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鈴福特頹勢難擋,江鈴汽車掙扎求生
一則網傳消息將沉寂已久的江鈴汽車再次引入公眾視野。
撰文 | 張宇??編輯 | 楊勇? 來源|Donews
6月18日,有傳聞稱,江鈴福特將被并入長安福特體系之下,進行資源整合,以“集中力量辦大事”,還稱“長安福特和江鈴福特的整合動作在渠道端已經開始了”。該傳聞隨即引發了行業震動。
江鈴福特是江鈴汽車與福特汽車合資成立的汽車品牌,雙方早在1995年就開始了合作,目前,江鈴福特主要布局以SUV、皮卡為主的乘用車領域及以輕客、輕卡為主的商用車領域,值得一提的是,江鈴福特在乘用車領域的表現一直不太樂觀,市場份額逐年下滑。
事實上,同一合資品牌進行合并在此之前已有先例。2021年8月,馬自達、長安汽車、一汽集團共同發布聲明,宣布長安馬自達與一汽馬自達進行合并,組成新的長安馬自達。
不過,江鈴汽車很快對合并一事進行了辟謠。6月19日,江鈴汽車通過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聲明,稱目前沒有資產重組整合的相關計劃。隨后,福特汽車也回應稱,不對毫無根據的謠言和猜測發表評論,并強調“為保持競爭力,正努力打造健康可持續的銷售服務網絡,提高運營效率和跨網絡協同作用”。
盡管江鈴汽車和福特汽車緊急辟謠,但無法忽視的是,在合并傳聞的背后,江鈴福特與母公司江鈴汽車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乘用車銷量增長乏力、新能源轉型遲緩、市場份額收縮等挑戰早已接踵而至。
江鈴福特陷入頹勢
江鈴汽車與福特汽車的合作始于1995年,當時福特汽車以入股的方式獲得了江鈴汽車32%的股份,由此正式踏入中國市場。最初,江鈴福特專注于商用車領域,生產輕型客車福特全順系列,并憑借福特全順系列占據了輕客市場的大部分市場份額,被譽為“中國輕客第一品牌”。
2015年之后,江鈴汽車提出“商乘并舉”的戰略,江鈴福特逐漸向乘用車領域拓展,主攻SUV市場,先后引入了烈馬、猛禽、撼路者、領睿、領界等車型。然而在各大國產車企及造車新勢力的沖擊下,江鈴福特的市場表現始終不容樂觀。
江鈴福特的銷量持續下滑,給江鈴汽車的發展增添了諸多不確定性。2022年至2024年,江鈴福特乘用車銷量分別為4.8萬輛、3.9萬輛和3.5萬輛,呈現出下滑趨勢,甚至不及理想汽車等造車新勢力一個月的銷量。
銷量不佳對江鈴福特的業績帶來了直接且顯著的影響。根據江鈴汽車的財報,江鈴福特依舊處于虧損狀態,2022年至2024年,江鈴福特的收入分別為1.24億元、6.43億元和53.2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06億元、-8.39億元和-6.77億元。
其實不只是江鈴福特,合資品牌潰敗已是大勢所趨。根據乘聯會發布的數據,2025年5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銷量為47萬輛,同比下降5%。其中,德系品牌零售市場份額為15.3%,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日系品牌零售市場份額為12.6%,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美系品牌零售市場份額為5.2%,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
江鈴福特在乘用車領域陷入頹勢,原因主要指向了三個方面。
首先是品牌認知度受限。江鈴福特早期專注于商用車領域,商用車標簽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已根深蒂固,盡管后來布局乘用車領域,但始終未能徹底打破消費者的固有認知,導致其在乘用車領域的知名度和認可度不高,因而消費者在選擇福特乘用車時,想到的多是長安福特。
其次是受眾群體有限。江鈴福特主打硬派越野車型,但硬派越野市場一直是個小眾市場。東北證券在研報中指出,2023年中國硬派越野車型共銷售22.4萬輛,只占中國汽車總銷量的1%。小眾市場雖然可以避開紅海競爭,但也意味著規模效應難實現以及增量空間有限。
最后是產品結構不合理。江鈴福特缺乏豐富的新能源產品線,削弱了其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存在感。相比競爭對手大力發展新能源車型,江鈴福特仍以燃油車型為主的產品結構明顯不合理,導致市場競爭力不足。
新能源轉型緩慢
江鈴福特在乘用車領域發展不順,與江鈴汽車新能源化轉型緩慢密切相關。
目前,中國能源汽車的單月滲透率峰值已接近50%,在各大國產車企及造車新勢力瘋狂搶奪市場“蛋糕”時,江鈴汽車卻嚴重掉隊。
實際上,江鈴汽車涉足新能源轉型的時間不算晚。2015年1月,江鈴新能源正式成立,主要負責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涵蓋了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等多種車型,成為江鈴汽車向新能源領域轉型的重要開端。
不過,江鈴汽車的新能源轉型進展卻并不順利。
根據財報,2022年,江鈴汽車的新能源車型銷量為3429輛,其中包括1411輛新能源客車、363輛新能源乘用車及皮卡,以及1655輛新能源貨車。值得注意的是,江鈴汽車在2022年的產量為3565輛,產能為6萬輛,這意味著其產能利用率僅有5.94%。
到了2023年,江鈴汽車的新能源車型銷量有所增加,達到了4671輛,其中包括3419輛新能源客車、250輛新能源乘用車及皮卡和1002輛新能源貨車。此時江鈴汽車的產量為5366輛,產能為16萬輛,其產能利用率僅為3.35%,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及皮卡的產能利用率不足1%。
圖源:江鈴汽車財報
2024年,情況有所好轉。江鈴汽車的新能源車型銷量為10939輛,其中包括7364輛新能源客車、1420輛新能源乘用車及皮卡和2155輛新能源貨車,產量為15677輛,產能為13萬輛,產能利用率為12.06%。
盡管江鈴汽車的新能源車型銷量提升明顯,但在整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上,江鈴汽車的銷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2025年1月,在2025年江鈴集團新能源公司合作伙伴大會上,江鈴汽車總經理萬建榮表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江鈴汽車堅定不移的戰略,2025年江鈴汽車預計有20款整車新品投產上市,其中10款是新能源車型,2025年的目標是全年新能源車型銷量達到15萬輛以上,同比增長50%以上。
2025年前五個月,江鈴汽車的新能源車型銷量為4.5萬輛,這意味著在往后的七個月,其月均銷量只有達到1.5萬輛以上才有望實現銷量目標,挑戰不可謂不小。
江鈴汽車的新能源轉型呈現出“商用車先行、乘用車滯后”“燃油多、新能源少”等不均衡的發展態勢,轉型速度顯著落后于競爭對手,特別是在乘用車領域,幾乎錯失了發展紅利期,被擠壓至市場邊緣。在合資品牌頹勢難擋以及新能源汽車加速替代燃油車的大趨勢下,這種不徹底的轉型已難以支撐起江鈴汽車的長遠發展。
出海是救命稻草嗎?
乘著中國汽車出口的東風,江鈴汽車打起了海外市場的主意。
海外市場為江鈴汽車帶來了新的增長空間,江鈴福特總裁劉繼升透露,江鈴福特在中國生產制造的領睿已經遠銷五大洲56個國家,在中東、墨西哥、南美等市場銷量表現良好。
根據財報,2024年,江鈴汽車的出口銷量為11.7萬輛,較2023年增長了21.9%。不過,江鈴汽車的出口銷量增速有放緩跡象,2023年其增速高達53%。
盡管江鈴汽車在海外市場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其全球化進程仍面臨多重挑戰。
首先是貿易壁壘。一些國家和地區通過加稅等方式保護本土產業,如歐盟啟動“雙反調查”、美國將自華進口的電動車關稅提高至100%、俄羅斯提高報廢稅、巴西提高電動車進口關稅等。這些政策無疑增加了江鈴汽車的出口成本,削弱了其產品在海外市場的價格競爭力,阻礙了市場份額的擴大。
其次是產品適配與售后服務成本高。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規、氣候、地理環境等差異大,江鈴汽車需要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產品適應性開發和改進,以滿足當地市場的需求。同時,隨著出口銷量增加,江鈴汽車的售后服務壓力也會增大,比如其海外經銷商超100家、展廳超過1000個,但覆蓋105個國家的廣度稀釋了售后服務的深度。
最后是品牌影響力有待提升。盡管江鈴汽車在國內市場擁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海外市場,其品牌影響力仍相對較弱,尤其是與豐田、三菱等競爭對手相比,江鈴汽車仍需不斷塑造其品牌形象。
在財報中,江鈴汽車透露了其2025年經營計劃:深化與股東方協同合作,加強海外屬地化運營,豐富產品組合,提升海外服務水平,拓展海外市場機會,進一步擴大出口規模。重點關注海外市場拓展機會、業務模式優化、品牌建設、服務能力等方面。
可見,短期內海外市場還難以成為江鈴汽車的救命稻草。相比之下,江鈴汽車更應該優先解決的或許是合資模式可持續性危機。盡管江鈴汽車否認了“江鈴福特并入長安福特”的傳聞,但作為二線合資品牌,福特江鈴的生存空間被不斷壓縮已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江鈴汽車不能盡快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建立起足夠的競爭優勢,一旦合資模式崩塌,其將面臨嚴重的生存挑戰。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