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律師十年體檢漏“癌蹤”,“體檢巨頭”愛康國賓陷信任危機
愛康國賓因何漏檢癌癥?
作者 | 高巖?編輯丨于婞?來源 | 野馬財經
7月17日,北京一位女律師連續十年在愛康國賓體檢,均“未見明顯異常”,然而卻確診腎癌晚期。事件一經媒體報道就沖上微博熱搜,更是將公眾對于“體檢巨頭”愛康國賓的不信任曝光在鎂光燈下。
張曉玲是北京京展律師事務所的一位四十出頭的律師。她稱,作為北京律協會員,她長年享有北京律協為每位律師購買的體檢服務。自己連續10年在愛康國賓設于北京的分院體檢,未被檢出患癌風險,2024年發現患癌時已是晚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她提到自己十年的體檢經歷堪稱“笑話”,并對愛康國賓的專業性和責任心提出了質疑。認為愛康國賓體檢涉嫌“誤檢、漏檢”,甚至直言愛康國賓的體檢是“假體檢”。
來源:罐頭圖庫
體檢十年,患癌卻被漏診?
張曉玲表示,自己從2013年至2023年均在愛康國賓體檢,關于腎臟,報告均顯示“雙腎未見明顯異常”。2023年雖提示右腎"鈣化灶",但詢問體檢醫生,被告知"沒問題,就像手指頭劃破結痂一樣”。她重點關注的“癌胚抗原定量”指標也始終處于參考值內,從未收到任何患癌風險警示。
2024年8月底,因為持續腰疼,于是更換到北大康復醫院進行體檢。檢查發現:右腎囊腫,右腎可見一低回聲,大小:3.5cm× 2.8cm,呈分葉狀,血流信號豐富,并被建議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張曉玲隨后在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就醫,并做了增強CT,結果提示右腎透明細胞癌。隨后的手術切除了右腎,病理確診為“透明細胞型腎細胞癌”。
手術后因為腰疼沒有緩解,醫生建議她去掛脊柱進行專科檢查,拍片后發現脊柱確實有問題,有地方壞掉了。當時趕上了春節假期,她便去了日本。
2025年2月,張曉玲躺在異國醫院的病床上,手握一紙“腰椎骨骨癌四期”的診斷書,當時她神經受到壓迫,隨時可能癱瘓。經過治療后,病情才得以穩定。
多位醫學專家明確表示,這種程度的腎癌骨轉移“并非一朝一夕形成”,需要數年時間演變、發展。
張曉玲欲哭無淚,當癌魔持續多年悄然侵蝕她的右腎與腰椎時,體檢機構承諾的“健康守門人”角色,已然崩塌為一道虛掩的空門。
7月4日,她向愛康國賓發送了律師函,7月7日,顯示了對方收到律師函。
圖源:張曉玲向愛康國賓發出的律師函
在媒體介入之后,愛康國賓才在7月15日聯系她,當時她正在忙,告知對方晚一點再聯系,對方未在約定時間聯系自己,當她7月16日撥打過去的時候,已提示“空號”。
張曉玲還透露,關于此事,她已經向國家衛健委、北京市政府等部門進行了投訴和舉報。
7月17日晚間,張曉玲表示愛康國賓依然沒有聯系她,但發布了公開聲明。愛康國賓在聲明中表示對于張女士罹患疾病深表同情,在接下來的治療中如果在任何方面愛康可以提供支持的,愛康一定會提供支持,衷心祝福張女士能早日治愈。同時,愛康集團總部在接到張女士的投訴信息后,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對張女士的歷年體檢報告與檔案進行了核查與分析。接下來愛康將與張女士進行溝通,并邀請第三方權威機構以及專家來進行論證分析,最終以第三方權威機構以及專家建議為準。如果出現愛康有責,愛康集團一定會承擔責任,絕不會逃避。
此外,愛康國賓還提到,癌癥發展存在從基因突變到癌變的漫長過程,能否檢出取決于“體檢時間點、檢測方法、設備及醫師專業水平;此外,引用學術論文聲稱腎癌年均增長約2.13厘米,認為張曉玲2023年從鈣化灶到2024年3.5厘米腫塊的變化“在癌癥增長合理速度范圍內”;另外,強調根據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2022版《腎細胞癌診療指南》,目前尚無公認的用于腎細胞癌早期輔助診斷的血清腫瘤標志物,也就是癌胚抗原CEA的檢測結果與腎細胞癌沒有被認可的關聯性。
圖源:愛康國賓聲明
不過,因為回應中只字未提其內部管理及技術可能存在缺陷,僅承諾邀請第三方認定責任,且如果其認定存在責任“絕不逃避”,被輿論批評為“冠冕堂皇說辭下的責任推卸”。
漏檢之殤
愛康國賓多起癌瘤漏診案例浮現
張曉玲的遭遇并非孤例。
根據裁判文書網上2023年的一則判決顯示,愛康國賓旗下北京愛康國賓總部基地門診部也曾因醫療服務糾紛被起訴。原告在2019年6月體檢時已發現肝臟處有血管瘤,而2020年10月在愛康國賓公司體檢時未發現血管瘤,原告為此又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進行B超檢查,結果為“肝臟多發占位,考慮血管瘤”。法院認為,愛康國賓公司在2020年10月為原告進行B超檢查時不夠仔細,未盡到相應的注意義務,導致原告另行支付檢查費用,一審判決向原告支付醫療費500元和案件審理費25元,二審駁回該公司上訴。
《中國消費者報》也曾報道了一個案例,安徽消費者李先生,在愛康國賓旗下的合肥愛康卓悅門診部體檢,報告僅顯示“肺內結節、肺內炎癥”。幾個月后我因為咳嗽,隨后在安徽省胸科醫院做了CT,確診為左肺上葉惡性腫瘤(浸潤性腺癌)、左肺下葉惡性腫瘤(微浸潤腺癌)。”
李先生說:“我質疑愛康卓悅存在重大疾病的漏診,就找專家咨詢。杭州市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葉建明把愛康國賓的CT和醫院的CT進行了比對,指出左上肺有一個約2.7厘米的混合磨玻璃結節,這個病灶體檢時已經存在,但體檢報告上并未對此進行告知。葉醫生還把我作為典型案例寫了一篇說結節的科普文章中。”
圖源:杭州市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葉建明科普文章
事件發生后,李先生向《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出示的電話錄音顯示,愛康國賓法務人員表示可以給李先生幾萬塊錢作為“客戶關懷適當補助”,但被李先生拒絕。此后李先生還多次向愛康國賓投訴反映,但雙方始終沒有達成一致。
《21世紀經濟報道》還曾報道過一起案例,2024年3月,武漢一位消費者的岳父因身體消瘦至愛康國賓體檢,報告顯示個別小問題外體檢無異常;但因消瘦持續,同年6月就醫后,8月確診為舌癌。對此,愛康國賓回應稱,客戶就診距體檢已超5個月,且體檢時無口腔不適癥狀,否認存在責任,建議通過第三方機構鑒定。
更令人痛心的是“藍鯨財經”報道的江蘇常州一位消費者,在愛康國賓4年內完成3次體檢均未發現腎臟異常。2024年體檢后一個月內確診腎癌晚期,最終不幸離世。
裁判文書網上賠償最高的一個案例來自銀川一位33歲的女性患者,連續兩年在愛康國賓銀川公司體檢,體檢項目里包含先進且準確的宮頸癌檢測,可卻連續兩年被漏診。等到發現時,患者宮頸癌已至晚期,身體不斷惡化,最終子宮全部切除 。
患者父母是下崗職工,本就家境艱難,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更是雪上加霜。法院審理后判定,愛康國賓存在過錯,該過錯與患者宮頸癌延遲診治的損害后果存在因果關系 ,最終判決其一次性賠償患者經濟損失8萬元、精神損害撫慰金2萬元,共計10萬元 ,加上其他費用,賠償總額近15萬。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截至2025年7月18日,涉及“愛康國賓”的總投訴量高達1220條,其中不乏“體檢正常卻短期內確診癌癥”的案例。而其他涉及血糖、HPV、甲狀腺、乳腺結節等檢查結果出錯的糾紛更是不勝枚舉。
2025年3月,上海愛康國賓外之灘門診部有限公司因紙質體檢報告中無已檢查Airdoc智能眼底掃描項目結果,存在醫療質量管理制度、安全措施不健全行為以及體檢報告質量管理制度未落實的情況,被上海市黃浦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罰款2萬。
此類事件的出現,反映出包括愛康國賓在內的頭部體檢機構在業務流程規范、內部管理、質控體系執行等方面存在疏漏。
消費者維權困難
然而在維權法律途徑上,消費者正面臨兩難困境。
《中國消息者報》援引北京理道律師事務所主任王久成觀點指出,體檢行為的法律性質界定模糊,導致消費者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與《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出現適用困境。若按醫療糾紛維權,需證明“損害與體檢行為直接相關”,這對普通患者構成巨大舉證障礙。若按消費行為維權,現有法律也無明確支持。
來源:罐頭圖庫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解志勇的也提到,我國健康體檢行業監管法規滯后,2009年頒布的《健康體檢管理暫行規定》層級低、處罰輕,對漏診誤診的賠償標準缺乏量化依據。
王久成談到,2009年頒發的《健康體檢管理暫行規定》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規制,都屬于行政法規、部門規范性文件范疇,對消費者的保護或賠償沒有明確的條款,消費者如果想維權只能追究其行政責任,處罰力度也大大降低。
此外,國內各地區賠償標準的不明確也加劇了維權難度。比如,今年合肥市實施的《健康體檢機構服務質量控制規范》,就進一步強化了質控要求,但對賠償機制仍無實操規定。
愛康國賓迅猛擴展背后
人才與管理問題突出
愛康國賓是中國領先的提供體檢和就醫服務的健康管理機構,公司成立于2004年9月,主營業務是為個人及團體提供從體檢、檢測、醫療、家庭醫生、慢病管理到健康保險等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務。其創始人和董事長是哈佛大學遺傳學碩士張黎剛,目前持股49%,是愛康國賓的實際控制人。作為機構投資者,杭州阿里巴巴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云鋒新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也分別持有愛康國賓1%的股權。
然而自2019年從美股退市后,愛康國賓至今未有在A股上市的計劃,其收入規模、盈利狀況也不被外界所知。
官網顯示,至2024年11月已在全國57個城市設有173家體檢、齒科與醫療中心。快速擴張的背后,如何解決人才缺失、堵上管理漏洞和提升質量把控體系?均對公司提出了考驗。
而且,這也不是愛康國賓一家企業的問題。慈銘、美年健康等頭部體檢玩家均面臨同樣的局面。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統計顯示,民營體檢機構的影像誤診率比公立醫院高出27%。北京市衛健委2024年抽查顯示,23%的體檢機構存在設備未年檢、31%的報告無主治醫師簽字等問題。
愛康國賓就曾在2023年8月被寧波市場監管部門,查出使用過期醫療器械,一臺本應于2021年2月報廢的血沉儀,至2023年年中仍在使用,被查獲時已超期服務5200多人次。
來源:罐頭圖庫
為了解決人才缺乏的問題,部分民營體檢機構想出來AI閱片、技師代替醫師等方式。
2024年衛健委抽檢發現,部分民營體檢機構存在"技師代替醫師看片"現象,CT影像閱片時間平均僅4.2分鐘,遠低于公立醫院15分鐘的標準。
愛康國賓總部基地門診部就曾于2023年11月,因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被罰款5萬元。
如今,女律師十年持續在愛康國賓體檢,未提示明顯異常,卻突然患上腎癌并且伴隨骨轉移,對于沸反盈天的輿論,愛康國賓卻沒有在公開回應中,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刻的剖析和自省,這是值得警惕的。
鑒于目前對于體檢準確度的維權存在現實困境,并且時間、精力成本高昂。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體檢中心主任醫師畢曉峰在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建議,“由于大部分的早期癌癥沒有特異性癥狀,只能夠通過檢查來發現。但普通的體檢項目并不是專門針對癌癥的防癌體檢。選擇防癌體檢更精準,方法更有針對性。比如,早期肺癌需要通過胸部CT才能夠發現,而絕大多數體檢,做的都是胸部X線檢查,胸片一般很難發現早期肺癌。
所以,消費者在選擇體檢項目時,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做點功課,選對項目,可以降低重大疾病漏診風險。
你怎么看待體檢機構檢查結果不準確的問題?你遇到過嗎?歡迎評論區聊聊。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