績狀態較2021年至2023年期間顯著復蘇。
著眼資產負債表,截至一季度末,盛屯礦業貨幣資金為55.91億元,短期借款高達71.78億元,長期借款達44.12億元。橫向比較來看,同一時間段內公司流動比率為1.16倍,位列申萬二級能源金屬行業倒數第二。整體而言,公司資金面不算寬裕。
頻繁融資的盛屯礦業
回溯歷史,資金面并不富裕的盛屯礦業曾在過去十四年間頻繁向市場伸手要錢。
Wind數據統計,自2010年2月9日起,盛屯礦業及其前身雄震礦業、雄震集團累計執行包括定增、可轉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券等方式在內的17次融資,共計募得約280億元。而同一時期內,公司分紅總額僅為6.1億元。
在頻繁且大額募資之際,實控人姚雄杰一并主導公司置入新資產。
2007年之前,盛屯礦業前身雄震集團賣過智能售賣機、數碼設備,也偶爾做過房地產等業務;但總體而言,當時公司收入來源較為雜亂。同年9月,彼時雄震集團宣布以7266萬元從香港富名實業處受讓三富礦業42%股權,拉開了公司向有色金屬礦采企業轉型的帷幕。
此后的四年里,公司分別收購鑫盛礦業60%股權、銀鑫礦業72%股權、風馳礦業70%股權。公司名稱亦從雄震集團變為雄震礦業,再搖身一變成為盛屯礦業。
緊接著,盛屯礦業延續一至兩年一收購的節奏。2012至2014年,公司先后買入埃瑪礦業、貴州華金兩部分資產,提升了鉛鋅礦和金礦的儲備能力。2016年至2022年,公司分別拿下恒源鑫茂80%股權、萬國國際礦業16.67%股權、英國CMI25%股權、英國CNM增發后的32.01%股權,并買入四環鋅鍺、恩祖里和中合鎳業100%股權,進一步拓展銅、鈷、鋅、鍺、鎳等資源儲備量。
數輪收購后,姚雄杰成功將雄震集團這一主營不明的企業轉變為“礦企”盛屯礦業;同時,公司規模也得到大幅度擴張。
截至2024年一季度,公司總資產達385.8萬元,較2007年轉型伊始增長127倍;與此同時,2023年公司所實現的244.6億元營收亦較2007年的3843萬元營收增加超6.4倍。
姚雄杰巧妙
運作“盛屯系”
如果說“盛屯系”在A股市場上的長子為盛屯礦業,那么其次子即為盛新鋰能。
據了解,身為鋰鹽頭部企業的盛新鋰能原名威華股份。根據公司2016年6月17日及2017年11月14日公告,盛屯集團通過受讓和非公開發行方式先后獲得4000萬股、4463.9萬股股份,再加之彼時盛屯集團還通過信托計劃持有2401萬股并接受5147.5萬股表決權委托,因此實際上“盛屯系”已于當年“拿下”威華股份的實控權。
姚雄杰完成“入駐”后,選擇開始一邊“圈錢”一邊買資產。
Wind數據顯示,2017年至今,威華股份及盛新鋰能累計募資約52億元。重要收購涵蓋阿根廷SESA公司、Max Mind51%股權,并伴有參股惠絨礦業25.19%股權等一系列事件。
擴張開展后,公司總資產規模同樣“膨脹”。2017年至2023年,盛新鋰能總資產規模從29.57億元上升至207.53億元。
不過,當前鋰金屬行業價格景氣度低迷,盛新鋰能上半年預計將虧損1.3億元至1.9億元。而截至一季度末,盛新鋰能尚存貨幣資金27.13億元,尚不足以完全覆蓋長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之和66.64億元,資金層面存在些許壓力。
結合盛屯礦業和盛新鋰能來看,姚雄杰在治理“盛屯系”麾下兩家上市公司之時,熱衷于融資疊加持續收購進行快速擴張。這使得盛屯礦業與盛新鋰能在成長路徑和資金現狀方面可謂是“如出一轍”。
此外,“盛屯系”還利用資本市場獲取直接收益。
2020年6月,盛新鋰能曾宣布非公開發行股票事宜,其中包含三家盛屯益興、盛屯匯澤兩家“盛屯系”公司以及盛屯集團普通合伙人廈門屯濋。一年后的2021年7月29日,公司公告顯示,盛屯益興、盛屯匯澤、廈門屯濋成為僅剩的三位交易方,三者認購股份價格為8.29元/股。而當日收盤,盛新鋰能實時價格報48.08元/股,這意味著“盛屯系”一舉浮盈接近6倍。
回溯過往種種事件來看,姚雄杰善于巧妙運作“盛屯系”的能力已毋庸置疑;不過,近年來姚雄杰個人的財富價值持續縮水。2023年,他以73億人民幣財富位列《胡潤百富榜》第861位;而在2022年,他個人的財富值還有130億元。
與此同時,姚雄杰麾下“盛屯系”現有處境也不佳。Wind數據顯示,以盛屯集團為首的“盛屯系”三家公司分別將其所持有八至九成的盛新鋰能股權質押,而姚雄杰本人和盛屯集團則將其所持有的89.22%、64.18%盛屯礦業股權質押。
責任編輯 | 李明慶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