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成AMC“搖錢樹”,中信金融資產“狂買”光大銀行
短短半年間,中信金融資產“狂掃”光大銀行5.43億股,使其持倉市值推高至195.22億元。此外,中信金融資產還出現在中國銀行和中信銀行的港股股東行列,合計持倉超900億元。這或說明在不良資產主業承壓的背景下,銀行股憑借其特性,逐漸成為中信金融資產優化資產配置、增厚利潤的“關鍵棋子”。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中信金融資產大手筆增持光大銀行股權。
7月23日晚間,光大銀行發布公告稱,中信金融資產在2025年1月20日至7月22日期間,累計增持該行5.43億股,持股比例由7.08%提升至8.00%。按當前股價估算,其持股市值已上升至約195.22億元。
除光大銀行外,中信金融資產近期也在持續增持其他銀行股。公開信息顯示,僅2025年6月單月,中信金融資產便增持中國銀行H股23.84億股。按披露的每股平均價計算,當月增持耗資約109.83億元。
6月23日,據港股披露易信息,中信金融資產共持有中信銀行11.23億股H股,約占H股總股本的7.55%。按當前市價估算,這部分持倉市值約為85.73億港元。
綜合上述情況,中信金融資產目前已出現在光大銀行、中國銀行和中信銀行的主要股東行列中。初步估算,其在這三家銀行的合計持倉市值約為921.84億元。
事實上,與過往謀求銀行牌照或控股權的戰略不同,中信金融資產對上市銀行的布局,更多是基于財務投資考量,旨在獲取投資收益并優化資產配置。
以光大銀行為例,截至當前,光大銀行的股價為4.13元/股,較中信金融資產此前3.35元/股的轉股價格上漲了23.28%。此外,2023年、2024年,中信金融資產獲得來自光大銀行的股息收入共15.19億元,進一步增厚了其投資回報。
中信金融資產“掃貨”銀行股
今年以來,中信金融資產持續在市場上增持銀行股。
7月23日晚間,光大銀行發布公告稱,其股東權益變動觸及1%整數倍。公告顯示,在2025年1月20日至7月22日期間,中信金融資產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光大銀行股份共計5.43億股,持股比例由7.08%提升至8.00%。
具體來看,此次增持包括光大銀行A股2.64億股和H股2.79億股。根據統計,增持期間光大銀行A股均價為3.94元/股,H股均價為3.44港元/股。按此均價計算,中信金融資產此次增持耗資合計約19.14億元。
據了解,中信金融資產此前持有的光大銀行股權主要來源于可轉債轉股。2023年3月,在光大銀行300億元可轉債到期前,中信金融資產將其持有的1.40億張可轉債轉換為普通股。轉股完成后,中信金融資產持有光大銀行41.85億股,約占總股本的7.08%。
因此,本次增持是中信金融資產在轉股之后,首次通過二級市場大規模增持光大銀行股票。截至公告日,中信金融資產合計持有光大銀行約47.27億股,約占其總股本的8.00%。按當前股價估算,其持股市值已上升至約195.22億元。
事實上,中信金融資產此次增持光大銀行早有跡可循。該公司曾于2024年11月發布公告披露,其臨時股東大會已審議通過《關于進一步推進投資配置的議案》,明確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使用不超過40億元自有資金增持光大銀行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在該議案中,除增持光大銀行外,中信金融資產還計劃投入不超過260億元資金增持中國銀行。
根據港股披露易數據,自2024年11月以來,中信金融資產已多次增持中國銀行H股。其中,僅在2025年6月,中信金融資產便增持該行H股23.84億股。按披露的每股平均價計算,中信金融資產僅在6月就耗資約109.83億元增持中國銀行H股。
此次增持后,中信金融資產累計持有的中國銀行H股數量已達150.72億股,占其H股總股本的18.02%。按當前市價估算,這部分H股持倉市值約為712.75億港元。
除了光大銀行及中國銀行外,中信金融資產還持有中信銀行H股股權。據港股披露易,6月23日,中信金融資產共持有中信銀行11.23億H股,約占H股總股本的7.55%。按當前市價估算,這部分H股持倉市值約為85.73億港元。
綜上,截至當前,中信金融資產共出現在光大銀行、中國銀行、中信銀行的股東行列中,合計持倉市值約為921.84億元。
當前,除中信金融資產外,其他AMC也在增持銀行股。
2025年6月,在民生銀行舉行的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上,該行完成了17項議案的審議。其中一項是選舉鄭海陽為該行非執行董事,資料顯示,鄭海陽系現任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城資產”)副總裁。
對此,據財新報道,民生銀行副行長李彬在回答股東問題時指出,根據監管規定與該行《公司章程》,持有3%以上的股東有權提出董事候選人。目前,長城資產已達到該標準。
同月,浦發銀行也發布公告表示,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信達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達投資”)將其持有的1.18億張“浦發轉債”轉換為9.12億股浦發銀行普通股。此次轉股完成后,信達投資的持股比例達到3.01%,將躋身該行前十大股東行列。
為何看上銀行股?
縱觀發展歷程,四大AMC曾長期熱衷于布局商業銀行。
在早期拓展階段,四大AMC曾積極謀求銀行牌照或控股地位。例如,信達資產收購南洋商業銀行控股權,東方資產成為大連銀行控股股東,長城資產成為長城華西銀行第一大股東,中信金融資產的前身為華融資產則主導設立了華融湘江銀行。
然而,隨著監管引導AMC回歸不良資產經營主業,四大AMC逐步剝離其持有的銀行股權。長城資產將其持有的長城華西銀行40.92%股權轉讓給四川銀行;華融資產中信金融資產完成對華融湘江銀行股權的出售;信達資產也相繼轉讓了所持的天津農商銀行和哈爾濱銀行股權。
而與過往謀求銀行牌照或控股權的戰略不同,當前AMC對上市銀行的布局,更多是基于財務投資考量,旨在獲取投資收益并優化資產配置。
據了解,當前AMC的不良資產主業經營壓力依然較大。以中信金融資產為例,其2024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該公司不良資產經營分部實現營業收入906.71億元,同比增加237.16億元。然而,該分部呈現“增收不增利”態勢,同期實現稅前利潤64.81億元,同比減少79.28億元。
深入分析其收入結構可見,中信金融資產的不良債權資產收入自2020年起已連續五年下滑。2019年至2023年,該項收入分別為350.68億元、341.21億元、280.77億元、227.79億元和172.48億元。2024年,該收入延續下滑趨勢,降至129.19億元,同比下降25.10%。
此外,中信金融資產的不良債權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自2023年起也出現大幅惡化。2023年,該指標錄得-8.93億元,較上年下滑約66.03億元。進入2024年,公允價值變動虧損進一步擴大至-90.69億元,同比增虧81.76億元。
雖然不良資產主業經營壓力依然較大,但中信金融資產2024年的總體業績卻創下了階段新高。
數據顯示,報告期內,該公司收入總額達1073.59億元,同比增長53.48%,而上次收入總額超千億還是2019年,實現歸母凈利潤96.18億元,同比增長444.62%,創2017年后新高。
事實上,中信金融資產得以走出虧損“泥潭”,很大程度上依靠投資收益的支撐,特別是銀行股投資帶來的貢獻。
具體來看,2024年,該公司的其他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實現99.32億元的收益,而2023年同期為-24.95億元。此外,該公司實現股息收入58.66億元,而2023年同期為8.83億元。
以光大銀行為例,截至當前,光大銀行的股價為4.13元/股,較此前3.35元/股的轉股價格上漲了23.28%。此外,2023年、2024年,中信金融資產獲得來自光大銀行的股息收入共15.19億元,進一步增厚了其投資回報。
此外,在進一步推進投資配置的議案中,中信金融資產還詳細列舉了投資中國銀行和光大銀行所能帶來的投資收益。假設在2024年年初就完成增持,僅2024年上半年,中信金融資產就將從光大銀行獲得4.08億元投資收益,從中國銀行獲得公允價值變動收益6.37億元。
不斷進擊的中信金融資產
聚焦銀行股投資的同時,中信金融資產也在持續拓展其他領域的投資布局。
5月15日,信質集團發布公告,中信銀行與中信金融資產簽訂協議,轉讓信托受益權。此次變動后,中信金融資產通過信托和資管計劃間接持有信質集團1.04億股,約占總股本25.48%,成為第一大股東。
公開資料顯示,信質集團主要從事各類電機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發電機定子鐵芯供應商,其中汽車發電機定子銷量占全球市場的45%以上,電動自行車定子及總成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5%。
除此之外,2025年4月10日晚間,大秦鐵路也曾發布公告稱,中信金融資產通過委托設立的單一資產服務信托——中信信托壹號資產服務信托項目,在二級市場增持大秦鐵路201.25萬股股票,交易均價約為6.68元/股。以增持均價計算,中信金融資產此次增持耗資約1344.32萬元。
本次增持后,中信金融資產合計持有大秦鐵路A股票10.07億股,占大秦鐵路已發行股份總數的5.00%,為大秦鐵路第二大股東。
據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信金融資產自身共出現在14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行列,包括光大銀行、大秦鐵路、招商公路、上海萊士、中山公用、華電能源、四川雙馬、中航沈飛、中利集團、杭氧股份、*ST仁東、傲農生物、哈投股份以及步步高,持股市值合計約為353.71億元。而2023年末該公司僅出現在8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行列,持股市值約為225.01億元。
除中信金融資產直接投資的上市公司外,中信金融資產出資成立的信托產品也頻現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行列。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中信建投證券-中國中信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投-先鋒單一資產管理計劃”共出現在6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行列,包括洛陽鉬業、雙良節能、華茂股份、華達新材、永信至誠、兆訊傳媒,持股市值合計約為10.64億元。
此外,據港股披露易數據顯示,2025年下半年開始,中信金融資產不斷增持中煤能源H股,持股數量從2.11股漲至4.12億股,持有港股比例從5.13%上升至10.03%。
截至當前,中信金融資產持有股權超過5%的港股公司共有6家,包括中國銀行、中信銀行、中信股份、中煤能源、北京能源國際以及進騰集團。
從中信金融資產年報數據來看,2024年末,該公司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總額達3378.31億元,同比增長203.15億元。其中,上市的權益工具規模增長最多,達145.98億元。
整體來看,加碼資本市場,特別是銀行股似乎成為了中信金融資產的破局良方。
責任編輯丨汪鵬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