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大佬”沖刺港股:賣得了愛馬仕,難做自有品牌
作為中國香水市場的“隱形大佬”,穎通控股正在努力走向臺前。
7月18日,穎通控股在港交所提交招股書,若成功上市,將成為“中國香水第一股”。
按2023年零售額計,穎通控股是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及中國澳門綜合市場第三大香水集團、第一大香水品牌管理公司,同時公司也經營護膚品、彩妝等品類。其管理的48個香水品牌,包括很多人們耳熟能詳的國際大牌,如愛馬仕、范思哲、梵克雅寶等。
盡管賣大牌香水已經讓公司位居第一,但穎通控股似乎并不甘于一直隱身在大牌背后。
此次沖刺港股IPO,穎通控股計劃募集資金主要用于發展自有品牌、投資或收購外部品牌、開發和拓展自營零售渠道等。
無論是做自有品牌,還是做自營零售渠道,穎通控股都將直面消費者,為自身累積忠實用戶和品牌影響力。
賣大牌產品不好嗎?穎通控股為何要親自下場?
?排名第一也為難
當你在商場買到一盒愛馬仕香水,外包裝上很可能會貼著一張小標簽,上面寫著“Eternal穎通香水”。
作為品牌管理商,穎通控股并不被消費者所熟知,但其在中國內地的業務早在1987年就已開始。
1987年,穎通控股旗下的穎通遠東開始將國際香水品牌引入中國內地,通過獲取品牌授權的形式分銷香水。到了2005年,公司開始在中國內地銷售愛馬仕香水,這是市場上最高端的香水之一。
實際上,穎通控股旗下不僅有香水業務,還有彩妝、護膚品等業務,不過,香水業務貢獻了最多收入。
圖 / 穎通控股招股書
2022財年-2024財年(穎通控股財年為上一年4月1日至當年3月31日,以下同),穎通控股香水收入占比長期在八成以上,分別為89.3%、88.5%、81.7%。
招股書顯示,穎通控股管理的品牌共有63個,其中有48個香水類品牌,包括愛馬仕、范思哲、梵克雅寶等。此外,公司同時還管理彩妝、護膚品、個人護理、香氛、眼鏡等品牌。
隨著業務的推進,穎通控股營收和凈利潤保持增長態勢,近三個財年(2022財年-2024財年),穎通控股營收分別為16.75億元、16.99億元、18.6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71億元、1.73億元、2.06億元。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以2023年零售額計,穎通控股以9.3%的市占率,成為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及中國澳門綜合市場第三大香水集團。
而穎通控股也是前五大香水集團中唯一的品牌管理商,這就意味著,穎通控股是該市場排名第一的香水品牌管理集團。
圖 / 穎通控股招股書
所謂品牌管理,是指穎通控股并不是這些香水品牌的所有者,而是依托品牌方的授權,來進行相關產品的采購及分銷等。
盡管市場份額突出,穎通控股似乎并不滿足于做分銷商,而是一直執著于做自有品牌。
早在1999年,穎通控股就開始布局自有品牌,以“Santa Monica”品牌名稱推出眼鏡類產品,到了2022年,還推出了Santa Monica牌香水。
圖 / 穎通控股招股書
然而,穎通控股依托Santa Monica的自有品牌業務,一直沒有多大起色。2022財年-2024財年,Santa Monica貢獻的收入分別約為100萬元、530萬元、1700萬元,占比僅0.1%、0.3%及0.9%。
自有品牌步履難行,穎通控股的品牌代理業務,同樣也壓力重重。
中間商模式壓力重重
過于依賴品牌授權商(包括品牌方和一級授權經銷商),是穎通控股發展中的主要風險所在。
據招股書,穎通控股與品牌授權商所簽訂的協議,大部分期限為3-5年。一旦無法續簽協議,將對公司業務帶來明顯影響。
2022年就曾發生過主要品牌方在協議到期后不續簽的事件。
2022年12月,穎通控股與一家奢侈品牌的品牌授權商分銷協議到期,由于這家品牌授權商決定自行經營該品牌,不再與公司續約。2023財年,這一合作協議為穎通控股貢獻的收入高達4.25億元,占公司總收入的25.5%。
隨著合作協議終止,穎通控股于2023年6月停止銷售其品牌產品。這一變化疊加采購成本上漲等因素,對公司分銷渠道毛利率造成影響,由2023財年的48.3%下降至2024財年的45.8%。
國際品牌收回品牌授權,對于穎通控股而言,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有引爆的風險。然而,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奢侈品巨頭將旗下香水、美妝業務轉向自營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
此前,將美妝業務授權“外包”的開云集團、歷峰集團,先后成立了美妝業務部門,并不斷將香水、美妝業務線回收。
2023年9月,瑞士奢侈品公司歷峰集團正式成立高級香水與美容部門,首批將為旗下卡地亞、梵克雅寶、萬寶龍、登喜路、蔻依和Alaia擴展香水和美妝業務線。
而在此前,這其中有5個品牌的香水授權歸屬Inter Parfums。而Inter Parfums與穎通合作超過30年,一直穩居穎通控股前五大供應商。截至2024年3月31日,年度交易金額為2.25億元,占穎通控股總采購額的23.8%。
此外,法國奢侈品巨頭開云集團也在2023年初宣布設立美妝部門,香水業務成為其發力的重點。
今年下半年,開云集團旗下意大利奢侈品牌葆蝶家將推出第一款香水,隨后是巴黎世家和亞歷山大·麥昆。據了解,開云集團將集中精力發展這三大品牌,并完全由集團內部負責。
而LVMH集團已有獨立的美妝部門,愛馬仕也在最新財報會上,反復強調美妝類別的重要性和未來的潛力。
奢侈品巨頭正在重新審視香水美妝業務的戰略價值,而擁有豐富品類和品牌運營經驗的美妝巨頭如歐萊雅集團,也在成為穎通控股等香水運營商的強大競爭對手。
今年初,Miu Miu宣布將美妝合約從美國Coty集團遷至歐萊雅集團,“牽手”后的首批香水預計將于2025年推出。
得益于新冠疫情后的“香水效應”,香水已經成為近年來化妝品公司增長最快的品類之一。2023財年,LVMH香水與化妝品業務增長11%,歐萊雅香水品類銷售額增長17%,雅詩蘭黛集團全年凈銷售額下降10%,但香水業績卻實現14%的增長。
當奢侈品巨頭們的香水業務從之前的邊角料變成了“香餑餑”,作為“中間商”的穎通控股想要抓牢代理權,手里的籌碼并不多,加速轉型已是必然。
自有品牌,是執念也是大山
此次申請港股IPO,穎通控股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即強化自有品牌和自營渠道。
據招股書,穎通控股IPO募集資金用途中,排在首位的是發展自有品牌以及收購或投資外部品牌,包括給自有品牌Santa Monica的發展提供資金等。
圖 / 穎通控股招股書
而在收購或投資標的上,穎通控股表示,有200家企業符合選擇標準,但目前還沒有確定收購目標。
“前幾年我也在考慮做自己的品牌,為什么?付出了很多資金都賺不到錢。廠家沒有保護各區域的經銷商,很多外省的貨串到本地,造成價格不穩定,這樣經銷商就賺不到錢了,因為價格不受控。有些廠家線上價格比較低,也會影響線下傳統市場。如果有自己的品牌,就可以自己把控定價了。”國內某頭部美妝企業的一位區域經銷商對「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表示。
該經銷商也進一步表示,做自有品牌也面臨很多問題,包括團隊的能力怎么樣,開拓市場的能力怎樣,如何投入、怎么把控風險,這些都是老板需要把握好的。
“前幾年還好做一點,這兩年自有品牌也不好做了。”他補充道,現在價格卷得太厲害,增量也上不去了。
而資深美業從業者張建瑞則對「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表示,代理商做自有品牌的事情,對標醫美行業來看就很好理解,一些大的醫美機構也找廠商合作做水光針、玻尿酸等,既然上下游供應鏈成熟,肯定是自己找代工做品牌利潤更可觀。
“代理說到底就是為別人做嫁衣,不如自己弄。”張建瑞說。
他舉例表示,代工做一套化妝品成本45元、3000套起做,總成本大概十四萬元。訂出去300套,一套出貨價300元,就是9萬元,回本一半了。如果訂貨量達到500套的話,就是前腳打錢給工廠,后腳訂貨就回本,后面2500套就是利潤。
“對于中小品牌而言,比起品牌知名度,其實渠道更重要,我的消費者在哪里?你看最近花西子在抖音和朱梓驍的合作,一場直播,只是一款翡翠氣墊就賣了2400萬元。這就是為啥品牌都想破圈。”他說。
實際上,發展及擴大自營零售渠道,也是穎通控股接下來發力的重點,包括新增開設香水集合門店拾氛氣盒、開設其他新自營線下門店或專柜等。這在穎通控股募集資金用途中,排在第二位。
無論是香水集合門店,還是自營的下線門店和專柜,對于穎通控股而言,都屬于自營渠道。這也是公司所有銷售渠道中,毛利率最高的。
目前,穎通控股銷售渠道主要分為三類,零售商渠道、自營渠道、分銷渠道。其中,零售商渠道和自營渠道,都屬于直銷方式。
據招股書,2024財年,穎通控股線下自營渠道毛利率高達71.5%,在所有渠道中毛利率最高,其次是線上自營門店,毛利率為62.8%。而零售商渠道及分銷渠道的毛利率均沒有超過50%。
圖 / 穎通控股招股書
發展自營渠道,尤其是香水集合店品牌門店,成為穎通控股提升盈利能力、掌握更多話語權的重要途徑。
據了解,穎通控股擁有拾氛氣盒、顏氣圈等香水集合店品牌。早在2020年左右,顏氣圈就在上海核心商業地段開下多家店。然而好景不長,這些門店在兩年左右時間里陸續關停,目前招股書中并沒有披露該品牌的進一步信息。
于是,拓展自營集合店的重任,就落在了拾氛氣盒身上。
目前,穎通控股在上海經營一家線下拾氛氣盒門店,但公司的規劃遠不止于此。
據招股書,公司計劃未來四年,在中國合計開設100家線下拾氛氣盒門店,目前正在深圳、昆明等地拓展三家新門店。而高德地圖App顯示,昆明門店目前或已開業。
除了線下布局外,拾氛氣盒已經入駐天貓、微信商城及小紅書商城,并計劃于2024年底前入駐抖音商城。
若按理想情況來看,隨著集合店品牌影響力的擴大并積累到忠實的用戶,能幫助穎通控股進一步擺脫對具體產品品牌的依賴,同時,也為公司后繼在集合店中推廣香水以外的產品,如美妝、家居香氛等產品,提供了可能性。
作為渠道品牌,其實很難對其所代理的品牌產生影響,但是穎通控股顯然是想通過自有集合店的精細化運營,放大自身在渠道端的優勢,從而進一步建立競爭壁壘,獲得更多與品牌方博弈的籌碼。
只是,對于目前僅有一、兩家線下門店的拾氛氣盒而言,要承擔這一重任,依然長路漫漫。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