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因壟斷被罰182億,曾遭律師質疑虛假陳述
靴子落地!
作者|資本市場部
來源|野馬財經
阿里巴巴的調查結果出來了。
4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責令阿里巴巴集團停止違法行為,并處以其2019年中國境內銷售額4557.12億元4%的罰款,計182.28億元。
182.28億元是迄今為止中國對企業開出的最大反壟斷罰單。此前最高為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對高通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限制競爭的壟斷行為作出處罰,處以2013年度我國市場銷售額8%的罰款,計60.88億元。
對于阿里巴巴的此次處罰《人民日報》評論,“對其處以2019年銷售額4%的罰款,有力維護了法律的權威,是對平臺內商家和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切實保護,也是對平臺經濟發展秩序的有效規范。從平臺經濟長遠健康發展角度看,依法規范與支持發展并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span>
對此阿里巴巴迅速作出回應,表示對此處罰,誠懇接受,堅決服從。將強化依法經營,進一步加強合規體系建設,立足創新發展,更好履行社會責任。
圖片來源:阿里巴巴微博
從辟謠到罰款
對于阿里來說,此次罰款也許并不可怕。
有網友稱,相比之前的晦暗不明,一切處于猜測狀態。此次罰款或許會是阿里巴巴企穩反彈的開始。
畢竟182億元的罰款和因此蒸發的近7000億元市值相比,并不多。
在阿里出現反壟斷調查信息前,2020年12月17日阿里巴巴美股市值7048億美元,港股市值5.6萬億港元。到今天截至2021年4月9日,阿里巴巴美股市值6054億美元,港股市值4.7萬億港元。
市值分別縮水99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6512億元),9000億港元(折合人民幣7582億元)。
除了市值的縮水,根據阿里巴巴集團公布的截至到2020年12月31日的2021財年第三季度(注:阿里巴巴財年與自然年不同步,從每年的4月1日開始,至第二年的3月31日結束。第三季度為每年的10月至12月)業績顯示,本季度,阿里巴巴營收為人民幣2210. 84億元,同比增長37%。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凈利潤為人民幣592. 07億元,同比增長27%。
此次罰款的182億元,大約相當于阿里巴巴財年第三季度三分之一的利潤。
遭反壟斷調查的傳言最早可追溯到2020年12月18日,當時有媒體報道稱,中央調查組進駐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回應稱:“純屬謠言,我們將追究造謠者的責任?!?/span>
圖片來源:阿里巴巴微博
然而打臉來得太快,僅過去一周,2020年12月2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一句簡短公告: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圖片來源:市場監督總局官網
受此消息影響,當日阿里巴巴港股收228.2港元/股,跌幅8.13%,一天損失超過4300億港元(人民幣約3600億元)。
也就是說,阿里市值一天的跌幅相當于跌去了“一個格力電器”,或者“一個中信證券”。僅僅一天損失的市值,就可以排入A股總市值的前30名。
此前代理過阿里美股投資者集體訴訟的郝俊波律師告訴風云資本界,如果阿里巴巴作為上市公司,在明知道已經對其進行調查的情況下還進行所謂的辟謠,就涉嫌虛假陳述。
“互聯網壟斷”愈演愈烈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歷史上的壟斷,多屬于國有壟斷,處在石油、電信等國計民生相關領域,各方面風險是國家可控的。
現在形成了新的壟斷,處于大數據、互聯網等領域,這些壟斷是否會損害老百姓、中小企業利益,是政策層面需要考量的。像部分互聯網平臺,借由資本力量,涉及領域越來越廣,形成新的“大而不能倒”的公司,資本無序擴張可能帶來風險。
此次阿里巴巴被立案調查,主要是因為其實施的“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
2019年,阿里與拼多多陷入“二選一”爭議,阿里巴巴集團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表示,“二選一本來就是正常的市場行為,也是良幣驅逐劣幣。”
圖片來源:王帥在微頭條發言截圖
此外,2020年,阿里還因“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被京東起訴,2020年11月24日至11月26日,京東訴天貓及阿里“二選一”案開庭,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該案組織不公開質證。
目前案件還未得到結果。
圖片來源:媒體報道截圖
從阿里巴巴因為“二選一”等操作陷入壟斷質疑,到被坐實壟斷罰款182億元,不過僅僅四個月的時間。也算是監管層對阿里體系內認為“二選一是正常市場行為”這種觀點的駁斥。
事實上,關于壟斷問題,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等科技巨頭都曾在全球范圍內遭到反壟斷調查,其中2017年至2019年,歐盟連續三年對谷歌進行反壟斷處罰,累計金額超過90億美元。
螞蟻離靴子落地還遠嗎?
阿里巴巴在近半年始終都處于風口浪尖。
2020年10月24日,馬云手握螞蟻集團,作為金融體系的受益者,卻在外灘融峰會上,抨擊金融監管和金融體系引起廣泛關注。
11月2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云、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了監管約談。
11月3日,螞蟻集團A+H股上市被暫緩。
暫緩上市帶來多米諾效應。11月14日,北京郝俊波律師事務所通過官方微信公號透露,阿里巴巴因證券欺詐案已經于近日被美股投資者訴至法院,投資者認為作為上市公司阿里巴巴未對螞蟻金服相關情況進行充分披露。
圖片來源:郝俊波律師事務所公眾號
郝俊波稱,“在目前的訴訟中,投資者指控阿里巴巴公司在2020年10月21日至2020年11月3日的業務和運營狀況及發展前景進行虛假陳述,未向投資者披露涉及螞蟻集團的重大不利事實?!?/span>
如今,阿里巴巴因壟斷領182億天價罰單。但是,因為螞蟻金服上市披露問題引發的美股投資者訴訟案還在進程中。此外,阿里巴巴被反壟斷立案調查一事,被投資者和律師認為涉及虛假陳述的問題還懸而未決。
而此次阿里巴巴遭反壟斷調查一事已經靴子落地,最近被暫緩上市的螞蟻集團也有消息出來,一方面剝離高杠桿金融業務,進行整改。另一方面,4月5日,螞蟻集團豪擲4.5億投資A股石基信息的子公司??雌饋黼x上岸也不遠了。
不過,螞蟻集團的估值大幅縮水。媒體報道,多家全球投資機構將螞蟻估值降至2000億美元(約1.3萬億元),遠低于此前A+H股IPO時3150億美元的估值。
另外的信號是,今年3月12日,螞蟻集團CEO胡曉明去職,由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進行兼任。
從螞蟻集團暫緩上市,到被約談,再到阿里巴巴遭反壟斷調查,到如今證實被開出國內反壟斷最高罰單。
你如何看待阿里巴巴?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