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人壽女員工自曝被上級騷擾并被迫買百萬“自殺保單” 公司回應:開展內部核查
平安人壽重慶分公司一名11年的老員工稱公司存在大量逼迫員工購買“自殺保單”的現象,她本人就購買“自殺保單”19件,合計273萬元保費。
來源/科技金融在線
近日,平安人壽重慶分公司11年老員工許英瓊實名舉報公司以各種手段誘導、逼迫代理人給自己和家人投保19份“自殺保單”,保費共計273萬元的視頻火了。
“自殺保單”是業內對“自保件”的一種稱呼,指保險代理人為了完成業績要求,自己購買保險充當業績,借此獲得傭金、獎勵。
11年保險銷售自曝購買273萬“自保單”
據許英瓊自述,自己在2010年9月加入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本是公司的“模范員工”,從業務員一直做到主管、高管,最后晉升為營業部經理,團隊最大時接近200人,年薪過百萬。
但公司內部存在的巨大壓迫感,還是讓許英瓊做出了離職并狀告公司的行動。
“平安人壽招的不是保險代理人,是客戶”,許英瓊對媒體感嘆。
根據許英瓊的舉報內容,平安人壽重慶分公司副總經理張陽陽在任職期間,對其進行騷擾,還有著逼迫員工購買“自殺”保單、處罰未完成業績的員工,以及違規收取外勤人員培訓費用等行為。
許英瓊告訴媒體,對于完不成業績的員工,張陽陽會使用各種處罰方式,包括節假日加班、自費參加野外拓展訓練、甚至扣錢。“比如一個團隊有300人,給你一個指標,要完成50%的‘活動率’,這個活動率相當于一半的人要開單,差一個人扣1200元,曾經有個部門,因為未達標,被扣了5萬多元。”
許英瓊稱,為了購買自保件,申請了平安銀行的“白領貸”50萬元,這筆錢目前為止還沒有還清,甚至還采用“循環貸”的方式購買自保件,貸款共110萬元。
許英瓊視頻中稱,自己的“師父”,人稱“平安人壽重慶一姐”的段前碧用于購買“自殺保單”的資金甚至高達1480萬。
根據許英瓊的描述,7月28日,重慶平安要求段前碧在15天內“擺平”自己,但段前碧并未達成該目標,于是8月13日,公司對段前碧下達了第二個15天的清退通知書,稱擺不平就會將其辭退。萬般無奈下,段前碧也開始在短視頻平臺發視頻“訴苦”。
段前碧對媒體介紹,她在2006年加入了重慶平安人壽,2014年到2017年間,最多管理著1473人的團隊,年薪超過500萬元。在2021年5月的平安全國高峰會上,她獲得“綜拓全國收入第一”的稱號。
段前碧稱:“我手下團隊的業務員,很多人走的時候都是負債累累,曾經有個主管,不斷地買自保件,欠債超過300萬”。據段前碧所說,有時候一個區的保險代理人一天會買自保件400多件,很多應付完考核就會退保,但是無法退的保單,保險代理人就得自負盈虧。
5月24日,許英瓊向重慶銀保監會進行了投訴舉報。重慶銀保監局回函表示,自保費及銀行利息事項屬民事糾紛,依法應當與重慶平安協商解決。張某陽相關問題屬個人工作生活作風問題,已轉辦至平安人壽公司。而對許英瓊反映的公司在培訓中用算利息等方式擴大收益,將依法按規定處理。
有人要許英瓊撤掉視頻,對此她表示,自己手上有大量證據,不怕任何威逼利誘,堅決抗爭到底。
對于上述人士的舉報,平安人壽相關人士8月23日向券商中國記者回應稱,“公司高度重視網傳代理人舉報內容,已第一時間成立專項工作小組,目前正在進行核查,并積極和當事人進行溝通。公司在保險經營、業務營銷、代理人管理、客戶權益保護等方面,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和規定,并始終把守法經營、合規經營放在首位,確保代理人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公司歡迎社會各界監督。”
收入下降 代理人數量銳減
數日之前,中國平安剛剛公布今年前7個月的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共計4775.36億元,比去年同期的5042.91億元下降了5.3%。其中,子公司平安人壽原保費收入3015.04億元,同比降3.56%;平安產險原保費收入1540.05億元,同比降8.45%;平安養老原保費收入149.64億元,同比降12.55%;平安健康原保費收入70.64億元,同比增23.54%。
其實在2020年年報中,平安的業績就已經顯露出問題:
全年收入12183.15億,同比增長了4.2%,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30.99億,同比下降了4.2%。
2020年全年新業務價值從2019年的759.45億下降到了495.75億,降幅高達34.7%,新業務價值率下降了14個百分點。
作為壽險中的主打產品,平安福終身壽險退保金達到9.38億,增加了63.41%,平安福保費收入為146.53億,下降了6.86%。
人海戰術曾是保險公司業務高速發展的法寶,2019年,平安開始啟動大規模改革,由馬明哲親自掛帥擔任組長,目的是削減代理人團隊規模,提升質量。平安將此次改革看做一場“觸及靈魂”的革命。
2018年以來,中國平安代理人數量持續下降,2018年月均代理人數量為132萬人,2019年下降到120萬人,到了2020年進一步下降到105萬人。截至一季度末,中國平安壽險代理人數量為98.57萬人,首次跌破100萬人關口。
2019年中國平安代理人渠道新業務價值為682.09億,到了2020年一下子降到了429.13億。代理人人均新業務價值從2019年的56791元下降到了40688元,同比下降28.4%。
代理人人均月收入也從2019年的6309元下降到了5793元,下降了8.18%。
如果真的是優化了代理人隊伍,提高了人員素質,至少代理人的人均收入應該是增長的,但是從數據看,代理人的人均薪酬不增反降,這真的是淘汰了“低產能代理人”嗎?
平安人壽投訴量長期位居榜首
5月12日,銀保監會陜西監管局公布一則行政處罰,平安人壽西安電話銷售中心因存在銷售誤導行為被罰25萬。
7月29日,平安人壽蘇州中心支公司因存在欺騙投保人等行為,被蘇州銀保監分局罰款78萬。
其實,從中國平安2019年啟動“生態化改革”以后,平安人壽的投訴量就迅速攀升至壽險公司投訴榜榜首。
根據銀保監會公布數據顯示,2017年,平安人壽合同糾紛投訴量4345件,低于中國人壽的11159件,排第二名;涉嫌違法違規投訴量187件,少于中國人壽的442件和新華人壽的210件,排第三名。2018年,平安人壽合同糾紛投訴量4985件,涉嫌違法違規投訴量272件,在所有壽險公司中少于中國人壽排第二名。
2017年-2018年保險合同糾紛投訴量前10位的人身保險公司(單位:件)
2017年-2018年涉嫌違法違規投訴量前10位的人身保險公司(單位:件)
也就是說,至少在2019年以前,平安人壽的投訴量還是少于中國人壽的。
而到了2019年,平安人壽保險合同糾紛投訴量8476件,增長70.03%,比第二名的中國人壽多了將近4000件。涉嫌違法違規投訴量2180件,增長了701.47%,第二名的中國人壽只有320件,下降了1.23%。
2019年保險合同糾紛投訴量前10位的人身保險公司(單位:件)
2019年涉嫌違法違規投訴量前10位的人身保險公司(單位:件)
2020年從一季度到四季度,平安人壽投訴量都是榜首位置:一季度1582件,二季度3555件,三季度4476件,四季度4072件,全年合計13685件。
5月26日,銀保監消保局公布《關于2021年第一季度保險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一季度,平安人壽投訴量再次位列人身保險公司首位,為5213件,同比增長229.52%。
今年一季度投訴量前10位的人身保險公司(單位:件)
平安人壽投訴事由多集中在銷售糾紛環節。2018年,平安人壽銷售糾紛投訴1971件,同比增長14.66%;2019年,平安人壽銷售糾紛投訴6857件,同比增長247.89%。根據銀保監會公布的2020年季度投訴數據統計,2020年平安人壽銷售糾紛投訴7515件,增長了9.60%。今年一季度,平安人壽銷售糾紛投訴2547件,同比增長174.46%。
今年一季度銷售糾紛投訴量前10位的人身保險公司(單位:件)
2020年的業績會上,中國平安聯席CEO陳心穎表示,接下來的三年里,平安不求增加代理人,要保持100萬的代理人隊伍,但是要打造“三高”代理人隊伍,即高質量、高產能、高收入,這樣才能可持續發展。
如今,中國平安投訴量不減反增,甚至高居壽險公司榜首,這顯然與平安要打造的“高質量”代理人隊伍是格格不入的。
老股東開始紛紛撤離
今年以來,中國平安在資本市場表現疲軟,股價持續下跌,最新收盤價為51.58元,距離去年12月92.86元的高點下降了44.45%,總市值也跌到萬億以下。
隨著股價低迷,中國平安的老股東也開始紛紛撤離。
6月17日,平安發布公告稱,收到持股5%以上股東卜蜂集團的通知,2021年1月1日至6月16日期間,其H股遭到該股東減持約1.83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達到1%。
卜蜂集團是中國平安最大的單一股東,其通過旗下多家子公司間接持有中國平安股份。在此次減持之前,卜蜂便已在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年底,通過旗下子公司減持了平安H股約2.2億股。
2014年,卜蜂集團曾持有中國平安9.81%的H股股份。從2014年末至2020年3月初,5年多的時間內卜蜂集團才累計減持中國平安約0.75%的股份。而2020年3月份以來,不足一年半的時間,卜蜂集團就減持了中國平安2.21%的股份。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