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筆交易都要查!”國信證券IPO保薦又栽跟頭
作為資本市場的“守門人”,保薦機構理應履職到位,營造和維護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進而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作者?| 武麗娟
編輯?| 吳婷婷
來源 | 獨角金融
作為資本市場的“守門人”,保薦機構理應履職到位,營造和維護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進而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一家已過會IPO企業在注冊階段“歷險”,業績的真實性遭監管詰問。在第二輪問詢中,證監會要求保薦機構和會計師核查這家公司2019、2020年四季度每筆收入的實物流、資金流、單據流。
企業上市計劃打上問號的同時,為其保薦的國信證券(002736.SZ)也被監管注意。作為曾經的“保薦王”,國信證券近年來屢次因保薦業務受到處罰,今年以來IPO撤單率居高不下,其保薦能力、是否勤勉盡責遭到質疑。
已過會IPO注冊“歷險”
作為一家主要從事信息通信和信息安全設備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的企業,邦彥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邦彥技術”)IPO之行的后半程有些不順遂。
2020年6月19日,其科創板IPO申請正式被上交所受理,邦彥技術于同年7月19日便獲得問詢正式拉開審核的序幕。經過兩輪問詢后,2020年12月8日,邦彥技術首發獲通過,公司擬募資8.02億元。國信證券為其獨家保薦人。
不過,過會后,邦彥技術在注冊階段經歷了坎坷之路。繼2021年2月26日首次接受注冊階段問詢后,2021年6月初,證監會再度對邦彥技術發出二次問詢函,而第二次問詢的主要問題依舊是對其首次注冊階段問詢中關于資金流向重點質疑的追問。
令人震驚的是,邦彥技術的營收確認一部分是電話確認的,沒有任何的電子或者紙質證明。
對此,證監會要求保薦機構和會計師核查邦彥技術2019年及2020年四季度每筆收入的實物流、資金流、單據流,列表詳細說明取得的單據等確認證據,并就2019年及2020年收入真實性、是否存在期末突擊確認收入情形發表明確核查意見。
邦彥技術的IPO之行能否達成,目前還是個問號。而作為其保薦機構——國信證券及相關保薦代表人又將如何完成此次核查任務?
對此,獨角金融致電并郵件問詢國信證券,但一直沒有得到正面回復。
華泰證券投資顧問雷振華認為,上述保薦機構的核查難度還是挺大的,工作量非常大,有些企業存在跨期的問題,所以經常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企業可以隨時撤回注冊,不過負面影響肯定很大,短期再次申請就沒有機會了。
新時代證券投資顧問申睿表示:“被要求核查每筆流向,這個公司肯定是有問題的。2021年以來,有不少企業在現場檢查和現場督導的壓力下撤回了IPO申請。不過即便是主動撤回,也會被追問、追查,尤其現在資本市場向國際開放,監管就更加嚴格了。如果涉及太多違規、處罰的情況,會影響保薦機構日后的發行業務。”
國信證券的IPO保薦栽了多少跟頭?
在IPO審核提速的情況下,承銷保薦機構項目增加的同時,部分機構執業質量反而有所下降。
這并非國信證券首次因為保薦業務受到監管注意。
2020年6月29日,浙江日發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日發紡織”)創業板IPO申報獲得受理,經兩輪問詢,同年12月11日通過創業板上市委審核。過會后10天,在日發紡織IPO項目核查中,深交所指出,王水兵與楊濤作為國信證券指定的項目保薦代表人,履行保薦職責不到位,存在信息披露違規情形。
2021年3月5日日發紡織提交注冊。不過,5月22日,日發紡織及國信證券雙雙向證監會申請撤回。6月7日,證監會宣布終止其IPO注冊。
2021年6月17日,強瑞技術IPO過程中,董事長被曝出行賄客戶,國信證券也被質疑涉嫌虛假披露。
另外,國信證券在IPO企業督導過程中,屢次因財務核查被曝違規。
2018年,寧波東力(002164.SZ)逾20億元收購案陷“詐騙門”,國信證券擔任此次收購項目的獨立財務顧問。
同年,因華澤鈷鎳(000693.SZ,已退市)涉嫌信息披露不實等證券違法違規遭到證監會立案調查。國信證券作為保薦機構,多個保薦項目被暫停,承銷與保薦業務收入更是創歷史新低。那一年,國信證券的承銷與保薦業務收入下滑到行業排名第10位,而且保薦數量比上一年縮減了近77%。
如今事情已過去三年,但華澤鈷鎳案對國信證券的影響仍在持續。
去年1月,166名投資者以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為由對華澤鈷鎳提起民事訴訟。近日,法院將國信證券與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的責任承擔比例,由一審判決分別承擔40%和60%的連帶賠償責任,改為均承擔100%的連帶賠償責任。
此外,國信證券曾有多名投行老將利用工作之便搞內幕交易領罰單。例如,2015年6月,時任國信證券投行部業務六部總經理、副總經理的戴麗君、劉興華,因借用他人賬戶突擊買入天潤曲軸(002283.SZ,現天潤工業)原始股,并在公司IPO成功后違規獲10倍收益(獲利1.43億元),遭證監會罰沒上億元及禁入市場10年。
新媒體智庫“時代商學院”有一組數據:截至3月10日,從審核狀態看,已有71家企業撤回申請或終止注冊。從前十大保薦機構的撤單率(撤回或終止審核IPO企業單數除以承接單數)情況看,國信證券的撤單率最高,達12.9%。
對于今年以來的IPO撤單潮,上述投顧雷振華認為,有些中小投行的業績考核比較重,項目儲備質量不高。個別頭部券商項目太多,所以魚龍混雜。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1年,國信證券就成為當年IPO項目被否最多的投行,業內甚至將其冠以“IPO殺手”之稱。
曾經的“保薦王”能否風光再現?
早些年前,國信證券的投行業務在行業內一時風光無兩,被稱為“保薦王”。而且,2007-2012年,國信證券連續六年被深交所評為“最佳保薦機構”。
圖片來源:騰訊圖庫
另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2014年國信證券的營收、凈利潤、投行收入分別在行業排名中位列第5位、第4位、第4位。而到了2018年,這三項指標分別下滑到第11位、第8位,第9位;2019年,分別排名第9位、第10位、第8位。
尤其是2016-2018年,無論是投行項目數量,還是投行業務收入,都呈下降趨勢。
投行業績下滑,國信證券保薦上市的多家企業也曾出現“業績變臉”。
深圳某證券從業人員告訴獨角金融,“國信證券的投行團隊龐大,保薦代表人多,所以在質量控制上很難統一。”
據統計,國信證券早期IPO項目中,不乏上市一年就出現“業績變臉”的情況。2010-2012年,國信證券保薦上市的83家公司中,20家公司上市首年出現凈利潤下滑,8家公司凈利潤連續兩年下滑。
來源:人民網
近2年,國信證券投行業務收入雖有所回暖,但仍與幾年前差距較大。2020年,國信證券投行業務實現營收19.79億元,同比上升25.49%。全年累計承銷金額約 295.43億元,行業排名第八。
作為老牌券商,國信證券的綜合實力毋庸置疑。它起源于中國證券市場最早的營業部之一深圳國投證券業務部,2014年底于A股上市。
獨角金融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的業績排名情況發現,就總資產、凈資產、凈資本、營業收入、凈利潤等五項核心指標而言,國信證券也曾連續多年進入行業前十。
一位資深券商人士對獨角金融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中介機構是資本市場的‘看門人’,在保薦質量、會計審計、合規審核、信用評級等方面發揮著專業把關的重要職責。去年3月通過的《刑法》修正案中,也明確將保薦人作為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和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的犯罪主體,適用該罪追究刑事責任,最高可判處10年有期徒刑。今后,監管層必將對證券公司的合規風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因此,作為頭部券商之一和行業引領者,國信證券理應重視內部管理,積極完善對企業的持續督導工作。
對于此次擬IPO企業受到證監會高度重視并要求保薦機構配合核查一事,你有何看法?留言一起討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