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言落地!居然智家,危險了?
沒有一點點防備,“一代家居教父”就此謝幕。
撰文|蜜妹? 來源|閨蜜財經
7月28日晚,在傳言發酵了整整一天后,家居零售平臺巨頭居然智家(原“居然之家”)披露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兼CEO汪林朋先生于家中不幸身故。
為逝者默哀的同時,也讓蜜妹陷入沉思。
時間倒回百日之前,2025年4月17日,這位家居零售巨頭掌舵人剛因被監察委留置引發股價閃崩跌停。
1999年從北京北四環一家小裝飾城起步,到借殼武漢中商、市值一度沖破600億,再到一季度末貨幣資金21.52億,連短債都覆蓋不了。居然智家用26年完成了一場“高杠桿+地產紅利+強人敘事”的極限擴張。
如今汪林朋猝然離世,也撕開這位中國家居零售巨頭的隱秘裂縫。
01
第一道裂縫是356億借殼“舊賬”。
2015年,蜜妹看到這位審計系出身的企業家上演驚險操作:通過家族企業中天基業以4.35%低息從居然控股拆借22.7億元,轉身收購其自然人股權。
這套“公司錢買公司權”的財技,使汪氏家族持股飆升至50%以上,為日后資本運作埋下伏筆。
2019年,居然之家借殼武漢中商上市,實現“蛇吞象”式資本躍遷。這一操作放在民營企業發展的特定語境下,展現出資本整合的兩面性。
一方面汪林朋通過中天基業完成的股權收購,確實以較低成本實現了控制權集中,為后續引入阿里等戰略投資者掃清了股權障礙——這種“用公司資源服務公司發展”的邏輯,在民營企業快速擴張期并不罕見。
另一方面,資本運作的雙刃劍效應同樣明顯。親屬企業拆借資金的操作,模糊了企業資產與個人財富的邊界,為公司治理埋下隱患。
130億元戰略投資帶來的不僅是資金,還有業績對賭的壓力——2021—2023年連續三年凈利潤未達預期,迫使管理層將精力過度投向短期業績,反而忽視了長期戰略布局。
這種“資本催熟”模式,讓居然智家在規模擴張的同時,容易失去夯實基礎的耐心。
02
規模優勢,在房地產高速發展期曾是核心競爭力,但當市場從增量轉向存量,規模擴張的邊際效益必然遞減。從而帶來了居然智家的第二道裂縫:財務數據的持續承壓。
圖表來源|東方財富(特此感謝!)
最新一季報蜜妹看到,居然智家在營收微增5.58%的表象下,是凈利潤同比下滑39.39%。
更值得關注的是經營質量的變化:一季度居然智家毛利率同比下滑10個百分點到26.54%,應收賬款高達13.22億元,同期歸屬凈利潤才2.1億。
一季度,居然智家貨幣資金同比減少19.1%為21.52億元。此前的2024年,居然智家的營收、利潤“雙降”。其中凈利潤更是連續三年下滑。
這些信號共同指向一個事實:即便在創始人離世前,居然智家的造血能力已在持續弱化。
這兩年行業情況確實不太好。受國內經濟形勢波動和房地產市場周期性影響,2024年全國建材家居賣場銷售額同比下跌3.85%,紅星美凱龍、居然智家、富森美三大巨頭集體虧損。
另一方面家居建材市場存量競爭加劇,行業競爭格局從“雙寡頭”轉向“多極混戰”。
03
在蜜妹看來,居然智家所謂輕資產加盟,本質是把物業整租后切割轉租賺租金差。但這種“二房東”模式,在渠道碎片化、地產下行與監管趨嚴的三重夾擊下面臨根本性挑戰,這也是其第三道裂縫。
2022-2024這三年,居然智家租賃及其管理業務分別為72.39億元、64.28億元、55.4億元,累計降幅23.45%,去年同比下降13.82%。
與此同時,行業正經歷雙重革命:消費端,AR試裝等技術提升了線上客單價;產業端,長三角智能家居產業集群貢獻全國大部分產值。
在這場變革中,傳統賣場面臨重新定位的迫切需求。
汪林朋生前主導的數智化轉型曾描繪出壯闊藍圖。
從“居然之家”更名為“居然智家”,到構建洞窩平臺、AI設計家、智慧服務三大數字化引擎,再到牽手華為鴻蒙打造“人-車-家”生態,每一步都彰顯轉型決心。
2023年,居然智家O2O渠道銷售占比突破40%,洞窩平臺GMV突破千億,鄭州數字化樣板店轉化率提升45%,這些階段性成果曾讓市場看到希望。
然而理想與現實之間始終存在落差。比如投入產出失衡、商業模式的代際沖突等等,改革之路任重道遠。汪林朋的猝然離世,讓居然智家的戰略轉型增加更多不確定性。
圖表來源|企業預警通(特此感謝!)
如上圖,汪林朋通過居然控股、霍爾果斯慧鑫達等構建的三層持股架構,實際控制約43.93%股權,直接持股僅5.97%。
這種精密設計在創始人突然退場時,反而成為企業穩定的潛在風險點。其中一致行動人協議的效力邊界、多個持股平臺的法律關系、家族成員間的利益平衡等等,都成為懸而未決的難題。進而考驗戰略方向的延續性。
百日風云散盡,但家居零售行業的變革仍將繼續。
當行業從概念炒作回歸價值創造,那些既能守住家居零售本質,又能擁抱數字工具的企業,終將在變革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坐標——這或許是汪林朋留給行業的最后思考,也是居然智家破局的關鍵所在。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