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虧損6.71億元!這家金融科技公司,能靠信貸系統項目翻身么?
2020年疫情緩和后,銀行業的技術需求出現明顯的上升,進入2021年,這種趨勢變得更加明顯。
來源:消金界
作者:徐英霞
2020年疫情緩和后,銀行業的技術需求出現明顯的上升,進入2021年,這種趨勢變得更加明顯。我們看到,上市金融科技公司來自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訂單都有明顯的增長。
但這些利好似乎并沒有明顯反應在上市公司的業績中。
這一點高偉達(300465.SH)表現的尤為明顯。
?收購子公司業績變臉?
在金融信息化領域,高偉達算是比較領先的企業,其IT解決方案客戶包括國家開發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等全國性國有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等股份制銀行,以及大量區域性銀行業金融機構。2015年底,興業銀行還與高偉達等三家公司合作,成立了興業數金公司。
但公開信息顯示,2020年,高偉達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71億元,同比下降601.9%。2020年的營業收入為18.94億,同比增長7.7%,綜合毛利率下降3.19%,其中金融科技業務毛利率變化不大,移動互聯網業務毛利率降低14.6%。
出現如此大幅度的下降,主要是由于高偉達對四家全資子公司計提商譽減值準備7.78億,但即便不考慮商譽減值的影響,2020年,高偉達的凈利潤為1.17億,同比下降了17.35%。
高偉達的銷售凈利率同比下降了42.53%,仍然主要是計提商譽減值準備帶來的,但是剔除商譽減值因素的影響,凈利率6.16%,高偉達稱較上年水平“下降幅度不大”。
分具體業務來看,2020年,高偉達的金融科技業務營收同比增長9.93%,主要是由于集成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3.26%,其中作為高偉達重要客戶的建設銀行、建信金科就貢獻了7.52億元的收入,占全部金融科技收入的48%。
移動互聯網業務收入3.23億,與去年基本持平,但利潤降低了42.2%,毛利率降低了14.6%。
可以看到,高偉達將業績下滑歸咎于四家子公司的商譽減值準備,但很明顯的一點是 ,即便剔除商譽減值的影響,高偉達的核心主營業務金融科技業務發展也不順遂。毛利率、凈利潤率都出現下滑。
先看形成商譽減值的四家子公司。2016年與2017年間,高偉達密集收購了4家全資子公司。2016年6月,收購了上海睿民,9月收購了堅果技術,10月收購了尚河科技,2017年又收購了快讀科技。
2020年半年報的時候,高偉達回復監管問詢函稱,相關資產組合的商譽減值跡象不明確,不進行商譽減值準備。
但在2020年報發布時,高偉達稱因為受疫情、行業發展趨勢和自身不利因素的影響,海睿民、堅果技術、快讀科技以及尚河科技所在的資產組的經營發展受阻,業績下滑,擬計提商譽減值準備7.78億。
幾家子公司中,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睿民。上海睿民從事金融科技業務,具體包括軟件開發、IT運維服務、系統集成,客戶以銀行為主,可見上海睿民的業務正是高偉達的核心主營業務。
但高偉達稱,其產品無法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趨勢,簽約金額下降,據了解,上海睿民的產品主要集中在支付端,客戶以中小銀行為主。但來自大中型銀行資產端技術改造的需求主導了市場需求的格局,上海睿民的產品結構和客戶結構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趨勢,并且短期內難以做出根本改變。
除此之外,2020年下半年,上海睿民管理層,包括銷售和經營的骨干人員陸續離職,更加增加了業務發展的不確定性。
堅果、尚河、快讀三家子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移動營銷,包括移動數據推廣以及自有平臺廣告、電商推廣、第三方平臺業務、小說代理業務、專有品牌推廣業務等。
高偉達稱,受到新冠肺炎疫情、 流量成本上漲等行業不利因素影響,該業務板塊的盈利能力有所下滑。并且認為這種下滑的趨勢短期內不會逆轉,因此決定進行計提商譽減值準備。
但在定向增發時,高偉達并不是這樣描述這三家子公司的。
在募集材料中,高偉達稱,公司于2016 年和2017 年陸續收購了海南堅果、喀什尚河、快讀科技三家互聯網營銷公司。三家公司在大數據分析模型方面積累了較強的技術儲備和人才團隊,且保持了與淘寶、京東、支付寶、美團、百度等穩定的合作關系。
“在移動互聯網營銷方面,三個子公司同樣擁有過硬的技術與專業服務能力,注重數據的挖掘與留存,結合廣告主的需求與自身強大的數據分析處理能力,實現目標受眾的精準定位和廣告內容的高效投放。”
而不到半年,高偉達對這三家子公司的說法就完全變了——實際情況是,這三家子公司收入、盈利大幅下滑,人才流失嚴重,甚至很多業務都停掉了。
?押注互聯網貸款項目?
高偉達將公司業績下滑的主因歸結于移動互聯網業務,表面上看,確實是密集收購的子公司業績變臉,拖累了高偉達的盈利。
但仔細分析數據,就可以發現,拋開互聯網移動營銷業務的影響,近幾年,高偉達核心主營業務金融科技業務起色也不大。
近三年,高偉達主營業務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3.11%、22.88%、22.27%,其中IT 解決方案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34.08%、34.25%和32.37%,毛利率出現波動下降的趨勢。
核心主營業務發展乏力的問題才是高偉達最關鍵的問題。
計提商譽減值準備之后,高偉達最大的任務就是要實現金融科技業務的突破。
高偉達客戶包括國家開發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等全國性國有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等股份制銀行,但實際上,仍然逃不過集中率過高的問題。之前我們就提到,建行系占了高偉達所有金融科技收入的48%,集中率可以說是相當高了。
解決的辦法就是積極拓展業務范圍和用戶范圍,消金界注意到,高偉達開始開拓非銀金融機構市場,目前客戶包括中國再保險集團、平安財險、國壽股份、新華保險、華泰證券、 匯添富基金、中國神華等。
在業務方面,2021年,高偉達將重點放在了信貸系統業務和風控系統類業務。疫情過后,中大型銀行對信貸系統和風控系統的需求爆發,高偉達把重點放在這方面也是短期盈利壓力的需要。
據消金界的了解,近日高偉達中標了江蘇銀行新的互聯網貸款項目。這對意在發力信貸系統業務的高偉達來說,是個利好的消息。
高偉達的定向增發正在進行中,據了解,此次募集的資金主要投資于分布式架構平臺研發。目前,越來越多的銀行選擇分布式架構,包括分布式的核心系統、支付系統、客戶信息系統、供應鏈等系統,預計在2到3年內將迎來需求的一輪爆發,逐漸成為銀行業的主流。
雖然高偉達也在嘗試大熱的供應鏈金融,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太多實質性的突破。
金融信息化行業目前的集中度還比較低,競爭激烈,還沒有出現真正的行業巨頭,處于產業鏈中端的金融科技公司,面對銀行的時候,無論是市場地位還是議價能力都不強勢,整個行業的利潤水平偏低。
無論是行業現狀,還是自身業務狀況,加強自身技術實力,或許是高偉達當下突圍的唯一選擇。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