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銀行“討債”25億一審勝訴,“寶能系”能否償還欠款?
“寶能系”欠上海銀行的“賬單”逼近百億。
作者 | 鄭理?來源 | 獨角金融
2023年10月,因25.8億元借款未能償還,上海銀行(601229.SH)的一紙訴狀,將深圳市寶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寶能集團”)等6位被告告上法庭。一時間,寶能集團實控人姚振華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時隔一年后,該筆借款糾紛也迎來了一審判決。
3月21日,作為上述6名被告之一的深圳托吉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深圳托吉斯”),被判向上海銀行深圳分行償還25.8億元本金及利息,姚振華及寶能系多家企業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圖源:公告
此次案件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雙方合作初期,上海銀行通過不動產抵押、股權質押及連帶擔保,對該筆貸款構建了“三重防線”,但地產行業下行,抵押資產也會大幅縮水;二是此次訴訟涉及金額上海銀行已計提撥備,如果25.8億元最終轉化為壞賬,可能將侵蝕上海銀行凈利潤(2024年前三季度該行歸母凈利潤175.87億元),對銀行的資產質量也會有一定影響。
截至3月24日收盤,上海銀行股價報收9.21元,較前一交易日上漲1.09%,市值323億元。
1
25億官司,上海銀行一審勝訴
上海銀行與“寶能系”的合作始于2020年12月24日。此時的“寶能系”正處巔峰,被稱為“野蠻人”的姚振華在資本市場攻城略地,從地產到汽車,野心勃勃。
彼時,深圳托吉斯向上海銀行深圳分行借款25.8億元,期限3年,2023年12月24日償還。該分行與另外五位被告簽署了借款保證合同。同時,上海銀行深圳分行與深圳深業物流集團簽訂《房地產抵押合同》,與托吉斯集團簽訂《借款質押合同》,與深圳深業物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托吉斯集團、寶能集團、寶能控股、姚振華分別簽訂《借款保證合同》,約定由上述5家公司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后來,上海銀行向深圳托吉斯放款25.8億元,但該公司未依約履行還本付息義務,上海銀行深圳分行宣布提前收貸。鑒于深圳托吉斯等均仍未履行還本付息或承擔擔保責任的義務,上海銀行深圳分行向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上海銀行深圳分行3月20日收到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的《民事判決書》。一審判決結果是,深圳托吉斯向上海銀行深圳分行償還25.8億元借款本金及相應的利息、罰息、復利,并向原告支付律師費18萬元。
此外,判決書顯示,深業物流集團、托吉斯集團、寶能集團、寶能控股、姚振華對深圳分行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相關被告如果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義務,將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這筆貸款也有相應的抵押物。根據公告,上海銀行對深業物流抵押的不動產享有優先受償權,并可處置托吉斯集團持有的托吉斯科技100%股權。
“寶能系”此時已深陷流動性危機——地產寒冬、造車巨虧、前海人壽償付能力堪憂,姚振華本人更被列入失信名單。上海銀行贏了這起官司,“寶能系”又能否如期還款?
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孫宇昊分析認為,一審判決書生效后,寶能應當依法如期履行義務。不過,結合最高人民法院執行信息公開網,深圳市寶能集團目前屬于被執行人,且案件數量正持續增加,姚振華作為法定代表人也被限制高消費和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寶能當下的資金狀況比較困難。
“如果該案款項無法全部償付,對于上海銀行而言,不良貸款率將顯著上升,直接減少當期利潤”。孫宇昊稱,上海銀行應積極采取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也要積極采取措施維護信用評級和提升用戶信心。
借款方深圳托吉斯,成立于2017年,注冊資本12億元,是一家以從事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為主的企業,屬于深圳超勝電池成員,控股股東為托吉斯集團。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托吉斯與“寶能系”關系匪淺,公司法人代表馬其兵,還在深圳寶旭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董事,該公司隸屬于“寶能系”。
圖源:天眼查
5位擔保方均為寶能集團的關聯公司。其中,深業物流大股東為鉅盛華,鉅盛華第一大股東則為寶能集團。
這筆貸款最終可能流向了“寶能”的關聯公司。2020年5月,根據深圳羅湖區清水河街道生命健康創新基地城市更新單元規劃(草案)在網上公示,該項目建設用地2.71萬方,項目申報主體是深圳深業物流,也是深圳托吉斯貸款的擔保方之一。
2
上海銀行與寶能往事
除上述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外,上海銀行深圳分行還與“寶能系”存在其他金融借款合同糾紛。
據上海銀行2024年9月公告,上海銀行深圳分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為由,對深業物流、寶能地產、寶能置地潤泰有限公司、寶能投資提起訴訟;對深業物流、寶能地產、寶能控股提起訴訟。
上述兩案中,“寶能系”合計從上海銀行深圳分行借款近74億元尚未償還。三案疊加,寶能系欠上海銀行的“賬單”已逼近百億。
上海銀行與寶能集團早有交集。
2020年1月10日,微信公眾號“上海衡源企業”的一篇文章,曾質疑過上海銀行向寶能集團提供的授信。
對此,上海銀行發布澄清公告稱,寶能集團有真實合理資金需求,并提供有效擔保,授信屬于正常的商業行為,所有授信業務均按審批授權規定全流程審批,相關授信不存在違法違規放貸行為。
根據上海銀行公告,已對該筆貸款計提了相應貸款損失準備,并預計該訴訟不會對其利潤產生重大影響。
曾經在資本市場頻繁舉牌上市公司,姚振華成了外界眼中的“野蠻人”,但在市場蟄伏多年也攬入多個上市公司。近年,因大舉擴張暴露出流動性危機,其現狀無異于“眼見起高樓,眼見樓塌了”。
2016年,姚振華以1150億元的身家位列胡潤中國百富榜第四,僅次于王健林、馬云和馬化騰。而就在“2024新財富500創富榜”上,姚振華首次跌出了500榜單。
圖源:罐頭圖庫
天眼查信息顯示,近年來,寶能集團涉訴債務99筆,被執行總金額491.59億元。此外,該公司還存在多條限制消費令、失信被執行人(老賴)和終本案件信息。
圖源:天眼查
受資金鏈危機影響,”寶能系“資產也相繼被擺上拍賣臺。
2月7日,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信息顯示,深圳市鉅盛華持有的前海聯合基金對應出資額6000萬元的股權,被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司法拍賣,該筆出資額對應了前海基金30%的股權。
寶能集團的房產還被多次被擺到拍賣臺。例如,2022年9月20日、21日,深圳南山寶能城花園寶能城有56套房產被拍賣。按照當時的起拍價計算,這些房產總價逾7億元。
曾經的造車夢也因寶能資金鏈危機陷入困局。
2017年,姚振華宣布“5年投資530億元”開始造車,計劃用10-15年時間將寶能汽車打造成具有強大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汽車集團。在造車啟動后,寶能在各地建工廠,但終究是雷聲大雨點小,畢竟造車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對于今天的寶能,曾經許下的諾言,即使想投入也是有心無力。
3
昔日長三角區域龍頭被反超,如何突圍?
回到此次的25.8億元借款糾紛上,這場驚動業界的官司的背后,實際也離不開上海銀行面臨的經營煩惱。
上海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集結了無與倫比的資源配置,依托此地成長起來的上海銀行,也發展成為城商行的標桿。2024年9月末,上海銀行總資產3.23萬億元,同比微降0.06%。
圖源:罐頭圖庫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上海銀行一直僅次于北京銀行,排在城商行“老二”的位置。不過,上海銀行業績卻被后者來趕超。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江蘇銀行營業收入623億元,同比增長6.2%,歸母凈利潤282億元,同比增長10.1%;寧波銀行營收507.53億元,同比增長7.45%,歸母凈利潤207.07億元,同比增長7.02%。
而同期,上海銀行營業收入為395.42億元,同比增長0.68%;歸母凈利潤為175.87億元,同比增長1.4%。
與自身對比,2022年和2023年,該行分別實現營收531.1億元、505.6億元,分別下降5.54%、4.8%,實現凈利潤分別為219.9億元、222.4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08%、1.19%,從數據可見,該行已經連續2年營收下降、凈利潤增速僅為1%。
截至2024年上半年,上海銀行房地產貸款余額仍高達1199億元,占對公貸款的17%,房地產不良率已從2023年末的2.11%降至1.39%。這與上海銀行減少房地產貸款規模并加強了不良貸款的管理有關。
2020年之前,房地產貸款在上海銀行的對公信貸中占據最大比重,超過了20%。從貸款規模來看,上海銀行的房地產貸款余額在城市商業銀行中位居首位,長期保持在1500億元以上。2020年起,上海銀行的對公房地產貸款余額開始減少,從1566億元下降至1199億元。
近年來,該行轉向綠色能源、高端制造、數字經濟等政策支持領域。例如,2023年,該行新能源汽車消費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04%至110.62億元。
從營收構成看,上海銀行營收下降,主要歸因于利息凈收入、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的下降。
2022年和2023年,該行利息凈利潤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已連續2年下降,其中利息凈收入分別為380億元、351.6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6.03%、-7.46%;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分別為64.93億元、49.1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8.23%、-24.3%。
進入到2024年前三季度,該行利息凈收入和傭金凈收入仍然沒有實現實質性改變,同比增速分別為-1.89%、-20.71%。
再回溯上海銀行的內控合規歷程,根據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上海銀行及其分支機構,每年因行政處罰收到的罰金分別為362.5萬元、1.18億元、910萬元。
對于處罰,銀行曾表示,”能打過健全制度體系、優化管理流程等措施,持續加強內控建設和合規管理,穩健經營,推動業務可持續發展“。
在城商行第一梯隊的較量中,恰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何守住基本盤,找到自己的優勢,考驗上海銀行經營者的智慧。
與寶能的25億借款糾紛,一審結果以上海銀行贏了官司劃上階段性句號,而“寶能系”的命運,或許將在未來數月資產拍賣的槌聲中揭曉答案。你認為此次借款糾紛對上海銀行的經營和業績有影響嗎?評論區聊聊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