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還是“放不下”汽車行業
劉強東還是“放不下”汽車行業
7月2日,“京東物流黑板報”宣布,京東物流首次發布自研無人輕卡產品——京東物流VAN。
據介紹,京東物流VAN無人輕卡具備24立方米超大載貨空間,是物流行業內載貨量最大的無人輕卡,可替代傳統4.2米貨車用于物流擺渡及傳站等環節。通過規模化應用以及場景打磨,整車成本、跑行安全以及效率將進一步得到優化。
據悉,目前,該車型已在北京、廣州等30城啟動試運營,預計2026年完成超千臺車輛規模化部署。
圖片來源:京東黑板報公眾號
除了京東物流VAN無人輕卡外,京東物流還公布了獨狼6.0智能配送車和飛狼系列無人機。
獨狼6.0智能配送車具備行業領先的可大規模部署的L4級別自動駕駛能力,其最高速度可達60km/h,最大載重1000kg,貨箱容積達4立方米,一次充電續航里程達160公里,支持24小時全天候及復雜天氣條件下作業。
目前,京東物流獨狼系列無人車已在北京、天津、合肥、廣州、深圳等國內近30座城市實現常態化運營,覆蓋社區、商圈的快遞配送與攬收場景。
飛狼系列無人機包括飛狼JDX-50和JDX-20,目前京東物流飛狼無人機已開啟規?;涞赝茝V,在宿遷、蘇州、重慶、深圳等多個城市已規劃開辟數十條航線。
圖片來源:京東黑板報公眾號
其實,京東在汽車領域的布局早有端倪。2015年,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就與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有所接觸?,F在,劉強東是蔚來汽車的重要股東之一。其通過MaxSmartLimited家族信托,持有蔚來汽車2.82%的股份。
隨后,京東的動作越發密集。開設超1000家京東養車門店;與比亞迪、嵐圖等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在全國50城狂鋪100場京東汽車大集,投入5億元加碼汽車以舊換新市場。
今年4月,京東集團旗下子公司北京京東叁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申請注冊多枚“Joyrobotaxi”商標,國際分類涵蓋運輸工具、科學儀器、運輸貯藏等核心領域,彼時商標狀態均為等待實質審查。當時,外界普遍認為,這一動作意味著京東將布局自動駕駛出租車。
圖片來源:天眼查
就京東在汽車領域的計劃,企業此前就進行了透露。據“36氪”報道,京東汽車負責人曾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2024高層論壇現場表示,京東不造車,將圍繞車主全生命周期進行生態布局。結合之前的諸多動作,有觀點認為,京東或將以無人駕駛為突破口,串聯起整車銷售、零配件、養護服務甚至以舊換新業務,最終形成從“買車”到“用車”再到“換車”的汽車帝國。
至于為何選擇從物流行業切入,有觀點認為,這是基于京東物流業務的基礎和技術積累。
據“京東物流黑板報”發布的消息,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京東物流有自建倉庫和云倉超3600個,倉儲管理面積超3200萬平方米。這些不僅是京東電商與物流業務的核心基礎設施,更為無人配送車的研發、應用和推廣提供了多維度的支持。
圖片來源:京東黑板報公眾號
技術層面,京東物流官網介紹,其大型電商物流中心機器人及智能化調度系統研發與應用項目曾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無人倉調度算法應用曾入圍“弗蘭茲·厄德曼獎”。機器人技術是無人配送車的技術根基,為其賦予了“感知-決策-執行”的核心能力。智能化調度系統通過對無人配送車的集中管理和動態調配,極大提升了運營效率。無人倉調度算法的核心功能——路徑規劃與任務分配,也對無人配送車研發至關重要。
京東稱,相比傳統運輸,VAN可節省約60%成本。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京東物流總收入達470億元,同比增長11.5%;經調整后凈利潤為7.5億元,同比增長13.4%。若京東物流VAN無人輕卡實現規模化落地,憑借降本增效的顯著優勢,其有望成為驅動京東物流業績增長的強勁引擎,加速釋放商業價值。
京東多年深耕物流領域,積累了無人配送車、智能倉儲、高效路徑規劃等技術實力,將電商平臺與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無縫連接,京東或將打造一個閉環生態。
這些是京東布局汽車行業的優勢,但與此同時,京東也同樣面臨挑戰。
一方面,盡管京東物流的無人配送車已在部分城市實現常態化運營,但在交通規則復雜、路況瞬息萬變且行人、非機動車混行的城市環境中,京東無人配送車搭載的自動駕駛技術能否精準識別各類動態障礙物、高效應對突發狀況,實現安全穩定運行,仍需大量實際路測與時間驗證。
圖片來源:罐頭圖庫
另一方面,有業內人士表示,無人駕駛行業尚未形成統一且完善的規范體系,這對推動無人駕駛商業化的落地造成了阻礙。
從京東方面此前透露出來的信息,以及京東在汽車業務上的布局來看,VAN 無人輕卡絕非京東在汽車業務上的終點,而是其邁向更大市場版圖的關鍵第一步。但在技術競爭、市場份額爭奪日趨激烈的當下,劉強東試圖以自動駕駛為突破口重塑京東汽車業務版圖的野心能否實現,仍是個未知數。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