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銀行15年上市未果,聯想控股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聯想控股對漢口銀行持股比例下降。
作者/謝美浴、劉銀平?編輯/付影?來源/獨角金融
近日,漢口銀行公布了其定向發行情況,向11家湖北當地國企股東募集了45.86億元。增資擴股完成之后,武漢金控成為該行單一第一大股東,而原單一第一大股東聯想控股(3396.HK)持股比例被稀釋,成為單一第二大股東。
一邊增資擴股,另一邊多家股東也在減持、清倉漢口銀行股權,包括中國電信、湖北通信、長動集團、中建三局、中技國際。2025年2月13日,中國電信掛牌轉讓持有的漢口銀行股份2460萬股,底價為6508.71萬元,這是其第6次轉讓漢口銀行股權,此次價格相較于初次報價打了5折。不過目前上述幾家股東股權均暫未轉讓出去。
遲遲未能上市是漢口銀行的心結。2010年聯想控股入股,當年漢口銀行便啟動IPO,15年過去了仍在上市輔導期。
聯想控股2002年就開始在金融領域開疆拓土,到2018年,其金融業務一度貢獻出69.6億元的利潤。不過自2021年起,金融板塊已不再在其年報中單獨列項。近年來,聯想控股不斷收縮金融業務,包括轉讓、轉型等。
2020年,聯想控股最后一次單獨公布金融業務利潤,為18.74億元,與2018年的高光時刻相比,已下降73%。
接下來,聯想控股的金融版圖將何去何從?
1
漢口銀行完成增資擴股,聯想控股不進則退
最近,漢口銀行定增結果出爐,11家湖北當地國企股東認購了87353萬股新股,價格為5.25元/股,共募集資金45.86億元。而在1月份漢口銀行注冊資本已由48.28億元增至57.01億元。
增資擴股完成后,武漢金控及其子公司武漢開發投資合計持有漢口銀行17.54%股份,仍保持第一大股東地位不變。其中武漢金控認購1.9億股,持股比例由9.78%升至11.62%,子公司武漢開發投資未認購新股,持股比例由6.99%稀釋至5.92%。
原單一最大股東聯想投資此前持股比例為13.11%,本次未參與增資,持股比例被稀釋至11.1%,成為單一第二大股東,總體持股比例仍要低于武漢金控及其關聯方。
針對聯想控股對漢口銀行持股比例下降,資深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欽認為,這不等同于其收縮金融業務。漢口銀行增資擴股的對象均為地方國企,聯想控股不在此范圍內。不過近年來地方中小銀行盈利并不穩定,投資回報有限,這也可能是聯想控股未參與增資的原因之一。
來源:漢口銀行官網公告
來源:漢口銀行官網公告
來源:漢口銀行官網公告
2018-2023年,漢口銀行各級資本充足率均呈下降趨勢,2024年情況有所好轉。
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數據,2024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資本充足率為15.74%,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2.57%,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2.57%。
本次漢口銀行發行新股募集的45.86億元全部用于補充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定向發行后,截至2024年12月末,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4.38%、10.92%、9.29%,相較2024年6月末分別上升了1.22個百分點、1.17個百分點、1.09個百分點,仍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數據來源:Wind、漢口銀行公告
聯想控股方面評價,通過本輪增資,漢口銀行的資本實力得到顯著改善,業務持續穩健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得以增強。
資深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欽認為,增資擴股,提升資本充足率,是推動銀行業高質量發展、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舉措之一。通過引入新股東或增加資本,商業銀行可以持續擴大業務規模,增強銀行的風險抵御能力,調整和優化股東結構與公司治理機制。特別是國資背景的股東新進或增持無疑將給商業銀行打入一劑“強心劑”,對內將會給商業銀行帶來更多的政府資源、企業資源和金融產業政策傾斜,對外將為商業銀行增強信用背書,提升客戶信任度和市場口碑。
圖源:罐頭圖庫
2024年下半年以來,已有十余家城商行、農商行增資擴股方案獲批,包括山西銀行、上饒銀行、武漢農商行等。隨著凈息差持續收窄,信貸投放壓力加大,中小銀行盈利面臨一定挑戰,內源性資本補充不足,拓展多元化資本補充渠道、增資擴股成為很多中小銀行“補血”的選擇。
周毅欽表示,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積極推動中小銀行改革化險,通過增資擴股、吸收合并等方式提升中小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和經營能力。金融監管部門依然高度重視中小銀行的發展需求,“邊化解、邊改革、邊發展”,這為中小銀行增資擴股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2
漢口銀行多次融資,
5家國有股東擬“清倉”
近兩年,漢口銀行股東曾多次嘗試轉讓該行股權,梳理來看,已有5位股東打算從漢口銀行撤退,包括中國電信、湖北通信、長動集團、中建三局、中技國際。
2025年2月13日,根據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信息,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掛牌轉讓所持有的漢口銀行股份2460萬股,占總股本的0.51%,轉讓底價為6508.71萬元,即每股最低2.65元。
根據標的基本信息,中國電信此前持有漢口銀行0.51%股份,位列該行第十大股東,如本次交易完成,中國電信將清倉漢口銀行股份。
圖源: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
這已經是2024年以來中國電信第6次轉讓漢口銀行股份,但前幾次均未成交,此次轉讓底價相較于初次1.3億元報價打了5折左右。
2024年9月3日,漢口銀行1297.65萬股股份在北京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底價4567.07萬元。
此次擬“清倉”漢口銀行股權的是國資企業湖北通信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通信”),由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100%持股。
湖北通信所持1297.65萬股漢口銀行股份為原始股,占漢口銀行總股本的0.27%。
圖源:北京產權交易所
這是湖北通信第二次掛牌轉讓漢口銀行股權。2024年1月,湖北通信就通過北京產權交易所對所持漢口銀行股權進行轉讓,股權轉讓價格為“面議”。
2023年12月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中國長江動力集團有限公司擬轉讓漢口銀行0.62%股權,轉讓底價1.76億元。
2023年12月20日,中國建筑集團旗下中國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擬轉讓漢口銀行0.51%股權,轉讓底價1.25億元。
2023年12月26日,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旗下中技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擬轉讓漢口銀行21.31萬股股權,轉讓底價85.86萬元。
不過,上述股權轉讓目前均未找到接盤方。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表示,“近些年來,一些央、國企正積極推動回歸主責主業,選擇出清所持有的與主業無關的金融股權,我認為他們的清倉行為可能正是出于這一戰略考量。另外,在市場環境變化和自身投資策略調整的背景下,部分股東可能選擇通過轉讓股權來優化資產配置或實現資金回籠?!?/span>
3
聯想投資漢口銀行15年
漢口銀行成立于1997年12月,是一家總部位于武漢的城市商業銀行,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2024年中國銀行業前100強名單”,漢口銀行排名77位,屬中小銀行。
為提高競爭力,早日成為上市銀行,2009年漢口銀行啟動增資擴股計劃,計劃募集股本12.7億元,使總股本達到35.18億元。
而聯想和漢口銀行的“結緣”早在15年前,在派出專業團隊對漢口銀行進行為期半年的考察之后,2010年1月柳傳志飛抵武漢與漢口銀行簽署了《投資入股暨戰略合作協議》,成為聯想控股在金融領域布局的重要一步。據《長江日報》報道,此次聯想控股花了11.39億元持有6.33億股,持股比例13.11%,成為漢口銀行單一第一大股東,該持股比例一直維持至2024年。
圖源:罐頭圖庫
漢口銀行與聯想控股還有關聯交易。截至2023年末,漢口銀行母公司口徑的法人關聯方關聯交易授信凈額為162.85億元,占資本凈額的39.87%。其中,對聯想控股及關聯方有22.63億元的授信凈額,占總關聯交易授信凈額比例為14.8%。
漢口銀行披露的公告顯示,2023年12月23日,漢口銀行為聯想控股發放流動資金貸款金額9億元,占該行2023年三季度末資本凈額的2.24%;同年6月2日,為聯想控股發放流動資金貸款金額7億元,占該行2023年1季度末資本凈額的1.82%。
4
漢口銀行上市夢未圓
從經營情況來看,近年來漢口銀行業務規模持續擴張,不過盈利呈現下滑趨勢。2021年至2023年,漢口銀行實現營業收入68.02億元、83.7億元、85.67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2.48億元、19.53億元、14.12億元。
2024年盈利繼續下滑,前三季度,漢口銀行凈利潤9.77億元,相較上年同期的12.15億元降幅近20%。
圖源:漢口銀行公告
漢口銀行目前仍在推進IPO事項,若順利完成,將拓展其資本補充渠道,提升品牌影響力。只不過,截至目前,距離漢口銀行啟動上市計劃已經過去15年,卻仍未圓夢。
早在2010年12月,漢口銀行就已啟動上市計劃,并與海通證券簽訂上市輔導協議。到2024年7月份,其第58期輔導工作報告顯示,該行當前仍存在“資本充足指標面臨一定壓力”的問題。截至2025年3月10日,該行IPO仍處于輔導期,尚未提交招股書。
中誠信國際認為,漢口銀行凈利潤保持增長但盈利能力仍弱于領先同業,資產質量面臨下行壓力,對流動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需進一步拓寬資本補充渠道。
漢口銀行何時能夠成功上市仍是未知數。
5
市場回暖,聯想控股有望扭虧
投資漢口銀行,是聯想控股在金融領域較早的布局。
按時間線來看,2002年,全國工商聯牽頭設立民生人壽時,聯想控股作為發起人之一,出資340萬元,取得0.39%的股權。后股權被逐步稀釋,截至2024年上半年,聯想控股持有民生人壽1099.82萬股股份,占比為0.18%。
圖源:民生人壽償付能力報告
2005年,聯想控股還以發起股東的身份,出資參與國民人壽(后更名為“嘉禾人壽”,現名“農銀人壽”)籌建。不過,2010年聯想控股已將持有的1.2億元嘉禾人壽股份轉讓給上海安尚實業有限公司,出清嘉禾人壽股權。
從2008年開始,聯想控股又先后投資了蘇州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信托”)、漢口銀行、拉卡拉(300773.SZ)、聯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入局信托、銀行、保險、第三方支付等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0月,拉卡拉將廣州眾贏、深圳眾贏、廣州拉卡拉小貸等10家公司股權剝離給了考拉科技,考拉科技也由聯想控股控制。截至2024年上半年,聯想控股持有考拉科技39%股權。
2012年,聯想控股投資15億元設立了正奇安徽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截至2024年上半年持有其94.62%股權;2013年,聯想控股與萬達集團等公司以9.9億元認購北銀消費金融5.5億注冊資本金,目前聯想控股持有北銀消費金融5%股權。
2014年,聯想控股還投資了網貸平臺翼龍貸,翼龍貸關聯公司為北京同城翼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同城翼龍”),該公司官網顯示,目前聯想控股仍持有同城翼龍33.3%股權,為第二大股東。
2018年報顯示,聯想控股收入的最大來源是聯想集團(0992.HK)的IT業務,貢獻了3308億元營收,占總營收的92%,實現利潤10.9億元,僅占總利潤的21%。而金融業務收入69.6億元,同比增長91%;凈利潤25.7億,同比增長56%,占總利潤比重為58.8%。
圖源:罐頭圖庫
此后,聯想控股金融版圖仍有擴張動作。2018年7月,聯想控股以15.3億歐元現金收購盧森堡國際銀行89.9%的股權,進入歐洲市場;2019年6月,聯想控股擬出資7.65億元與拉卡拉等共同發起設立聯信證券,但聯信證券仍在審批流程中;2020年,聯想控股與滴滴出行合作共同完成增資現代財險,分別獲得其32%股份。
在2020年年報中,聯想控股最后一次單獨披露金融業務業績狀況,收入77.67億元,同比下滑12%;凈利潤18.74億元,同比下滑10%。對比2018年的凈利潤,則已經下跌超7成。
2021年開始,聯想控股的金融板塊已不再單列,業務劃分為產業運營及產業孵化與投資兩大板塊。
具體來看,產業運營板塊包括聯想集團、聯泓集團、佳沃集團、盧森堡國際銀行,2024年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019.98億元、34.27億元、168.15億元、28.99億元;總體為聯想集團貢獻了14.33億元的利潤,其中盧森堡國際銀行貢獻了5.39億元利潤。
圖源:聯想控股2024半年報
不過,2024年上半年,聯想控股實現收入2334億元,同比增長16%;實現凈利潤2.86億元,同比下降57%。
凈利潤下滑受累聯想控股產業孵化與投資板塊的虧損。2024年上半年,該板塊收入22.29億元,同比增長11%;凈虧損4.51億元,同比下降16.54%。聯想控股稱,主要由于投資業務受市場環境的不利影響收益同比下降。
針對聯想控股在投資板塊上的虧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碩士生企業導師支培元建議,“公司應強化市場分析與風險管理體系,避免非理性投資決策;優化投資組合結構,提升投資回報率;深化集團內部協同效應,提升投資項目的成功率與價值創造能力;優化資本運作流程,實現資本的高效循環,增強資本回報率?!?/span>
具體來看,聯想控股該板塊投資的公司包括君聯資本、聯想之星、富瀚微(300613.SZ)、 拉卡拉、東航物流(601156.SH)、正奇能科、君創租賃、弘毅投資、德濟醫院、漢口銀行、拜博口腔、融科物業投資及融科股份,其中多家開展金融業務。
圖源:聯想控股2024半年報
將盧森堡國際銀行與產業孵化與投資板塊的收入相加,在聯想控股的總收入中占比只有約2%。
對此,中國企業資本聯盟理事長柏文喜認為,“聯想控股的金融業務在前幾年經歷了快速增長,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特別是金融監管政策的加強,公司可能需要對金融業務進行調整以適應新的市場要求?!?/span>
“此外,公司可能也在尋求更加聚焦核心業務和具有長期增長潛力的領域,因此在非核心或利潤率較低的金融業務上進行收縮,以優化資產配置和提高整體盈利能力?!卑匚南脖硎尽?/span>
2025年2月28日,聯想控股發布了2024年業績預告,預期集團歸屬于公司權益持有人的凈利潤在虧損約人民幣8億元至盈利約人民幣3億元之間。2023年公司虧損38.74億元。也就是說,在巨幅虧損之后有望迎來扭虧。
業績改善主要由于公司產業運營板塊的附屬公司聯想集團有限公司業績同比大幅增長,及受益市場環境回暖,公司產業孵化與投資板塊的投資業務虧損同比減少。2023年產業孵化與投資板塊凈虧損55.74億元,但聯想控股并未披露對應的底層資產。
6
聯想收縮金融戰線,
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
在聯想控股整個金融版圖內,正奇金融曾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從正奇金融的兩次更名,也能看出一度被聯想控股寄予厚望的金融版圖,已經開始轉向。
2012年,正奇金融的前身正奇安徽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成立當年,便完成了對創新融資擔保、國正小貸和金豐典當的收購,并設立正奇租賃。
經歷多年擴張,正奇金融經營范圍囊括信用擔保、小額貸款、融資租賃、典當、權益類投資、資產管理、資本市場業務、商業保理以及供應鏈管理九個領域。2018年12月,正奇金融還曾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不過未能成功。
到2021年,正奇金融更名為正奇控股,2022年,正奇控股“換帥”,公司原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俞能宏卸任,轉由公司董事李德和接任。
業績層面,2019年至2021年,正奇控股合并口徑凈利潤分別為2.17億元、5.21億元、2.62億元。到了2022上半年,正奇控股凈利潤同比由盈轉虧,凈虧損達2.39億元。
面對虧損,高管變動后的正奇控股發展戰略也在轉變,開始戰略布局新能源,重點押注光伏產業。李德和稱,這是正奇控股“從產業投資邁向產業控股的關鍵一步,也是打造正奇第二增長曲線的重大戰略舉措。”
前不久,2024年7月,正奇控股又更名為正奇能科,公司的經營范圍新增新興能源技術研發;資源再生利用技術研發等。目前,正奇能科定位為一家專注于新能源與科技創新的產業控股集團。
截至2024年底,正奇能科產業金融累計服務客戶6000多家,股權投資企業70余家,其中16家被投企業成功IPO上市或過會,投資金額IPO率已達40%。旗下全資附屬公司安徽志道投資有限公司在管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共計8只。
從聯想控股整體業務上看,目前也正在深化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領域布局。截至2024年上半年,聯想控股在制造業總投資超過200億元,累計投資科技項目近40個,累計投資AI企業超過250家。
知名互聯網專家、人工智能專家郭濤認為:“制造業是國家經濟的根基,加大投資有助于提升國家產業競爭力。科技項目和AI企業代表未來發展方向,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聯想控股的投資可以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同時也能為自身帶來豐厚的回報?!?/span>
圖源:罐頭圖庫
與此同時,聯想控股自身也在收縮金融版圖。
2021年3月,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更新了蘇州信托的投資人信息,聯想控股退出,取而代之的是蘇州市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對于聯想控股的撤退,蘇州信托彼時解釋稱,這是聯想控股的戰略調整,不會對公司后續業務產生明顯影響。
2022年12月,聯想控股又退出了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高華證券”)投資人之列。據高華證券年報,聯想控股此前持有其25%股權。
此外,聯想控股旗下光道資產管理有限公司2024年8月擬注銷,注銷原因是決議解散。但隨后并未注銷,只不過規??s水了。2025年2月28日光道資產進行一系列工商變更,名稱變更為北京光道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由1億元減至1000萬元。
根據中基協信息,該公司登記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目前在職員工少于5人,基金管理規模在0-5億元之間,而2024年9月其管理規模在5-10億元之間。
接下來,聯想控股在金融投資領域是否會繼續收縮?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