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雷達|裁員求生難持久,醫療SaaS太美科技盈利難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國內領先的基于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生命科學產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太美科技尚未盈利,而港股目前排隊的SaaS企業頗多。靠裁員挽救毛利率的太美科技,上市之路可能面臨著諸多困難。
浙江太美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美科技”)在科創板IPO失敗后,轉換賽道向港股IPO進軍。7月30日,太美科技在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國內領先的基于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生命科學產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太美科技尚未盈利,而港股目前排隊的SaaS企業頗多??坎脝T挽救毛利率的太美科技,上市之路可能面臨著諸多困難。
?由A轉港,明星資本“出走”
太美科技的前身太美有限成立于2013年6月,由唐麗莉和肖亮共同出資設立。
作為國內領先的基于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生命科學產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太美科技產品和服務覆蓋臨床研究、藥物警戒、醫藥市場營銷等環節。其推出的TrialOS醫藥研發協作平臺,是面向行業用戶的主站,也是公司SaaS產品的集成平臺,以數字化驅動醫藥行業的臨床研究工作。
2020年8月,太美有限將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早在2021年12月,太美科技就申報在科創板上市,并經歷了三輪審核問詢。2023年3月,上交所終止太美科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審核。
上市審核委員會審議認為,報告期內,太美科技未主要依靠核心技術開展生產經營,未充分披露有利于投資者作出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的重要信息,不符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第三條和第三十四條的相關規定。
結合上市審核委員會審議意見,上交所決定對太美科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申請予以終止審核。
2024年7月,太美科技“重整旗鼓”,再次向資本市場發起沖擊,賽道轉換至港交所。
雖然在沖擊IPO的路上受挫,但是太美科技頗受明星資本的青睞。
招股書顯示,太美科技共經歷了8輪融資,公司的估值也從2700萬元一路飆升,2020年9月,公司的估值已經達到81億元,較前一輪融資估值增長了43億元。
圖 / 太美科技招股書
2019年7月,老虎基金(Internet Fund V Pte.Ltd.)以貨幣資金方式增加出資4900萬美元,增資后,老虎基金持有太美科技9.82%的股權。
圖 / 太美科技招股書
然而,老虎基金卻在太美科技申報科創板IPO前夕突然“出走”。
招股書顯示,2020年4月,老虎基金將其持有的太美科技9.0473%的股權轉讓給林芝騰訊、蘇州湃益。而林芝騰訊、蘇州湃益的背后都有騰訊的身影。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據新浪科技報道,2020年3月老虎環球基金入股了字節跳動。
老虎基金在公司IPO前夕卻退出太美科技,是否意味著不看好太美科技的發展?而從公司IPO之路上的挫折來看,或許印證了這一點。
連年虧損,裁員求生
雖然營收在持續增長,但太美科技依然難逃持續虧損的困境。
招股書顯示,2021年-2024年一季度,太美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66億元、5.49億元、5.73億元和1.32億元。
圖 / 太美科技招股書
據悉,太美科技的收入主要來自銷售云端軟件,包括SaaS產品、定制產品以及相關技術支持,該項業務的收入占營收的四成左右。此外,太美科技還提供數字化服務,主要包括數字化臨床研究服務及IRC服務(一種基于文本的實時聊天協議),收入占比在六成左右。
圖 / 太美科技招股書
2021年-2023年以來,公司營收不斷增長,但公司相關業務的毛利率卻不容樂觀。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云端軟件毛利率分別為56.8%、66.9%、64.9%和69.7%,整體向好。
同期,數字化服務毛利率分別為19.5%、13.0%、12.6%和20.7%,2023年-2023年,呈現快速下滑趨勢。
圖 / 太美科技招股書
2024年一季度,太美科技的兩大業務毛利率均有所回升,但「創業最前線」注意到,毛利率的增長主要是2023年精簡人員結構導致員工成本大幅下降所致。
太美科技科創板招股說明書顯示,2019年-2022年上半年,公司員工總數分別為937人、1099人、1492人和1511人,彼時的太美科技,員工規模在大幅擴張中。
圖 / 太美科技申報科創板招股說明書
然而,截至2024年3月末,太美科技的全職員工僅剩783人,較2022年上半年的1511人接近“腰斬”。
圖 / 太美科技招股書
太美科技還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精簡人員規??梢蕴岣哌\營效率。但是依靠裁員來挽救毛利率始終“治標不治本”。
太美科技在大幅裁員的背后,對員工的基本保障也似乎有所欠缺。
招股書顯示,太美科技并未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給部分員工繳納足額社保和公積金。報告期內,公司社保和住房公積金的差額分別為3930萬元、3470萬元、960萬元和190萬元。
圖 / 太美科技招股書
一旦有關部門要求補繳,太美科技還要支付一筆不小的費用。
此外,「創業最前線」還發現,太美科技大幅裁員、削減開支,與公司的大額虧損息息相關。
報告期內,太美科技虧損金額分別高達4.80億元、4.23億元、3.56億元和1.18億元,報告期內太美科技累計虧損13.77億元。
圖 / 太美科技招股書
雪上加霜的是,太美科技在大額虧損的同時,客戶數量也在減少。
2021年-2023年,太美科技分別擁有客戶908個、1033個和1107個,2024年一季度,太美科技的客戶縮減至870個。
圖 / 太美科技招股書
醫學科學行業對于數字化的需求是巨大的,但是太美科技的客戶數量卻逆勢減少,這對于公司來說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太美科技等上市,SaaS企業難賺錢
過去,IT基礎設施昂貴而笨重,SaaS產品的出現,大幅降低了醫學科學公司的數字化門檻。
預計到2028年,中國醫學科學研發和營銷數字化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將達243億元,2023年-2028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0.2%。
據招股書,太美科技是我國醫學科學研發和營銷領域最大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供應商,2023年收入占據5.9%的市場份額。
但是,這并不能改變太美科技虧損的現狀,公司高昂的運營成本也是公司難以盈利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包括太美科技在內的諸多SaaS廠商都面臨著盈利難的問題。
艾瑞咨詢發布的行業研究報告顯示,供給方SaaS廠商獲客成本較高,市場投入占比過半會導致利潤空間嚴重壓縮,而企業續費率低迷加劇了這一不良循環。此外,企業對效果不能準確評估,導致支付意愿低,SaaS廠商回款周期被拉長,財務成本被迫增加。
而需求方企業用戶不僅學習成本高,且交易與應用鏈條長,這就導致了企業在應用SaaS時,供需雙方難以實現平衡。
圖 / 艾瑞咨詢行業研究報告
經營上的困難也使得諸多SaaS廠商加快進軍資本市場的步伐,但事實是,不少企業多次遞表卻仍未上市成功。
例如,中小微企業財稅解決方案提供商慧算賬控股已經兩次遞表,三年虧損近15億元。
此外,2020年-2023年,另一家SaaS企業多點數智累計取得營收42.95億元,同期累計虧損33.21億元,經調整虧損累計13.95億元。多點數智早在2022年12月便開始申報上市,且已經第三次遞交招股說明書。
除此之外,聚水潭、云知聲、七牛智能、豬八戒網等多家SaaS廠商也在港交所排隊上市。
上述SaaS企業的共同點就是尚未實現盈利,這也成為SaaS企業上市路上最重要的“攔路虎”。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后的SaaS企業日子也并不好過。
2023年4月13日,我國最大的云端人力資本管理(HCM)解決方案提供商北森控股在港交所發行上市,每股發售價為29.7港元,上市當天即破發,此后便一直陷入“跌跌不休”的狀態。
此外,為醫院和藥店提供醫療產品和SaaS服務,并且為制藥公司提供數字營銷服務的智云健康,于2022年7月6日在港交所首發上市,發行價格為30.5港元。但是截至8月15日,智云健康的股價已經跌至1.67港元。
如同太美科技一樣,智云健康成立至今,尚未實現盈利。2023年,智云健康經調整凈虧損為7510萬元。
擺在太美科技前面的,是SaaS企業難以上市,以及公司難以盈利的事實。太美科技“由A轉港”能否成功,「創業最前線」將持續關注。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