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募集140億遭遇“估值殺”,制約興業證券的僅僅是凈資本短板么?
興業證券憑借一己之力,帶崩了整個券商板塊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APP? 作者/封其娟
興業證券憑借一己之力,帶崩了整個券商板塊——而事件的禍首便是“配股”募資。這次配股募資也暴露了興業證券的短板。雖然近兩年公司的經紀業務收入有所提升,但對公司整體的業績貢獻卻是呈現下滑的趨勢。券商原就屬于資本密集型行業,落后于業務的凈資本,客觀上制約了興業證券業務的發展和客戶服務能力。有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凈資本規模在行業排名第17位。公司2017年發行的次級債,截至2020年末上述次級債已全部到期。而2020年發行的次級債,至2021年將只能按70%計入凈資本,公司的凈資本可能繼續下行。沒有貴族基因的興業證券,近年的機構業務仍然瞄準小市值公司,保薦成功企業大多在百億以下;而圍繞這些企業做“小B”業務,機遇不大,風險卻不小。
興業證券成為了2021年以來第五家發布配股計劃的券商。
8月25日,興業證券股價觸及跌停,并以”一己之力”帶崩了整個券商板塊。而這一切,都與它剛發布的配股預密切相關。昨日,興業證券發布了配股預案,擬向原股東配股募資不超140億元,主要用于發展融資融券、投資銀行、投資交易等業務。
圖片來源于攝圖網
而經計算,興業證券此次配股價格為6.97元/股,較8月24日的收盤價11.55元/股折價39.65%。事實上,興業證券在2016年完成配股融資后,五年期間未進行配股。時隔五年,興業證券再次配股與其凈資本規模下降有一定關系。
興業證券曾經輝煌過,公司的投行業務在2002-2004年,達到了巔峰時刻,曾一度沖刺行業第四位,但此后卻一直未能躋身第一梯隊。而相比投行業務,公司的經紀業務卻更加乏善可陳。長久以來,在券商的諸多主營業務之中,經紀是最基礎的業務,但隨著傭金率下行的趨勢,經紀業務轉型已經成為行業共識。2019年初,興業證券將經紀業務部變更為財富管理總部的券商,背后轉向的意味明顯。而啟動轉型,對于興業證券來說或許更為艱難。
券業配股成群像,配股“天團”再添一員大將
8月25日,興業證券報收10.4元/股,收盤報跌9.96%,市值一日蒸發77億元。而前一日,興業證券的股價達到上市以來的最高點,11.55元/股。
據8月24日晚間的配股公告,興業證券擬將按每10股配售不超過3股的比例向全體股東配售,若以公司截至6月30日的總股本66.97億股為基數測算,本次配售股份數量不超過20.09億股。
興業證券本次預計募資不超140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擬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
具體來看,為發展融資融券業務、投資銀行業務、投資交易業務以及加大信息系統和合規風控投入分別投入不超過70、18、45、7億元。
據公告披露,興業證券控股股東福建省財政廳將承諾以現金方式全額認購本次配股方案中的可配售股份。
2016年年初,興業證券也實施過一次配股,實際募資120.6億元,主要投向為擴大自營業務和信用交易業務規模。
據公告披露,興業證券控股股東福建省財政廳將承諾以現金方式全額認購本次配股方案中的可配售股份。一季報顯示,福建省財政廳持有興業證券20.27%股份。也就意味著,福建省財政廳將掏出28.4億元的“真金白銀”支持興業證券完成配股。
券業內部競爭持續加劇,資本金規模成為券商贏得市場競爭的關鍵因素。于是,券商密集補充資本金成為普遍現象。而券商通過配股完成再融資已不再是個別現象,而是群像。
2021年內,中信證券、東吳證券、財通證券、東方證券公布配股方案,擬累計融資613億元,其主要投向大多聚焦在發展資本中介、投資交易等資本密集型業務。此外,華安證券和紅塔證券已在年內完成了配股,各凈募資39.4億元和78.5億元。
2020年,國元證券、東吳證券、山西證券、天風證券、招商證券、國海證券6家上市券商實施配股,實際融資372億元。
值得思考的是,再融資方式中,券商為何青睞于配股呢?
業內人士指出,配股需要大股東先認配,相對定增而言,審核難度低、速度相對較快、更少遭到監管層的嚴審。此外,價格相對可控。一般而言,定增的價格是定價基準日前10個交易日的市價均價的80%,券商實施配股的定價通常更低。再者,相比定增,配股的好處在于不會攤薄原有股東的權益。
?配股140億元,半數用于兩融業務
興業證券在公告中指出,證券行業具有資本密集型特點,業務發展與資本實力息息相關,資本規模直接決定了業務規模。
因而,券業增強資本實力勢在必行,而再融資的核心在于募資投向。
在興業證券140億元的配股預案中,有70億元用于發展融資融券業務。其中緣由,究竟為何呢?
興業證券認為,發展兩融業務在于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有利于提高投資者的資金利用率,為投資者提供多樣化的投資機會和風險回避手段,但兩融業務是資本消耗型業務,受凈資本規模限制。因此,公司業務持續增長面臨較大瓶頸,亟須補充凈資本,打開業務增長空間。
圖片來源于券商研報
兩融業務與財富管理轉型,成為券商當前增收的重要抓手。隨著近期券商板塊的躁動,財富管理成為券商又一發力主線,“財富管理轉型”一時間成為市場又一熱炒概念。
在加碼兩融業務、加速財富管理轉型者中,興業證券作為板塊內成色顯著的“財富管理概念股”。
而在2016年2月,興業證券收到證監會福建監管局下發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由于興業證券在2015年7月融資融券強制平倉操作中出現差錯,導致客戶信用賬戶股票的實際強制平倉數量遠超過應當平倉數量,且未經客戶同意直接在客戶信用賬戶進行買回操作。因而被責令在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期間,每3個月對融資融券業務進行一次內部合規檢查,并報監管局。
投行業務方面,對于興業證券來說,最為“刻骨銘心”的便是在2016年。那一年,興業證券投行業務被證監會叫停一個半月。事關被保薦項目造假,興業證券的投行業務暫停時間雖然不久,但投行業務因此元氣大傷。
彼時,興業證券是欣泰電氣的保薦人和主承銷商。欣泰電氣涉嫌欺詐,最終從深交所摘牌,成為“創業板退市第一股”。興業證券也因此成立了“欣泰電氣欺詐發行先行賠付專項基金”,并墊付了上億資金。
2020年是投行業務的“大年”,但發現興業證券的保薦客戶中,存在著大項目不多、小項目堆量等情況。
興業證券助力13家企業通過IPO登陸資本市場。其中,保薦福昕軟件、賽特新材、力合微、博睿數據登陸科創板。在分拆上市業務方面,幫助廈鎢新能成過會。此外,幫助中閩能源和矩子科技完成兩個并購重組項目。
經查,福昕軟件、賽特新材、力合微、博睿數據、中閩能源和矩子科技的最新市值分別為88億元、40億元、47億元、31億元、93億元、76億元,均為小盤股。
前述上市公司中,僅僅廈鎢新能市值超百億,為321億元。
踩雷欣泰電氣欺詐發行后,興業證券又卷入長生生物股權質押問題。事實上,興業證券的股權質押事件不止這一件。
2018年12月底,興業證券對公司涉及的4項股權質押業務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具體涉及的上市公司還包括中弘退、金洲慈航和金龍機電。
據可查數據,中弘退、金洲慈航和金龍機電的市值分別為36億元、32億元、39億元。同樣皆為小盤股。
興業證券部分風控指標承壓
資本因素之外,興業證券通過配股再融資或因部分風控指標承壓。近兩年,興業證券相關風控指標下滑較快且逼近監管預警線,亟需補充權益資金或長期債權資金。
2020年報顯示,興業證券流動性覆蓋率為169.15%,2019年則為318.46%;凈穩定資金率為132.5%,2019年為181.67%。
而證監會發布的《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計算標準規定》顯示,券商流動性覆蓋率(LCR)和凈穩定資金率(NSFR)的監管預警線為120%。
而部分風控指標承壓與其此前發行的次級債全部到期和股權質押導致的計提減值風險,息息相關。
截至2020年末,公司凈資本為262.60億元,較上年末微增1.1億元。而2016年至2020年,公司的凈資本規模整體呈下降趨勢。其中緣由,便是興業證券通過發行次級債充實凈資本。
2020年9月,公司發行了35億元次級債,期限為3年。上一次公司通過發行次級債充實凈資本發生于2017年,而截至2020年末上述次級債已全部到期。
根據《證券公司次級債管理規定》,長期次級債到期期限在3、2、1年以上的,原則上分別按100%、70%、50%的比例計入凈資本。公司于2020年發行的次級債,至2021年將只能按70%計入凈資本,公司的凈資本可能繼續下行。
此外,公司的經紀業務、投行業務、融資融券等經營業務將消耗公司的凈資本,未來公司或將面臨凈資本進一步下降的風險。
凈資本影響的風控指標包括風險覆蓋率、資本杠桿率,當公司的凈資本水平持續下滑或將導致風控指標持續惡化。
興業證券通過發行次級債,使得持續下降的凈資本得到了一定補充,其他各項風險控制指標雖滿足監管要求,但流動性覆蓋率和凈穩定資金率出現大幅下降。
如前所述,興業證券曾多次卷入股權質押糾紛。2018年12月底,興業證券對公司涉及的4項股權質押業務計提減值準備金額合計約6.0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高比例股權質押風險極為容易傳導的流動性危機。
責任編輯?|?曹婧晨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