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下降超20%,醬油龍頭失速
千禾味業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零添加”概念不靈了嗎?
文 | 董武英??編輯 | 張佳儒??來源?|??尺度商業
兩年前,“醬油添加劑”事件引發了巨大爭議,千禾味業作為國內零添加醬油龍頭迅速獲得了消費者的熱捧,營收和利潤實現高速增長。但如今,千禾味業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這究竟是怎么了?
近日,千禾味業發布三季報,今年前三季度,千禾味業營業收入為22.88億元,同比下滑了1.85%。歸母凈利潤為3.52億元,同比下滑了9.19%。第三季度,千禾味業營業收入同比下滑了12.63%,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了22.58%。
千禾味業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零添加”概念不靈了嗎?
第三季度業績增速“掉隊”
從三季報來看,千禾味業前三季度營收和利潤出現了雙雙下滑。其中,在今年第三季度,千禾味業營收和凈利潤下滑幅度尤為明顯。
在第三季度,千禾味業營業收入為6.99億元,同比下滑了12.63%;歸母凈利潤為1.01億元,同比下滑了22.58%;扣非凈利潤為1.00億元,同比下滑了23.04%。
從產品來看,千禾味業前三季度醬油產品收入為14.35億元,同比下降了2.44%;食醋產品收入為2.87億元,同比下降了10.41%。對比今年上半年數據,千禾味業兩大主力產品在第三季度降幅明顯擴大。
根據民生證券,今年第三季度,千禾味業醬油營收為4.35億元,同比下滑13.82%;食醋產品營收為0.85億元,同比下降15.67%。
從經營數據來看,千禾味業在西部區域這個大本營市場也出現了下滑。西部區域一直是千禾味業的優勢市場,今年前三季度,千禾味業在西部區域營收為8.55億元,同比下滑了5.76%。截止三季度末,千禾味業西部區域經銷商數量經銷商數量為961個,較期初減少了30個。
在醬油行業前三中,千禾味業第三季度和前三季度的增速“掉隊了”。
行業一哥海天味業今年第三季度營收為62.43億元,同比增長9.83%;歸母凈利潤為13.62億元,同比增長了10.50%;扣非凈利潤為12.89億元,同比增長9.11%。前三季度,海天味業同比增長9.38%;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1.23%,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11.14%。
行業營收排行第二的中炬高新第三季度營收為13.28億元,同比增長2.23%;歸母凈利潤為2.26億元,同比增長32.90%;扣非凈利潤為2.13億元,同比增長27.66%。前三季度,中炬高新營收同比下滑0.17%;凈利潤增長145.28%,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19.25%。
千禾味業是營收排行第三的醬油企業,可以看到,千禾味業在今年前三季度已經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業績下滑,但海天、中炬高新等競爭對手表現卻相對穩健。
“零添加”醬油龍頭為何失速?
千禾味業的業績下滑,一定程度上受到去年業績高基數影響。2022年9月底,國內醬油行業爆發食品添加劑相關爭議,零添加醬油受到追捧,千禾味業業績隨之爆發。
2023年前三季度,千禾味業營收由15.54億元增長至23.31億元,凈利潤由1.87億元增長至3.87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50.04%和106.61%,增速遠超同行企業。
但隨著醬油添加劑這一爭議事件影響逐漸減弱,千禾味業增速開始出現下滑。不過,從絕對值上看,千禾味業今年前三季度營收和凈利潤仍要遠高于添加劑事件前的2022年同期。
隨著短期發展紅利消退,千禾味業需要面臨醬油行業的激烈競爭,優勢已然不再突出。
一方面,當前醬油產品市場主要集中在B端餐飲市場。根據東莞證券研報,目前,我國調味品的消費渠道包括餐飲、家庭與食品加工。其中,餐飲端的消費占比最大,約為50%左右。家庭端與食品加工渠道占比分別為30%與20%。
家庭端更注重健康化,餐飲端則更加注重醬油產品的價格和口感。目前,千禾味業主要產品仍是面對家庭市場。千禾味業董事長伍超群曾在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目前千禾味業針對餐飲渠道拓展的規劃是在原有消費基礎較好的市場上,組建專業的人員團隊,使用專業的批發商或經銷商,同時開發有別于C端消費者的產品來進行銷售。
不過,相較于C段家庭市場,B端餐飲市場上,廚師對醬油口感會形成某種依賴,往往長期選擇特定醬油品牌及產品,這也是此前機構看好醬油企業長期表現的邏輯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千禾想要通過渠道拓展打開B端餐飲市場,挑戰較大。
另一方面,隨著其他品牌推出零添加產品,千禾味業正在面臨激烈的競爭。
以京東平臺來看,除千禾之外,海天、李錦記、廚邦、欣和、加加、魯花、丸莊、蓮花、東古等調味品企業均推出了零添加醬油產品,甚至進一步推出了“有機零添加”、“零添加松茸一品鮮”等新品類醬油產品。
伍超群曾表示,“零添加”是有技術含量的。“做到‘零添加’容易,但要做到‘零添加’的同時健康且好吃,這需要時間,也需要投入(資金等)。”
從三季報來看,千禾味業當前正在擴充產能。其投資12.6億元的“年產 60 萬噸調味品智能制造項目”已完成第一期年產20萬噸醬油、10萬噸料酒生產線建設并投入使用,第二期年產30萬噸醬油生產線仍在建設之中。
綜合來看,在“零添加”紅利出現后,各大企業爭相推出自己的零添加產品,千禾味業面臨的競爭壓力逐漸加大。未來,千禾的產能擴張以及技術壁壘能否轉化為收入增長,有待驗證。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